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明王朝之祸国巨蠹

大明王朝之祸国巨蠹

  • 字数: 26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周建行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286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名列《明史·奸臣传》之首的胡惟庸,以阿谀奉承、进献美色得皇上信任。他独居相位七年,大权独揽,卖官鬻爵。相府门庭若市。为避嫌,他令子侄利用旧相府开设“逍遥宫”,以酒色淫乐招待京城官员。“逍遥宫”事发,胡党狗急跳墙,商定于元宵起事。阴谋败露,胡惟庸、陈宁、涂节被处死。
作者简介
周建行,1934年生,湖南益阳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文事被划为右派,劳动改造多年。复出后终不悔改,继续写作,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剧本、文学评论百余万字。曾任文学期刊编辑、主编多年。退休后潜心研读《明史》,从事历史文学创作。先后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有《大明帝国》《旷世之恋——明宪宗与万贵妃》《靖难烽烟》《大明天子朱祁镇》《大明肃贪》等。《大明王朝之祸国巨蠹》为其近期新力作
目录
一独相七年胡惟庸
二拥兵自立朱高煦
三擅权乱国王振
四“夺门功臣”石亨、曹吉祥
五西厂头目汪直
六“立地皇帝”刘瑾
七浪荡天子朱厚照
八久怀异志朱宸濠
九媚上窃权严嵩父子
十“九千岁”魏忠贤
后记
摘要
     从奏差到丞相 名列《明史·奸臣传》之首的胡惟庸是淮西定远人。元末群雄蜂起,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起兵濠州,势力日渐壮大。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率军攻下和州,胡惟庸前来投奔他的定远老乡李善长,当了朱元璋元帅府一名跑腿传信的奏差。后来朱元璋攻城略地,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多.占领的城池需要派遣官员管理。胡惟庸先后当过宁国主簿和县令、吉安州通判,复升任湖广佥事。吴元年(1367),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建立朝廷,当了丞相的李善长又提携这位同乡,召他进京任太常寺少卿。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因李善长的举荐,胡惟庸终于取得皇上的信任,进入中书省当了一名参知政事。中书省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是当时国家的管理中枢。中书省的首脑是左右丞相。右丞相徐达长年领兵在外征战,左丞相李善长因病长期在』临濠家中休养,只是遥控中书省。胡惟庸的上面还有左丞汪广洋和右丞杨宪。胡惟庸与李善长既是同乡,又是儿女亲家:胡惟庸将女儿嫁给了李善长之侄李佑。不过善于观察官场形势的胡惟庸敏锐地感觉到:李善长虽然封韩国公,功臣第一,食禄四千石,享受人臣至高的荣誉,但他长期称病住在临濠,远离了权力中心,显然皇上对李善长并不接近信任。自己既然得以进入国家权力中枢,必须力邀圣宠打开局面。 中书右丞杨宪也是权势欲极盛的人。他出身检校,专以侦伺搏击他人为能事。杨宪不甘与汪广洋同掌中书省政事。他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胁迫地方御史刘炳诬告汪广洋溺爱媵妾,事母不孝,向大力提倡孝道的朱元璋告阴状,遂使汪广洋被贬谪海南。 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杨宪阴谋陷害汪广洋之事被揭发后,胡惟庸趁机出班举劾杨宪在审理事案时草菅人命,致使五名官员死于酷刑之下;且在查抄犯人家产时隐匿大量浮财据为己有,贪赃枉法。胡惟庸的有力指控终于置杨宪于死地,朱元璋当即下令将他斩首弃市。 杨宪伏诛后,汪广洋事母不孝之罪得以平反昭雪,复从流徙之地召回。汪广洋是文臣中跟随朱元璋较早的,曾经主持过江西、山东两行省政务,均有所建树,因而为朱元璋赏识,调人中书省,由参政而升任左丞。他因杨宪陷害而无端被贬,朱元璋也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位老臣,不仅在大封功臣时对他和刘伯温同赐伯爵(文臣中封伯爵的仅他们二人),还任命他为中书省右丞相。 汪广洋是个善理繁剧的好手,在右丞相这个职位上本应该有所作为。然而卸任的李善长表面看上去是个很宽厚的人,内心却极为尖刻。他不甘心汪广洋这无名小卒任相位,遂在中书省安下胡惟庸这枚钉子。 胡惟庸只是一名参政,本对身为右丞相的汪广洋构不成威胁,然而朱元璋的驭臣之道是不让任何人大权独揽,总要在他身边找一个制约他的人。他找的这个人就是野心勃勃而又能说会道的胡惟庸。 胡惟庸利用李善长原来在各部及地方行省的老关系,大包大揽中书省的重要政务,把右丞相汪广洋晾在一边。汪广洋在杨宪得宠时吃过亏,一看这位胡惟庸的阴险比杨宪有过之无不及。他天天围着皇上转,万一给你来个小报告,岂不又得遭殃?因此他主动交好胡惟庸,绝不与他争权,自甘做一个甩手丞相。自己终日与一班文人雅客(丞相府当然不缺这一类人),泛舟玄武湖、秦淮河,狎妓夜游,诗酒唱和,倒也乐在其中。在这一段时期,他居然写出了许多好诗,得到宋濂、刘伯温等人的赞赏,也结识了秦淮河的许多名妓。有这样一位风流儒雅的丞相大人做知己谁不高兴呢?一时间,汪大人那笔漂亮的行楷题写的“××书寓”招牌遍布秦淮河上。 与此同时,胡惟庸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纵横捭阖,一路高歌猛进! 阿谀奉承,取媚皇上 这天,朱元璋在御书房召见胡惟庸。 “微臣胡惟庸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永远是那么诚惶诚恐,叩头请安一点也不马虎。 “胡爱卿平身,赐坐。” “启禀皇上,微臣在吾皇面前,犹如蝼蚁之见太阳,小草之朝圣岳,诚惶诚恐而尤为不及,岂敢贸然端坐?皇上您就赐臣站着回话吧!”胡惟庸这套阿谀奉承的颂词说得极顺溜,一点也不觉得脸红。 “好好好,你愿意站着说就站着说。”朱元璋也觉得身为大臣,这种过分的谦卑有些可笑,“朕来问你,现在中书省两名参知政事,宋冕调到江西去了,侯至善又免了职,中书省只剩下汪广洋和你两个人,忙得过来吗?” 胡惟庸一脸谄笑,得意地禀奏:“禀皇上,做臣子的只要心里时时不忘圣上的恩典,自然会事半功倍,再忙也忙得高兴啊!这一阵子微臣不仅把两位参政撂下的许多事担了起来,还开始着手改革李相爷时代的一些积弊,以求政通人和,使皇上的政令顺畅下达,六部及各地行省的请示迅速上传圣聪,以供皇上决策。” 这番话使朱元璋昕了很舒服,他说:“嗯,朕没看走眼,卿家确是个干才,幸亏李善长把你举荐到中书省来,不然你还在太常寺管那些礼乐祭祀之事呢!” 听朱元璋这么说,胡惟庸马上警惕起来:皇上是不是怀疑我和李善长的关系?他得赶紧撇清白己,“启禀皇上,微臣早于至正十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