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人民院士 我与共和国同龄
字数: 169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作者: 吴娜 等
出版日期: 2019-12-01
商品条码: 978755963838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令人信服地展现了7位共和国同龄院士的人民情怀。 总书记指出,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本书聚焦姜德生、彭永臻、邱冠周、祝世宁、刘云圻、苏义脑、李玉良7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院士,深入追索他们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这些出生于1949年的院士,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着人民院士为人民的神圣职责,他们与同时代的科研工作者砥砺前行,托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2.“人民院士,于家为国”,本书同样细腻地呈现了7位院士的家国情怀。 这群沉默却不平凡的英雄,立志科研报国,他们的人生际遇,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的奋斗历程,折射了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他们怀抱对共和国的无限赤诚之心,一生与共和国同向而行,赓续着中国科学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本书立体、全面而细腻地对此作了呈现。 3.本书更以真实可感的细节,生动表现了7位人民院士的英雄情怀。 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书中这些与共和国同龄的院士,追求真理、攻坚克难,在科学前沿百折不挠、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他们都是不畏艰难、志向高远、淡漠名利的英雄。 4.光明日报深度专访,大量内容初次披露。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光明日报以“我与共和国同龄”为主题,对7位院士进行了深度专访,以新闻报道、短视频等形式在光明日报各平台集中推出,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但这些院士的故事格外丰富感人,大量内容未能予以呈现,而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以更加丰富的角度和方位弥补了这个遗憾。 5.这也是一部视频书,每章末尾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院士视频。 通过书中的这些文字和影像,切实走进院士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对共和国前行的足迹,共和国奋斗者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了更深的感知。同时,本书附有院士手书、院士照片和光明日报报道照片,让读者能够加倍充分地领略这些人民院士的亲切、伟岸的风采。
内容简介
有一批院士与共和国同龄,同向而行。他们的成长与共和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从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中,可以看到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本书聚焦7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院士——姜德生、彭永臻、邱冠周、祝世宁、刘云圻、苏义脑、李玉良,以“我与我的祖国”为主线,全方位挖掘、展现他们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这些出生于1949年的院士,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着人民院士为人民的神圣职责,他们既是中国巨变的亲历者,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参与者,坚定践行着科研报国的信念。本书通过一个个有温度、有故事的人物为切入口,生动展现了一个国家历经风雨的70年历程,能切实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
本书是由光明日报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策划,并由吴娜等光明日报5位记者原创的报告文学作品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光明日报提出的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的重要指示精神,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光明日报联系知识分子的桥梁纽带作用,2018年10月,光明日报成立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作为报社编委会直管部门,全面承担与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络沟通等职能。
目录
姜德生:不懈的追“光”者
第1节 初露峥嵘004
第2节 决胜千里013
第3节 登山小鲁024
人物小传035
彭永臻:倾力污水还清
第1节 劳模院士养成记041
第2节 这位导师如父如友060
第3节 科研必须围绕国家重大需求067
人物小传073
邱冠周:氧化金属人生,还原科学本色
第1节 锣鼓响078
第2节 低品位087
第3节 高品位096
人物小传109
祝世宁:与光同行
第1节 上山下乡115
第2节 与光结缘126
第3节 家国情怀136
人物小传145
刘云圻:陋室箪瓢亦乐哉
第1节 科研之路151
第2节 成就斐然158
第3节 家国责任168
人物小传179
苏义脑:“入地”+“上天”的钻探人生
第1节 钻井行业的“两弹一星”184
第2节 神奇的井下控制工程学189
第3节 深厚的共和国情结197
第4节 多面手苏义脑院士203
人物小传213
李玉良:创造了新物质的人
第1节 与共和国同龄的日子218
第2节 分子式里的人生225
第3节 求索·未来·中国梦235
人物小传242
摘要
第1节 初露峥嵘 在鼓捣机械中成长起来的他, 优选的兴趣就是琢磨技术。 立志科研,却被说成“很难做出东西”; 一鸣惊人,却被认为是“运气真好”。 他决定将此生献给光纤传感, 迎接他的却是一片质疑声, 他要将这些质疑声一一粉碎。 1.1从小爱动手动脑 汉口,武汉三镇之一,一个在中国近代目前频频出现的地名。 1861年3月7日,这个因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形成的内陆商埠,突然来了一艘英国轮船。从船上下来的是英商上海宝顺洋行行主韦伯、英国官员威司利等一行人。他们的目的是通商。 这是汉口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性时刻。那一年,汉口开埠,各路外国商人“立即趋之若鹜”。西方列强在汉口开租界,设海关,办洋行,建工厂。在这个中国内陆地区生活的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和文明带给他们的冲击力。 88年后的3月25日,汉口的一个小巷子里迎来一个新生命。这个巷子曾是日本在汉口的租界。在抗日战争中,此租界区被美军飞机轰炸成一片废墟,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个新生命叫姜德生,他即将迎来另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5月16日,解放军四野十二兵团一一八师进入汉口。刚满月不久的姜德生,或许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据资料介绍,那天中午,解放军开始从现在的解放大道进入江汉路。江汉路的楼房上,人们拿竹竿撑着鞭炮放个不停,还有人放起了冲天炮。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姜德生的家里,一贫如洗。他是被过继到姜家的孩子,养父是一名钳工,失业了,炸油条、卖早点;养母给别人做保姆、洗衣服。他们用这样艰难挣到的钱,坚持送姜德生上学读书。姜德生后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早的感动”。 姜德生很争气,小学毕业后,考上了武汉有名的中学武汉六中。刚进武汉六中,就在全校的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物理成绩也不错,第一名里也留下过他的名字。 不过,从小就爱动手和动脑的姜德生,最着迷的是无线电,他经常参加学校无线电小组的活动。在收音机大受欢迎的那个年代,少年姜德生很好奇,一根短短的天线,是如何接收到信号的?那时候,他对未来优选的想象是,考上大学,将来从事无线电工作。 1.2“不要去搞科研” 1966年发生的“”,中断了姜德生的学业。姜德生去农村插队,后又被抽调到水泥厂当工人。 不过,他还是渴望上学。 1972年,姜德生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这是一所年轻的高校,1971年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搬迁至武汉组建。 读完大一,学校建议姜德生留校。因为理科成绩优异,学校建议他改学物理,并送他到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进修,将来回校任教。1975年,学成回来的姜德生,成了一名讲授基础物理的教师。 不过,姜德生有更喜欢的事。 还记得无线电吗?姜德生肯定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姜德生爱无线电,其实爱的是动手做东西,爱的是动脑琢磨技术。 武汉的夏天闷热难耐,那时候没有空调,甚至连电风扇都少见。姜德生花了五块钱,买了一台从苏联老旧飞机上淘汰的发电机,把它改造成电动机,然后做叶片、网子,给家里装了一台电扇。 他还动手组装了一台电视机。从物理书上琢磨电视机的原理,去武汉电视机厂收购旧显示屏、显像管,去旧货市场淘来电视机其他零部件……七拼八凑的材料齐了后,他琢磨了一年时间,组装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那天晚上,他们家挤满了人,甚至连窗户上都扒着人。因为巷子里的邻居都没电视机,有的人甚至连电视机什么样都没见过。P4-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