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活动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研究

人活动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研究

  • 字数: 2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曹延莉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145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研究聚焦于人活动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及其关系,并借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比喻,引出社会发展运行的基本机制问题,即协调私与公、自利与利他、个体与共同体、私人性与公共性等关系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在追溯私、公观念的思想渊源基础上,阐释了私人性与公共性这对概念的现代意蕴、范式意义及其哲学内涵;接着,深入到人的存在、活动和发展的层面,探析了私人性与公共性的产生根源(内在必然性)和生成机制(历史生成性)以及两者在社会发展中既互为前提和条件、又互相制约和转化的动态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下、当代社会发展中及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征;最后,从理论结合实际的层面,探讨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良性互动互构的实现机制,即市场交换机制、国家建构机制和共识凝聚机制。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阐释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案述要 第一章 私人性与公共性:前提批判与概念阐释 第一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现代意蕴 第三节 私人性、公共性概念的范式意义 第二章 人的存在、活动、发展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一节 人的存在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二节 人的活动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三节 人的发展及其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三章 社会发展中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第一节 私人性: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节 公共性:社会发展的条件与保障 第三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转化与制约 第四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在互动互构中推动社会发展 第四章 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下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的时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私人性与公共性良性互动互构的实现机制 第一节 市场交换机制 第二节 国家建构机制 第三节 共识凝聚机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