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

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

  • 字数: 284000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53348
  • 版次: 1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借鉴媒介学的观念与思路,探讨媒介是如何嵌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进而引发社会、生活的有机转变的。同时,该书另辟蹊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媒介,如牌坊、道路、祠堂、礼物、瓷器、扇子、家庭、墓葬石刻、门户、桥梁、茶叶、生肖、书信、长江等,着重剖析这些媒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流变中如何勾连起人们的社会关系,维系着人们的社会交往,从而生动地展现出华夏生活媒介的独特面貌。
作者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传播学系访问学者。已出版著作《华夏传播学引论》《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等24部,发表论文1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各类课题10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万古流芳:华夏古牌坊的媒介特征
第一节牌坊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作为传播媒介的牌坊
第三节牌坊的传播特征
第四节牌坊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家国天下:华夏家庭传播的媒介域考察
第一节家的内涵和独特媒介形态表现
第二节中国家媒介的功能及文化阐释
第三节中国家庭传播的华夏文明特色
第三章沟通生死:华夏墓葬石刻的媒介意蕴
第一节作为生死交流媒介的墓葬石刻
第二节墓葬石刻的媒介特征
第三节墓葬石刻的传播效果
第四章光耀门楣:华夏门户文化的媒介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作为传播介质的门
第二节门的社会表征功能
第三节门的精神意义
第五章祠堂千秋:华夏家族传播的媒介空间
第一节从祠堂研究说起
第二节祠堂的盛衰与中国社会传播的变迁
第三节祠堂作为家族交往独特的物态媒介
第四节祠堂作为家族交往独特的仪式媒介
第六章路通天下:华夏道路媒介的多模态诠释
第一节从道路研究说起
第二节“路”何以为媒介
第三节内向传播与“路”的媒介象征
第四节人际传播与“路”的沟通想象
第五节群体传播与“路”的媒介赋权
第六节跨文化传播与“华夏之路”的国际延伸
第七章周而复始:华夏生肖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第一节生肖文化与中华文化传播
第二节生肖文化的历史溯源与传播途径
第三节生肖文化的传播途径
第八章见信如面:华夏书信文化的媒介功能探析
第一节书信硬载体的媒介功能
第二节书信软载体的媒介功能
第三节书信现代意义的延续
第九章天堑通途:华夏桥梁的媒介意象透析
第一节沟通自然的媒介
第二节连接生死的媒介
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媒介
第四节民族记忆的媒介
第十章地理媒介:华夏长江的传承载体
第一节物质实体层面的空间
第二节精神建构层面的空间
第三节地方的空间:一方水土一方媒介
第十一章羽扇纶巾:华夏扇子的交往功能
第一节扇子作为一种沟通介质
第二节扇子文化的本土化传播
第三节扇子文化的当代传播
第十二章冰瓷莹玉:华夏瓷器的传播功能
第一节瓷器的政治传播功能
第二节瓷器的经济传播功能
第三节瓷器的文化传播功能
第四节瓷器的社会传播功能
第五节瓷器的生态传播功能
第十三章冰心玉壶:华夏茶文化传播的媒介功能
第一节作为媒介的茶
第二节私人领域茶作为媒介的情感表达
第三节公共领域茶的政治经济功能呈现
第十四章以礼为媒:华夏婚俗礼物的媒介意义
第一节婚俗礼制下中华“礼”文化传播
第二节婚俗礼的媒介功能
第三节当代婚俗礼物性质的嬗变与回归
附录媒介学视野下的老子之门探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