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3章像素空间关系 3.1像素间的基本关系 图像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像素,像素在图像空间中按照某种规律排列,有一定的相互联系。常见的像素间的基本关系包括像素的邻域、邻接、连接、通路和连通以及像素集合间的邻接、连接和连通。 3.1.1像素的邻域 像素的邻域是指一个像素的相邻像素构成的像素集。邻域的类型一般包括4邻域、对角邻域和8邻域,如图31所示。 图31邻域的类型 1. 4邻域 像素p的4邻域是指由像素p的水平方向(即左右)和垂直方向(即上下)共4个相邻像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为N4(p)={r1,r2,r3,r4}。若像素p的坐标为(x,y),则像素p的4邻域像素的坐标分别为r1: (x-1,y)、r2: (x,y-1)、r3: (x+1,y)和r4: (x,y+1),如图31(a)所示。 2. 对角邻域 像素p的对角邻域是指由像素p的对角方向(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共4个相邻像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为ND(p)={s1,s2,s3,s4}。若像素p的坐标为(x,y),则像素p的对角邻域像素的坐标分别为s1: (x-1,y+1)、s2: (x-1,y-1)、s3: (x+1,y-1)和s4: (x+1,y+1),如图31(b)所示。 3. 8邻域 像素p的8邻域是指由像素p的水平、垂直和对角方向(即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共8个相邻像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为N8(p)={r1,r2,r3,r4,s1,s2,s3,s4}。若像素p的坐标为(x,y),则像素p的8邻域像素的坐标分别为r1: (x-1,y)、r2: (x,y-1)、r3: (x+1,y)、r4: (x,y+1)、s1: (x-1,y+1)、s2: (x-1,y-1)、s3: (x+1,y-1)和s4: (x+1,y+1),如图31(c)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像素p本身处于图像的边缘,则它的4邻域N4(p),对角邻域ND(p)和8邻域N8(p)中的若干个像素将位于图像之外。 3.1.2像素的邻接 像素的邻接是指一个像素与其邻域中的像素的接触关系。邻接的类型根据邻域的类型的不同一般分为4邻接、对角邻接和8邻接。 1. 4邻接 4邻接是指一个像素与其4邻域中的像素的接触关系。若两个像素为p和r,则像素p与像素r满足4邻接可表示为 p∈N4(r)(31) 注意: 像素p与像素r满足4邻接等价于像素r与像素p满足4邻接,即式(32)成立。 p∈N4(r)r∈N4(p)(32) 2. 对角邻接 对角邻接是指一个像素与其对角邻域中的像素的接触关系。若两个像素为p和r,则像素p与像素r满足对角邻接可表示为 p∈ND(r)(33) 注意: 像素p与像素r满足对角邻接等价于像素r与像素p满足对角邻接,即式(34)成立。 p∈ND(r)r∈ND(p)(34) 3. 8邻接 8邻接是指一个像素与其8邻域中的像素的接触关系。若两个像素为p和r,则像素p与像素r满足8邻接可表示为 p∈N8(r)(35) 注意: 像素p与像素r满足8邻接等价于像素r与像素p满足8邻接,即式(36)成立。 p∈N8(r)r∈N8(p)(36) 需要注意的是,邻接仅考虑了像素间的空间关系,与像素的属性值无关。 3.1.3像素的连接 两个像素的连接是指两个像素必须邻接(即接触)且它们的属性值必须满足某个特定的相似准则。属性值一般采用像素的灰度值。相似准则可以是灰度值相等,或者同在一个灰度值集合中取值,记为V。例如,在一张二值图像中,定义两个灰度值为1的像素之间的连接,可以取相似准则为灰度值集合V={1}; 在一张256色的灰度图像中,定义灰度值为100~105的像素之间的连接,可以取相似准则为灰度值集合V={100,101,102,103,104,105}。 连接的类型根据邻域的类型的不同一般分为4连接、对角连接、8连接以及混合连接。 1. 4连接 4连接是指两个像素4邻接且它们的属性值满足某个特定的相似准则。若两个像素为p和r,像素的属性值函数为f(),相似准则为V,则4连接的条件可表示为 (p∈N4(r))∧(f(p)∈V)∧(f(r)∈V)(37) 2. 对角连接 对角连接是指两个像素对角邻接且它们的属性值满足某个特定的相似准则。若两个像素为p和r,像素的属性值函数为f(),相似准则为V,则对角连接的条件可表示为 (p∈ND(r))∧(f(p)∈V)∧(f(r)∈V)(38) 3. 8连接 8连接是指两个像素8邻接且它们的属性值满足某个特定的相似准则。若两个像素为p和r,像素的属性值函数为f(),相似准则为V,则8连接的条件可表示为 (p∈N8(r))∧(f(p)∈V)∧(f(r)∈V)(39) 4. 混合连接 混合连接又称m连接,是指两个像素的属性值必须满足某个特定的相似准则且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①两个像素4邻接; ②两个像素对角邻接且它们4邻域的交集在相似准则的意义下是空集。若两个像素为p和r 1=1000 0cosαsinα0 0-sinαcosα0 0001x y z 1=RαP=x ycosα+zsinα -ysinα+zcosα 1(329) 式中,P=(x,y,z,1)T为点(x,y,z)对应的规范化齐次坐标; P′=(x′,y′,z′,1)T为变换后点(x′,y′,z′)对应的规范化齐次坐标; α为该点绕X坐标轴旋转的角度,定义为在右手坐标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