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宋中后期贬谪与文学

北宋中后期贬谪与文学

  • 字数: 52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吴增辉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422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王安石熙宁变法之后,党争日趋激烈,政治几经反复,大批官员在此过程中被贬出朝廷,甚至远贬穷荒,贬谪成为北宋中后期的政治常态。政治地位的沉落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文化心态,并在文学创作中得到表现。在贬谪压力下,士大夫逃避现实,避免与专制力量直接对抗,并多以佛禅消解苦痛,这种心态使得求“平淡”、尚“法度”成为北宋中后期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诗人群体总体上呈现出由崇苏到学黄的转化,最终形成颇有影响的江西诗派,深刻改变了北宋中后期的文学面貌。这一切乃是宋初以来的政治文化复杂变动的结果,而贬谪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乃至决定性的因素。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北宋中后期党争与贬谪述论
第一节学术歧异与北宋中后期的党争
第二节北宋中后期的党争与贬谪
第三节党争背景下的贬谪特征
第四节党争及贬谪与士大夫的心态衰变
第二章熙丰间的贬谪与文学
第一节从“道尊于势”到“人君之道——“道”向“势”的转化及重新对峙
第二节洛阳与开封——道与势的对抗
第三节赋闲重臣的心态与文学
第四节贬放地方的文人创作
第三章乌台诗案与二苏之贬
第一节文化专制与《春秋》笔法的合谋
第二节苏轼人格的自由内核
第三节苏轼黄州期间的文化心态与创作演变
第四节苏辙被贬筠州的文化心态与文学创作
第四章元祜贬谪与文学
第一节元事占更化的历史文化内蕴
第二节车盖亭诗案的历史还原
第三节元韦占更化与新党的文化之痛
第四节洛蜀党争的地域背景与党人心态
第五章绍圣至崇宁的贬谪与士人心态的嬗变
第一节从绍圣到崇宁的党争与贬谪
第二节被贬士人的文化反思
第三节三教合流与被贬士大夫的居士特征
第六章苏、黄晚期的文化心态与文学趣味
第一节苏轼岭海之谪及其文化人格的递嬗
第二节贬谪与黄庭坚文化心态的嬗变与升华
第三节贬谪与苏、黄晚年对平淡诗风的追求
第七章贬谪与绍圣后诗坛的创作演变(上)
第一节贬谪与绍圣后诗坛的衰落
第二节贬谪与苏门的文化心态
第三节贬谪与苏、黄晚年的创作特征
第八章贬谪与绍圣后诗坛的创作演变(下)
第一节贬谪与秦观诗歌的创作演变
第二节贬谪与晁补之的创作特征
第三节贬谪与张耒的创作特征
第四节贬谪与陈师道的创作特征
第五节贬谪与苏门外围成员的创作特征
第六节被贬重臣的儒者情怀与晚年心态
第九章苏门贬后的交游与北宋末诗坛的衰变
第一节苏门成员绍圣后交游述论
第二节苏轼绍圣后之交游及对诗坛的影响
第三节黄庭坚贬后之交游及对诗坛的影响
第四节秦、晁、张、陈贬谪间的交游及影响
第五节贬谪的促动与江西诗派的流行
第十章贬谪与文体的变异
第一节贬谪与诗的变异
第二节贬谪与词的变异
第三节贬谪与赋的变异
第四节贬谪与文的变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