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附草案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附草案说明

  • 字数: 1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8302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明确了社区矫正的工作原则和目标。社区矫正适用的四类人员都要经过评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所居住的社区也没有重大的不良影响。目前来看,社区矫正对象有90%以上都是缓刑犯,且一般都属于初犯、偶犯、过失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通过适度监管和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可以做到顺利回归社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法对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矫正作了许多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居委会、村委会可以引导志愿者和社区群众,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帮扶;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公开择优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提供心理辅导、社会关系改善等专业化帮扶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社区矫正法就信息化核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等作出专门规定,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社区矫正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可以运用手机定位、视频通话等信息化核查方式掌握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根据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不服从管理的五类特定情形的矫正对象,可以按照规定的批准程序和期限,使用电子腕带等不可拆卸的专门电子定位装置加强监督管理。充分考虑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体特征、日常表现等因素,因人施教,实施个别化矫正。社区矫正法明确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矫正对象的情况为其确定矫正小组,负责落实相应的矫正方案。这个矫正小组可以由司法所、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人员,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的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组成。要把矫正小组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抓手,对矫正对象实施有效管理,组织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主要内容:一是严格与刑法、刑诉法社区矫正适用范围规定保持一致,明确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为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4类罪犯;二是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的要求,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明确了社区矫正机构是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社区矫正机构应当配备具有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专门国家工作人员履行监督管理等执法职责;四是为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细化了社区矫正的程序性规则,特别是各部门衔接配合的内容,明确了社区矫正的实施程序;五是明确了社区矫正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措施,规定了不同部门、不同主体在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对象中的主要工作。另外,为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权益保障,结合其特点,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作了专章规定。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的说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