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智慧城市的价值、风险和评价

智慧城市的价值、风险和评价

  • 字数: 20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杨凯瑞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552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因此而提出,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也由此兴起。智慧城市评价研究是智慧城市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数据包络法(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判法等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构建了一套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并对武汉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测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基于DEA方法的智慧城市评价框架。本文首次在智慧城市评价研究领域中引入了DEA方法,并依照DEA的要求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出发,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分为投入要素和产出成果两个维度,并分别对二者进行解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DEA在智慧城市评价研究中的可行性、优势,以及运用DEA方法的评价研究思路,从而建立了基于DEA方法的智慧城市评价框架。其次,建立了智慧城市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建立在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基础之上,先在投入产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智慧城市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成产系统的投入要素和产出成果。再将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所有智慧城市评价体系融合在一起,建立原始指标库。然后从城市化评价、城市信息化评价研究中寻求帮助,提取通用性高、代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指标作为补充。最终本着全面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各项指标筛选、总结而得。本指标体系共包含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175个三级指标,具有普适性、代表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再次,构建了一套有效的智慧城市评价模型。本文首次基于DEA相关理论,引入了C2R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判法,从而构建了一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智慧城市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测评多个对象间的相对有效性,还能测评样本在在一段时期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等,从而揭示出样本的智慧城市建设差异及其背后的含义与启示。最后,运用所构建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选择武汉市为实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市2011-2013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进行客观测评,并针对测评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4
1.3创新点9
2文献综述11
2.1智慧城市评价文献综述11
2.2国内外城市化评价文献综述14
2.3国内外城市信息化评价文献综述25
3智慧城市的价值36
3.1智慧城市的形态价值37
3.2智慧城市的功能价值41
4智慧城市的风险56
4.1理念风险56
4.2技术风险59
4.3产业风险63
4.4社会风险68
5智慧城市评价分析框架74
5.1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智慧城市评价理论分析74
5.2智慧城市投入要素分析77
5.3智慧城市产出成果分析79
5.4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产出模型82
5.5基于DEA方法的智慧城市评价83
6智慧城市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89
6.1评价原则89
6.2投入要素评价指标体系90
6.3产出成果评价指标体系100
7智慧城市评价模型113
7.1智慧城市投入产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114
7.2决策单元选择114
7.3输入输出指标确定115
7.4DEA评价模型建立133
8智慧城市评价实证分析——以武汉市智慧城市为例143
8.1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143
8.2数据的获得与处理146
8.3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效率的DEA测量158
8.4测量结果分析161
8.5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164
9总结与展望171
9.1主要结论171
9.2研究展望175
参考文献178
附录:本文调查问卷195
后记20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