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孔子到谢灵运:唐前士人精神史探索

从孔子到谢灵运:唐前士人精神史探索

  • 字数: 2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程世和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4228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关于唐前士人精神史探索的文章的合集,共分三部分:一、论先秦圣贤、诗哲的理思与痛苦;二、论汉兴百年儒士、赋家的经国品质;三、论晋宋名士的飘逸与痛苦。作者深入开掘孔子、屈原、贾谊、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精神历程,探讨中国人世代相续的民族精神。
目录

论先秦圣贤、诗哲的理思与痛苦
“《诗》亡然后《春秋》作——对一个文学缺失时代的文学反题之研究
“思无邪”与“郑声淫——淫邪时代的圣者话语
一、”郑声淫“:乐“淫”而诗不“淫”吗
二、“思无邪”的反面:思有邪
三、“郑声淫,佞人殆”:源于对现实的愤怒
四、孔子:一个伟大而隐秘的圣者
《论语》治国思想
一、崇尚德政,反对暴政
二、主张富民节用,反对搜刮民财
三、要求执政者取信于民,礼治天下
四、孔子“大同”理想与治国方案
《论语》中庸之道
一、“中庸”的人生哲学
二、“中庸”的品德修养
三、“中庸”的政治理念
屈原阐释的文化意义
一、两汉:屈原阐释的源自与范型
二、唐宋:从无理的拒斥到理解的”在场
三、元明清:“第三中国”的话语
四、近现代:文化重建中的屈原论争
五、结语:屈原问题与中国情境
论汉兴百年历史与儒士、赋家的经国品质
先秦两汉士人“从周”、“崇汉”文学主题之演进及其意义
陆贾的时代“新语”与汉大一统王道中国的精神起点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论青年秀士
贾谊产生的儒学背景及其时代意义
贾谊的“经国大体”与中国士大夫文士的经国品质
贾谊赴湘与南中国贬谪文学的诞生
汉初藩府士人的精神转型与赋家之心的初步形成
代天子立言:司马相如文本的精神解读
实现王道理想的经国理思:
汉武问策与董生对策的意义分析
一、王道历史观由儒家私门叙述上升为民族的集体叙述
二、重建王道的必由之路:实现仁义礼乐的儒学教育
三、“非文无以辅德”:汉继周统的历史选择
四、冲突与兼容:开创文采光华时代与正视“廉耻贸乱”的社会弊暗
五、儒学大一统:兼有正义性与法理性民族信仰的确立
论晋宋名士的飘逸与痛苦
从“玄言诗”看东晋文人的精神品格
一、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的展示
二、多重心境的诞生
三、东晋诗:中国文学由实入虚的契机
论东晋名士与东南山水在中国山水文化目前的地位
苍凉:陶渊明诗的真实底蕴
孤悬的个体:谢灵运生存悲剧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