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 东晋偏安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 东晋偏安

  • 字数: 18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宋)司马光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15792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忠于原著,为孩子提供有阅读价值的历史读物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一部从东周战国时代三家分晋起,到五代十国止,一部达1362年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本书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底本,为青少年选编了这套丛书,全书共分为十册:战国与秦、西汉风云、东汉中兴、三国鼎立、西晋一统、东晋偏安、南北朝、隋传二世、大唐盛世、五代十国。
这是一套贴近史实的文史读物,让孩子能够从正史读起。了解各个时期的施政纲要、时代进步、重点史实、治国良策,融合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全面地为孩子展现历史全貌。
《资治通鉴》内容浩瀚,编者从有益于孩子的角度,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严格删选内容,是一套针对9岁以上学生的史学读本。全书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除此之外,还收入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治安策》、曹操的《自明本志令》等多篇名篇。
作者简介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柏杨(1920-2008)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先后在多家报社、学校工作。他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他的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中国人史纲》《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丑陋的中国人》等。
目录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 东晋偏安》无目录
摘要
     晋帝司马睿广开言路 公元318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晋帝司马睿下诏:上自三公、部长级官员,下到普通知识分子,每个人都要评估政治上的得失。 总监察官(御史中丞)熊远上书:“中原大乱,我们还没有把先帝(司马邺)的灵柩运回来,又没有派军平定战乱,是第一个错误。先帝的大仇未报(司马邺被汉赵帝国俘虏,汉赵帝国把他当作奴仆),政府的官员不觉得耻辱,反而一味追求享受,大摆酒宴,是第二个错误。政府任用官吏,不考察他的能力,只考察他的名声。官员们把尽责办事的人看作是庸俗之辈,把遵守法令看作是刻板的行为,把对人有礼貌看作谄媚逢迎,把无心世事看作潇洒飘逸,把骄傲无礼看作坦诚率真,是第三个错误。政府当权的高官把顺服的人当成是善良的人,贬谪意见不同的人。政府中容许有耿直敢言的臣僚,才会有知识分子为国做事。古时候遴选官员,都要考核他们,命他们提出治理国家的方案。而今,只遴选而不考试,这种选官制度接近违背了古人的前例。而且,大臣们推荐的贤才永远跳不出豪门世家的那个圈圈,法律的制裁也永远落不到权贵的身上。官员的才能不足以胜任他的工作,贪官污吏又受不到惩罚,如果不能改正这些弊端,救乱就难如登天。” 之前,因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晋帝司马睿为了安抚和取悦人心,下令州政府、郡政府所推荐的“秀才”“孝廉”到京师后,不再考试,直接任命当官。现在,司马睿采纳了熊远的谏言,并下诏说:“‘秀才’和‘孝廉’在考试中有不合格的,推荐他的州长、郡长一律免职。”结果,这使得没有一个“秀才”“孝廉”敢到京师应考,甚至一连三年都没有人参加考试。司马睿便打算挑选若干“孝廉”进京,直接任命他们当官。国务院助理官(尚书郎)孔坦上书:“这样做,是让行为谨慎的人得不到应得的东西,让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如愿以偿。制度公平,法令才有权威。”司马睿同意,但只是命“孝廉”可以延期七年应考,以此给大家充足的准备时间。 公元319年,晋帝国江东地区发生大饥馑,司马睿命文武百官用“亲启密奏”贡献意见。益州州长应詹上书说:“知识分子轻视儒家经典,崇拜道家理论,认为故弄玄虚、胆大妄为是一种豁达的态度,而儒家倡导的清廉节约却被视作庸俗之举。现在,我们应该尊崇儒家学派的官员,革新风俗教化。” 汉赵帝国内乱 公元317年,汉赵帝国皇帝刘聪的儿子刘粲做到了相国,但皇位继承人是刘聪的弟弟刘义。刘粲密谋诛杀刘义,行动已经布置完成,开始施行。 刘粲命人对刘义说:“刚才接到了皇宫中传出的诏书,说京师将有动乱,命你迅速备战。”刘义相信了,命东宫的全体臣属在平常的衣服里面穿上铠甲,准备应对事变。刘粲火速派人向刘聪报告:“皇太弟(刘义)将要发动政变,他的部属们在外衣之内穿了铠甲。”刘聪大惊,说:“怎么会有这种事!”于是,刘聪命刘粲率军包围东宫。 刘粲命人逮捕了听命于东宫的氐、羌民族的部落酋长,对他们穷追猛查(刘义身兼大单于,氐、羌各酋长都是刘义的部属),把他们吊到高架上,用烧红的铁钳对他们动刑。酋长们不堪苦刑,只好自称参与了刘义的谋反。刘聪听后,诛杀了东宫所有的官属,坑杀武装士卒一万五千多人(东宫的卫队)。 夏季,农历四月,刘聪罢黜刘义。不久,刘粲又命人把刘义刺死了。刘义眉清目秀,性格爽朗,宽厚仁慈,气宇轩昂,人们都愿意归附于他。刘聪听到他的死讯,放声悲哭,非常哀痛地说:“我们兄弟只剩下了我们二人,却不能互相包容!” 刘聪封皇子刘粲当皇太子兼相国、大单于,仍然统领全国政务。 公元318年,汉赵帝国的皇帝刘聪病重,征调优选指挥官(大司马)刘曜当丞相、骠骑大将军石勒当优选统帅(大将军),命他们二人一同主管政府机要(录尚书事),接受遗诏,辅佐中央。刘曜、石勒坚决辞让。刘聪便任命刘曜当丞相兼雍州全权州长,石勒当优选统帅兼幽州、冀州二州全权州长。可是石勒仍然辞让,还是不接受。 农历七月十九日,刘聪逝世。 农历七月二十日,皇太子刘粲登基。刘粲把刘聪埋葬在宣光陵,谥号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优选监察长(大司空)靳准是皇太后靳月华及皇后靳女士的父亲,他在心里另有打算。他向刘粲密报:“我听到一些消息,好像有人打算效法伊尹、霍光(指罢黜皇帝),拥戴优选指挥官(大司马刘骥)总揽中央大权,陛下应该早做对策。”刘粲不理。靳准恐留后患,教他的两个女儿再向刘粲提出警告,刘粲才相信确有其事。于是,刘粲下诏逮捕刘骥等人,并把他们全部处斩。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