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 西汉风云

柏杨说史 少年读《资治通鉴》 西汉风云

  • 字数: 1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宋)司马光
  • 出版日期: 201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15791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以史为鉴,送给孩子的人生智慧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涵盖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有益于治理国家,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思辨的治学精神,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树立辩证史观
柏杨对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司马光的观点针锋相对,同时收录了司马迁、班固、陈寿、孙盛论、赵翼、梁启超等历朝历代史学家的点评,为孩子再现名家论坛。
添加文学、哲学、史学常识,有效提升文史成绩,跑赢大语文时代
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货币史、文学史(四书五经、乐府诗、五言诗、两汉赋、建安风骨等)、法律体系、赋税史、行政制度变迁史覆盖升学考点,补充文学、哲学、史学常识,有效提升文史成绩。
28节动画视频课,帮助孩子秒懂知识点
随书附赠28节动画视频课,扫二维码在线观看,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点燃孩子的读史兴趣。
内容简介
本书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底本,为青少年选编了这套丛书,全书共分为十册:战国与秦、西汉风云、东汉中兴、三国鼎立、西晋一统、东晋偏安、南北朝、隋传二世、大唐盛世、五代十国。
这是一套贴近史实的文史读物,让孩子能够从正史读起。了解各个时期的施政纲要、时代进步、重点史实、治国良策,融合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全面地为孩子展现历史全貌。
《资治通鉴》内容浩瀚,编者从有益于孩子的角度,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严格删选内容,是一套针对9岁以上学生的史学读本。全书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除此之外,还收入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治安策》、曹的《自明本志令》等多篇名篇。
作者简介
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柏杨(1920-2008) 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先后在多家报社、学校工作。 他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 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 他的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 一生著述颇丰。 代表作有:《中国人史纲》《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丑陋的中国人》等。
目录
《柏杨说史:少年读<资治通鉴>:西汉风云》无目录
摘要
     汉文帝刘恒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世,刘盈登基称帝,是为汉惠帝。皇太后吕雉掌权,临朝称制。 刘盈在位七年便过世了,皇太后吕雉又接连立了两个年幼的皇帝。吕雉在位期间,大多遵守刘邦的政治方针,奉行“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的国策,使西汉国力日盛。但因她扶植吕姓家族的势力,使刘姓皇族与吕姓家族产生了对立和冲突。吕雉死后,大臣们发动政变,夺取了吕姓家族吕禄的兵权,拥护代王刘恒登基称帝。 公元前180年,刘恒(五任文帝)正式登上金銮宝殿,他连夜颁发诏书,大赦天下。 公元前179年,农历十二月,刘恒下诏,说:“法令,是治国的基础。如今有人犯法,政府却连他没有犯法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逮捕起来,我不认为这是正当的法令。从现在开始,废除让犯人的亲人连坐的法令。” 刘恒下诏,命令各级政府贷款给没有妻子的男子[鳏]、没有丈夫的妇人(寡)、没有父母的孩子(孤)、没有子女的老人(独)等这些穷困的人,或免除他们的赋税。他又下令:“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人,每月由政府赠送大米、酒、肉。年龄在九十岁以上的,另加赏赐布匹、棉絮,赏赐的物品由县长亲自察看,由主任秘书(丞)或警察官(尉)亲自送去。赏赐给九十岁以下老人的物品,由乡村事务官(啬夫)或县政府的基层官员(令史,一百石以下)送去。各郡郡长派视察官(都吏)巡察,要依法处分办事不力的官员。” 有人向刘恒呈献千里马,刘恒说:“天子的大旗[鸾(旗]在前面,卫士的车队在后面,有吉事时,队伍每天走五十里,平常的时候,队伍每天走三十里。只有我一个人骑着千里马,教我跑到哪里去呢?”刘恒把马还给当事人,给他路费,送他回家,并下诏说:“我不接受呈献,通令四方,不要再寻觅珍宝异兽了。” 刘恒的品德令各个封国跟四周边境的邻邦都赞叹称道,全国上下人心安定。 刘恒逐渐了解国家大事,并希望了解得更多。一天,他在早朝时问右宰相周勃说:“政府一年之内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刘恒又问:“政府每年的收入是多少?”周勃又不知道,自觉十分惭愧,惶恐得大汗如雨。刘恒又问左宰相陈平,陈平说:“主管官员知道。”刘恒说:“主管官员是谁?”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司法审理方面的事,应该问司法部长(廷尉)。如果问钱粮方面的事,应该问粮食部长(治粟内史)。”刘恒说:“既然各项事宜都有主管官员,那么你作为宰相又主管什么呢?”陈平道歉说:“宰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协调不同的意见,顺应潮流,推动政令。对下安排人事,调停运转。对外镇抚四方蛮夷跟所有封国,对内亲近安抚人民,使各级政府官员都能称职地履行职责。”刘恒认为陈平说得对极了。周勃十分惭愧,出了殿门,他对陈平抱怨说:“你平常怎么不教导我呢?”陈平笑说:“你坐在宰相的座位上,怎么不知道宰相是干什么的?假如皇上忽然问长安有多少小偷,你难道也要勉强回答?”周勃这才明白,自己的能力远不如陈平。 公元前178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傍晚的时候,天空出现了日食。刘恒下诏给文武百官说:“请大家检讨我的过失和我见解的不成熟之处,一一告知我,并请大家推荐贤良正直的人以及直言不讳、可以极力规劝我的人,来补救我的疏忽。”刘恒下令,百官应各尽其职,减少人民的赋税劳役,使人民获得休养;撤除首都卫戍司令(卫将军),命令交通部(太仆)只留下够用的马匹,多余的拨发给驿站使用。 刘恒在上朝的途中,无论是宫廷禁卫官(郎)还是其他随从官员,只要有上书言事的,他总教人停下辇车,虚心接受。对于不可以采纳的意见,就放到一旁;对于可以采纳的意见,他都会予以赞扬。 刘恒从霸陵回宫,打算纵马驰骋,从一个陡坡飞奔而下。皇家警卫指挥官(中郎将)袁盎跑上去,紧挨着刘恒的马车,拉住缰绳,跟随着刘恒一同飞奔。刘恒说:“你这位将军可是胆小得很哪!”袁盎说:“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身价的人不坐在房檐底下,怕瓦掉下来砸破脑袋)君王不应该冒着危险去寻求侥幸的平安。陛下的御车由六匹骏马拉着,六匹马同时狂奔下坡,万一马受了惊吓,御车翻倒,陛下纵然不在意,可怎么对得起高皇帝、皇太后?”刘恒便下令停止狂奔。 农历五月,刘恒下诏:“古人治理国家,在官府前设有鼓励人民批评政府的旌旗,桥头上竖有鼓励人民批评政府的木板。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建立上下沟通的渠道,以便了解民情。可是现行的法律却有‘诽谤罪’和‘妖言罪’,使大家不敢直言不讳,在上位的人无法知道自己的过失,怎么能请到贤良正直的人?这两项罪名应该立即取消。”P19-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