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胡政之 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字数: 3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 查良镛 等
出版日期: 2020-01-01
商品条码: 978752051266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大公报》是中国发行时间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它辉煌的时期是1926年至1949年,即所谓“新记”大公报时期。张季鸾、胡政之等优秀报人让它成为了当时中国新闻业的翘楚。如果说“大公报”这三个字无法在中国现代史中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的名字就应该随着“大公报”一起,传诸后世。
目录
第一辑 非凡经历:三十年《大公报》,不离不弃
回忆父亲
胡政之生平
永远的怀念
新闻大家胡政之
报界巨子胡政之
《大公报》与胡政之
第二辑 办报理念: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
史海钩沉
精神 事业 做人
报人的态度
望平街上的哀思
毕生尽瘁新闻事业
张季鸾、胡政之和《大公报》研究部
我所认识的胡政之先生
报业全才胡政之与《大公报》(节选)
报坛巨擘的风范
壮志未酬身先死
胡政之先生的新闻观
政之先生的政治态度
数十年如一日的老报人
第三辑 深情追思: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胡政之·赞善里·金庸
再听不到那些话了
我所见的我所佩的
以工作代哀思
忆胡政之二三事
胡社长与我
坚定的信念
夙愿未了
一生是报人
政之先生精神不死
政之先生谈片追记
我与大公报抗战六年在桂林(节选)
长于识,长于写,尤长于做,长于管理
悼胡政之先生
胡总经理六十寿言
附录
胡政之先生年表
摘要
回忆父亲 胡济生 黄敏 变卖银镯自费留学日本 我的父亲胡政之(霖,1889-1949),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早年丧父,与寡母、兄弟姐妹共五人寄寓在成都大家庭中,境况清寒。他自幼勤奋颖悟,青少年时值清朝政府维新,承他贤嫂变卖自己的一副银镯资助,他随姐夫去日本勤工俭学,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科学、法律和外国语。六年后回到上海,值清政府倒台,他任职律师、教师和孙中山先生资助的《大共和日报》编辑和主编等,以后又任职北洋政府幕僚,以其才华和勤奋深受赏识。他通晓六国语言(中、日、英、法、德、意),与当时北京的中外各界人士颇多交往。他洞察事物,能文善辩,具有办企业、事业的才能,对新闻事业有浓厚的兴趣。他承受孔、孟之道的教育,受日本明治维新后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影响颇深。 全心全意为民问办报 北洋政府时期,全国分崩离析,帝国主义压迫,民众痛苦。他看透了官场沉浮,对上拍马、对下骄横的腐败情状,立志文字报国,自筹资金创办了“国闻通信社”及《国闻周报》,并对外发行英文版。中、英文版均油印发售,当时颇有名声,渐能自给自足。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偶然的机会,由他挚友财阀吴达诠(鼎昌)筹款5万元,与张季鸾(炽章)共同接办了天津已歇业的《大公报》。他任经理和副总编辑,从此以民间企业家、政论家的身份与吴、张二人通力合作,创立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公报》,读者对象是中产知识阶层或企业知识界人士。《大公报》纯属商业报纸,因为只靠发行和广告收入来维持,它不重视一般社会新闻,不求哗众取宠。当时中国人民处于灾难深重、内忧外患的困苦时代,民间办报是极其艰难危险的事。我父亲每日工作至少12个小时,往往通宵不眠,他在编辑部写社评,看大样,讨论局势。他没有什么节假日和公休,事无大小均亲自体察过问,他的工作精神和魅力是非凡的。他主张发扬国人的良知,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他说:“我与社会上层人物和达官权贵虽多交往,但只有公谊而无私交,所谈皆国内外时势大事,从不涉私。这样对于事业是有利的。”政府多次邀请他当官,他辞谢。他说:“为政在人,人存政举,人亡政废。” 他终生不治产,他对《大公报》同人说:“我只有从社会取来的《大公报》的事业,将来也要还给社会。我的子女近亲都不学、不干我这一行,你们谁有本事谁来接班。”张季鸾在抗战时期与蒋介石甚为接近,我父亲也不以为然,担心会失去《大公报》的一贯风格。张去世后,父亲与蒋只采取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 父亲是爱国者,在日本学习到许多长处,但痛恨日本人器量狭隘,多疑狡黠,他誓死不当亡国奴,毁家纾难在所不惜。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5年胜利,《大公报》事业几次遭到摧毁,几次又重建,这也体现了《大公报》同人共甘苦,力撑危局,重整旗鼓的精神。1941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向《大公报》授予奖章,但是他漠然视之。他说:“抗日战争把中国的地位提高了,《大公报》恪尽自己的职责,也说明社会是公允的。《大公报》是一个民间报纸,抗日战争毁掉了工厂和资财,人员也遭冲击,将来用什么恢复并与其他官办和私营大报竞争啊!”又说:“无论个人或事业,名实必须相符,实高于名则稳,否则便要垮台。” 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