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 隋传二世
字数: 147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 (宋)司马光
出版日期: 2019-04-01
商品条码: 97875315792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以史为鉴,送给孩子的人生智慧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涵盖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有益于治理国家,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思辨的治学精神,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树立辩证史观
柏杨对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司马光的观点针锋相对,同时收录了司马迁、班固、陈寿、孙盛论、赵翼、梁启超等历朝历代史学家的点评,为孩子再现名家论坛。
添加文学、哲学、史学常识,有效提升文史成绩,跑赢大语文时代
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货币史、文学史(四书五经、乐府诗、五言诗、两汉赋、建安风骨等)、法律体系、赋税史、行政制度变迁史覆盖升学考点,补充文学、哲学、史学常识,有效提升文史成绩。
28节动画视频课,帮助孩子秒懂知识点
随书附赠28节动画视频课,扫二维码在线观看,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点燃孩子的读史兴趣。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一部从东周战国时代三家分晋起,到五代十国止,一部达1362年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本书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底本,为青少年选编了这套丛书,全书共分为十册:战国与秦、西汉风云、东汉中兴、三国鼎立、西晋一统、东晋偏安、南北朝、隋传二世、大唐盛世、五代十国。
这是一套贴近史实的文史读物,让孩子能够从正史读起。了解各个时期的施政纲要、时代进步、重点史实、治国良策,融合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全面地为孩子展现历史全貌。
《资治通鉴》内容浩瀚,编者从有益于孩子的角度,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严格删选内容,是一套针对9岁以上学生的史学读本。全书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除此之外,还收入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治安策》、曹操的《自明本志令》等多篇名篇。
作者简介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柏杨(1920-2008)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先后在多家报社、学校工作。他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他的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中国人史纲》《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丑陋的中国人》等。
目录
《柏杨说史:少年读<
资治通鉴
>:隋传二世》无目录
摘要
隋帝国兴起 公元580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随公、大丞相杨坚被擢升为相国,总管全国的文武百官,晋封随王,获封二十个郡的采邑。北周帝国的皇帝又赐给他九锡。杨坚只接受了随王爵位和十个郡的采邑,其他的全都委婉地拒绝了。 公元581年,农历二月初四,随王杨坚接受了相国、总管全国文武百官的职务和九锡,并建立随国,设置政府和文武百官。 有人鼓励随王杨坚:应该在本月(农历二月)的十四日,顺应人心,接受天命,篡(cuan)夺北周帝国的政权,登基称帝(农历二月十四日在干支上是吉目)。后来,北周帝国的皇帝下诏:把帝位禅让给杨坚,自己将移居到其他的宫殿。 农历二月十四日,北周皇帝命人携带文告和皇帝玉玺,正式把政权移交给杨坚(北周帝国自公元557年建立,至本年灭亡,共立国二十五年)。杨坚(本年四十一岁)头戴“远游冠”(它的样式与“通天冠”相同,但没有帽前的竖梁。杨坚接受文告和皇帝玉玺,然后改戴白纱帽,身穿黄纱袍,后来又改戴黑纱帽,改穿红纱袍),登上临光殿,然后改戴冕帽,改穿衮(gun)袍,按照元旦朝会大典(元会)的礼仪登基称帝。杨坚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皇(之前是北周大定元年,之后是隋开皇元年)。杨坚命有关单位携带正式的文告到南郊祭告上天(杨坚篡夺政权后,依照传统的习惯应该用原来的封号当作新国号,杨坚被封为随王,他的国家就应该叫随帝国。不过杨坚认为随字有个“辶”,“走”的寓意不好,于是去掉了“辶”,以此表达希望国家永存的愿望。一个崭新的隋帝国兴起了,大分裂以及南北朝时期自此进入了尾声)。 建立义仓 公元583年,首都长安仓库里粮食短缺,杨坚下诏,命西自蒲州、陕州,东到卫州、汴州,在凡有水上运输的十三个州中招募青年,让他们负责船运。杨坚又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设常平仓,在华州设广通仓(另外,在洛州设河阳仓),使各地之间的粮食可以互相补给,然后再把函谷关以东地区及汾州、晋州等地的粟米用船舶运到首都长安。 公元585年,隋帝国国务院财政部长(度支尚书)长孙平向杨坚建议说:“农民在每年秋收之后,应该向政府缴纳一石以下的粟麦,应缴的数量根据家庭的贫富状况而定,每家所缴纳的粮食就储存在地方公社,政府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这些粟麦用来供应荒年的需要,储存这些粮食的粮仓就叫作‘义仓’。”杨坚批准了他的建议。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杨坚命各州县设立义仓。当时,民间有很多人谎报年纪,以“老”(六十岁以上)“小”(十岁以下)的身份逃避田赋、捐税、差役。山东地区在这方面作假的人特别多。杨坚命令各地的州县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户籍普查,如果户口名簿上的记载与事实不符,里正(二十五家为一“里”)、党长(一百家为一“党”)都要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堂兄弟们仍居住在一起的,命他们另立门户、别造名册,谨防隐瞒人口。这次普查使户籍簿上新增了一百六十四万人。高颎(jiong)又建议制定户籍法,并在全国的州县颁布实行,杨坚批准了他的建议。从此以后,户籍方面的弊端被一扫而光。全国各州每年上缴给中央的各种物资,黄河以南的经由潼关,黄河以北的经由蒲坂,分别运往首都长安,粮车日夜不停地在道路上奔波,要持续运送数月之久。(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