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印 成为自己 成为教师 成为心理咨询师

心印 成为自己 成为教师 成为心理咨询师

  • 字数: 27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蔺桂瑞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03851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她从山区小学教师成长为大学教授;她由一名心理学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她有着“小姑娘”般纯真快乐的心态;她在年近七旬时去了南极;她46年爱如当初的婚姻令人羡慕;她的家庭幸福和睦……她用爱书写了50年的教师生涯,她用一个不断完善的自己诠释了一名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品质;她在生活中随时运用心理学,将自己的生活活成了一部现实的积极心理学。本书作者蔺桂瑞在书中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分享了她对生活中诸多问题的思考与处理方法。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幸福和谐的人生,相信读者会从此书中获得启发。
作者简介
蔺桂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等全国22所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顾问、客座教授,主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被教育部评为重量精品课程、重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目录
1 父母,我对根的感激 父爱是高山 父亲支持我上学 父爱点点滴滴 父亲,我人生的榜样 我替父亲还遗愿 母亲最后的礼物——爱、死亡和生命的价值 爱是永恒的成长动力 热烈地追求生与坦然地接受死 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妈妈和姥姥的痛与爱 2 婚姻,爱如当初 牵手40年,阅读爱和幸福 我和他 他的儒雅、朴实吸引了我 关键时刻的理解与支持 爱,润物细无声 他有一双勤劳、灵巧的大手 他是我的心理咨询师 我事业发展背后有他 爱人心中的我 儿女写给父母亲结婚40周年 父母用爱构筑了温暖的家 老爸老妈——南北结合的很好拍档 弟弟、妹妹写给姐姐结婚40周年 贺姐姐、姐夫风雨同舟40年 贺姐姐、姐夫相互呵护40年 贺姐姐、姐夫相依相伴40年 变迁中的家 密云小屋,我的第一个家 蒲黄榆的两居是我的第二个家 在牛街,我们也有个家 六里桥的家,我自己的家 世纪城的家,我安居的家 不是结尾的结尾 3 经历,生命的触动 潍河畔的快乐童年 潍河,家和我 欢乐的小兄妹 我在爱中长大 我童年生活的院子 鲜鱼口——老北京的记忆 我家门前的那棵杨树 童年的友谊 悼三位早逝的小学同学 怀念和感激——我一生的老师 我和韩作黎一起工作的日子 他让我叫他“老韩” 和学生们比赛乒乓球的“韩老头儿” 他给山区老师挑水 老韩跟我聊天 我的求学之路 两个孩子妈妈的考前复习 上学一承载着爱与责任 北京大学一圆梦与觉醒 52岁——新的开始 伴我成长的美国好友李杰 感动我的年轻同行 我身边的心理学家 “人以德立”的沈德立先生 待人谦和的林崇德先生 悉心关爱他人的周谦先生 4 工作,生命的守望 教师生涯从进山开始 刚到县城,心就凉了一半 在恐惧中走上教育之路 从没见过这样的学校 山里的孩子留住了我 一次孤独的深山雪地行走 为了不失约,误了早班车 生平第一次求人留宿 艰难的返校路 我和山区女教师的二三事 紧急时刻我当了妇产护士 陪伴流产的珍老师 我当上了半个保姆 与心理咨询的相遇 在美丽的黄山与美丽的事业相遇 放弃是为了坚守 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心灵成长 退休后的坚守 艰难的开创,坚定的起步 从废品堆中拣出的旧桌椅开始 走出被误解的孤独 “三顾茅庐”组建队伍 始于初心,坚定前行 灾难时刻感受成长 我和心理咨询中心一起成长 学生的需要,是永恒的动力 爱,是永远的力量 成长,是一生的追求 课堂中的生命相遇 初心: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激发情感,点燃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关爱每一个学生 一堂难忘的生命教育课 为了讲好这15分钟的课 从我当来访者中学习 我“卡住”中的领悟 更加懂得“一切以来访者为重” 与来访者“同在”最重要 心理咨询师要先接受咨询 当我“听到”“看到”来访者这个人时 被听到,就能改变 听到、看到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人 从干预危机中学习危机干预 “乖乖女”的自我压抑 无处诉说的内心孤独 优势丧失后的心理挫败 自杀是为了摆脱痛苦 爱留住了生命 危机带来的工作创新 把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成为专家团队 聘任专职老师,政策暖心 着力培训,专业关怀 打造精品,事业引领 附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成长感受 附1:感恩我在这里 附2: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成长 用研究的头脑去工作 用工作的实践做研究 科研不是负担 课题从工作实践中获取 思考从理论积淀中来 用研究的架构工作 我和团队创建的几个“首次” 首次开展体验性心理咨询技能培训 首次举办全国心理咨询高级学术研讨会 首次把自杀危机干预培训引进高校 首次被评为重量精品课程 我和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 情感、责任与梦想 耕耘与收获 心与心的陪伴 我和领导们的相处 他奠定了我的职业品格 他让我看到了刚正不阿 她为我“雪中送炭” 他扶我走上心理咨询之路 他让全校都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 他在关键时刻勇敢承担 她是领导,也是朋友 5 思考,走近真实的自己 关于“我是谁”的思考 我的一首小诗 读书与学习 儿时种下爱读书的种子 书陪伴我度过人生孤独的时刻 笨与不笨的读书法 读“杂”书 写给自己的“情书” 给自己的情书——写给5年后的你 5年后我收到“给自己的情书” 60岁生日写给自己 向孩子学习“生命本来的样子” 信任生命力 保持好奇,不评判 回归纯真与自然 从一颗西红柿的种子
