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识人的智慧 人才评鉴方法与工具

识人的智慧 人才评鉴方法与工具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睿正人才管理研究院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443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核集团、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海油集团、中石化集团、浙能集团、中粮集团、中国邮政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吉利集团、奥迪(中国)、首都机场集团、海航集团、万科、碧桂园、融创地产、京东方、新东方等公司正在使用的人才评鉴方法和工具
内容简介
因人成大事,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管理才能持续健康增长;因人挑大梁,企业必须投入人才资本才能突破发展。本书旨在解答企业在构建人才标准、设计与建立人才评鉴中心、应用人才评鉴结果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必要的人才管理知识,澄清分歧,走出误区,夯实基础,迈入正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人才评鉴的价值与地位
第一章 “理才”离不开人才评鉴2
企业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2
高效“理才”扬起“人才之帆”5
人才评鉴贯穿人才管理始终8
第二章 人才评鉴是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12
古为今用:中国古代人才发现的历史与启示12
洋为中用:西方近代人才评鉴的发展与借鉴26
打造人才生态的绿水青山,中国企业的探索实践33
第二篇 人才评鉴评什么
第三章 人才评鉴标准的演变:我们如何界定人才40
从“职业资格”到“胜任力”“任职资格”40
人才画像应运而生:4K角色画像48
第四章 胜任力:打开绩效黑箱的美国钥匙53
胜任力模型ABC53
模型构建是“对表”的过程58
好工具为何沦为鸡肋64
模型落地不是变戏法67
特定人才群体的胜任力模型70
第五章 任职资格:人才的通道与成长阶梯75
职位分类分层是任职资格构建的基础75
标杆描述:任职资格标准制定83
“跨栏制”与“积分制”:任职资格的应用92
第三篇 人才评鉴怎么评
第六章 人才评鉴,见证奇迹的时刻96
高期望下“奇迹”如何发生96
从“奢侈品”到“必需品”:评鉴中心在中国98
如何构建和应用评鉴中心102
第七章 人才评鉴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106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游戏规则”很重要106
如何构建“死”的制度、“活”的文化110
搭台唱戏,如何做好人才评鉴落地111
如何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测评师队伍112
第八章 人才评鉴的技术建设119
标准化心理测验:科学化验与合理解读119
专业考试:检验知识武装122
行为面试:过去预测未来128
情景面试:想法预测做法153
情景模拟:引发行为,以小见大170
360度评估反馈、述能会等其他人才评鉴方式223
第九章 由点及面的人才评鉴230
人才评鉴的“点”“线”“面”230
人才招聘:以精准引才做优人才增量231
人才竞聘:以竞争上岗盘活人才存量240
人才盘点:业务发展从盘清人才家底开始249
第四篇 评鉴结果输出与应用
第十章 结果输出是人才评鉴的临门一脚262
如何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用263
撰写个人报告:“串项链”ARTS四步法264
团队报告输出:让数据价值充分显现271
第十一章 人才评鉴结果应用热点与趋势280
反馈:测评与发展对接的第一环280
人才报表:人才管理的晴雨表295
附录 人才评鉴FAQ304
后记325
参考文献328
摘要
     第一章 “理才”离不开人才评鉴 思考 《作为企业管理者,你花了多少时间在人才管理上? 《哪些“人”的问题给你的工作带来了困扰? 《规划、盘点、配置、发展,你对“理才”有怎样的认知? 《你更信奉人才争夺的“拿来主义”,还是人才经营的“自力更生”? 企业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人才管理是什么?从定义来说,人才管理是对影响人才发挥作用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从目标和结果上来说,人才管理是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为了实现这样健康、持续和高效的人才供给,需要的是扎实的“理才”过程,即人才规划、人才评价、人才配置和人才发展的具体工作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 从人才强企到人才强国,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认识有差异,行动有先后,感受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企业经营者共同的感叹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优选问题就是缺人。缺人,既有绝对数量的捉襟见肘,更有人才质量难以逾越的鸿沟,还有人才结构与业务不匹配带来的掣肘、浪费和被动。人才供需的矛盾是绝对的,人才供需的平衡是相对的。打造这种相对的平衡,就是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 人才盖层与人才断层,国企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央管理企业(以下简称“央企”)迫切需要加强人才工作并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截至2019年,尽管已有48家央企人围世界500强,但在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其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仍然很大。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央企、国企普遍加大了人才管理力度。但我们也要看到,无论在人才观念,还是在人才使用和发展的体制环境方面,其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做强做大”的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60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担当重任,经历多岗位磨炼,快速成长并进入企业高管层,但受制于人才管理尚未形成系统体系,造成后续人才上升空间受到,出现人才“盖层”与“断层”并存的结构性问题。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仍在深水区进行,历史遗留问题与潜在矛盾、风险不易化解,企业经营机制发展滞后以及受到社会就业、再就业压力的制约,这些一方面使企业急需的战略、领军、创新型高端人才吸引不进来,需要留住的人才留不住;另一方面使企业需要淘汰的人员不能及时淘汰,致使人才队伍活力不足,造成人才短缺与人员冗余并存的结构性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人才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仅会阻碍央企、国企的成功转型,甚至会影响国家主体经济的发展。 数量不足、质量堪忧,企业扩张中的普遍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支重要支撑力量——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拥有潜力、拥有创造力的重要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原本被快速发展所掩盖的缺陷正逐渐显现,人才管理的薄弱滞后便是其一。民企多为家族式企业,人治氛围较重,缺乏对人才管理的科学认知,甚至很多尚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没有真正了解、认同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普遍缺乏对人力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这使得它们虽然拥有央企、国企难以具备的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但缺乏稳定性、系统性、预见性,易出现因人而变、管理随意、仅凭个人好恶的问题,重外轻内、识人不足、用人不当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人才队伍出现数量不足与质量堪忧并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民企更乐于模仿成功民企,故出现了民企纷纷学华为、学阿里巴巴、学腾讯的现象。但其对模仿对象的作用、机制探究不深,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及所处市场的特点,往往出现生搬硬套甚至邯郸学步的现象,以致很难达到预期的“”的效果。这时,具备“闯”的精神的企业家容易因为人才管理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回报的不确定性失去耐心,使得规范的人才管理刚刚起步却半途而废。如果不能有效改善和规范人才管理,将会严重制约民企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人才冗余与缺口并存,企业转型中的结构问题 人类的工作真的会被人工智能(AI)逐渐替代吗?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英国现存的工作种类,有35%会在未来的20年内接近被机器取代。波士顿的专家们则认为这个时间会更短:在2025年之前,全世界至少要有1/4的岗位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消失。该研究同时还提到,除了那些低端体力劳动,会计、翻译、金融、摄影、法律等往常被认为是“中高端脑力劳动”的职位,一样会受到AI发展的影响。 在我们身边,银行柜员、超市收银员、邮政分拣员等职位,已经在大幅减少。其实,不同行业的从业者,都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生涯适应力,保持较高的生涯前瞻、生涯好奇、生涯控制和生涯自信,而不是被时代悄无声息地抢走饭碗。对于“船大难掉头”的企业来说,则更需要保持前瞻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