摘要
     父爱是高山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个子不太高,文化不多,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我小时候总觉得我的父亲不如别的同学的父亲强大。然而,2004年末,小学同学的一次聚会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了父亲是我成长的航标,是他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为我订立方向,才使我有了今天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我在自己年近花甲时才真正认识到,父爱是高山。 父亲支持我上学 那是一次我们分别了45年后的小学同学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很自然地回忆起儿时的生活,个人的成长经历。我身边的几个同学谈到他们小学时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为了帮助父母分担家庭重任,小学毕业后就做了幼儿教师,这突然触动了我,把我带到了45年前的情境中。当时,我家的生活也非常困难,父亲每月三十几元的工资要养活我们一家六口人,我那时也了解家中生活的艰难,看到同学去当幼儿教师,也想早些挣钱,以补贴家中的费用,就跟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记得父亲听了后只说了一句:“你还小,要念书。”于是我上了初中。初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毕业时,我很想报考高中,以后准备考大学。我的班主任老师也认为我成绩优秀,应当考高中。但那时由于家境困难,弟妹三个要上学,父亲建议我考中专,说中专毕业就有工作了,好协助弟妹上学。那时,我心里真是很矛盾。一方面,我一心想上高中,考大学;但另一方面,我深知家里的困难,有一种帮助家里分担重任的责任感,觉得应听从父亲的意见,放弃上高中的想法,但又不甘心。我的班主任老师知道了我的难处后,说她要在家长会后找我父亲谈话,说服他让我考高中。我现在还能记起当时的情境。老师在教室里边跟我父亲谈话,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在教室外面等待。那是一个多么痛苦而矛盾的时刻啊!我一方面期盼着父亲能够听从老师的劝说,同意我考高中;另一方面,又怕让父亲为难,因为家里实在是困难呀!我甚至对自己有些自责,觉得自己想上高中是没有为弟妹考虑,太自私了。我当时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下等待着,等待着。终于父亲从教室中走出来了,我不敢问他与老师的谈话是什么结果,因为我很害怕。父亲走到我面前,平静地对我说:“老师说你学习好,应该考高中,上大学,你上高中吧,家里困难我想办法解决!”听了父亲的这句话,我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父亲呀,我感谢你对女儿的理解,我知道你有多难!记得我填写报考志愿书时,我只在前边填上两个重点高中,其余四个志愿全都填的是中专和中技。我想如果考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大学,那就上中专,早些出来工作,分担父亲的重担,这也是当时我为自己找的一种心理平衡吧。在这人生的转折时刻,父亲能为我的前途着想,克服种种困难支持我读书。于是我才有可能成为今天的大学教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一生一世都感谢那善良朴实、不善言谈,但在关键时刻能够为我把握方向的父亲! 父爱点点滴滴 那一次的小学同学聚会让我回忆起了与父亲生活的一件件往事。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北京工作,我和母亲在山东农村老家生活。直到6岁跟母亲来北京才见到父亲,跟他的感情不深。但几件小事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爱。有一次是他们单位发了一张在文化宫剧场看节目的票,因为只有一张,他自己舍不得看,就把我送进剧场,他在外边等我。那时,我真是不懂事,进去看了一会儿,好像是口技表演,以为这一场都是这类节目,觉得没意思就跑出来了。现在想起来感到很后悔,由于缺少见识,辜负了父亲的一片好意。 小时候,每天早上都是母亲为我梳小辫。有一次母亲回老家了,父亲为我梳小辫。因为以前他没梳过,手笨笨的,但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那种感觉,尤其是他用亲自买来的红绸带在我发辫上系上一对红蝴蝶结时,我心里高兴极了,我仿佛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那发自内心的爱。 记得小时候由于家里生活压力太大,母亲脾气很急,常为我犯的一点小错就打骂我,父亲常常护着我,有时还会为了我和母亲争吵。有一次,母亲给了我5斤面票让我去买挂面,结果我把面票弄丢了。那时粮食短缺,5斤面票是全家好几天的口粮。因此母亲非常生气,就要动手打我,父亲慌忙挡住,为此母亲认为是父亲惯着我,和他吵了起来。我当时年龄小,只是害怕。现在想,父亲都是为了保护我。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