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达尔文的自然观

达尔文的自然观

  • 字数: 21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美)克丽丝塔·劳森(Kristan Lawson)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341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NSTA推荐。NSTA是世界优选的科学教师组织。 2. 以丰富的手工活动为特色。21个与达尔文进化论有关的手工活动,适合亲子互动,适合教学活动。 3. “大事记”梳理达尔文人生的重大事件。 4. 以时间为脉络,追寻达尔文的心路历程与进化论的形成 5. 独辟专栏补充同时代重要科学家与重大事件,全面展现达尔文时代的科学世界 • 加拉帕戈斯群岛有何特别之处? • 同为进化论奠基人的华莱士有过哪些经历? • 进化过程中的“缺失环节”去哪儿了? • 短短数年中就能观察到的斑点蛾进化是怎么发生的? "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一个出身富裕家庭、享有特权且有点散漫的年轻人,如何转变为提出进化论这一革命性理论的伟大思想家。通过21项实践活动,你可以了解达尔文的生活和工作,并评估现有的进化论证据。这些活动包括开展一次植物学寻宝、创作田野笔记,以及学习水手打绳结的方法。你还会学到化石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家谱追踪基因特征,以及后天特性是否会遗传给后代。翻开这本书,与达尔文一起探索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克丽丝塔•劳森是一名作家。除青少年科普,她也创作了其他类型的图书,如《加州巴比伦》《古怪的欧洲》等。译者简介 龚银,中科院硕士研究生,自由译者。 2010 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 2013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同年在英国伦敦发表学术专著 Abiotic Stress in Plants。毕业后,出于对语言的爱好,一直从事翻译、记者等文字工作。 2015 年起,师从郭先林教授,迄今已累计翻译数百万字,尤其擅长中译英,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简约流畅见长。 "
目录
大事记
引言
1成名之前
达尔文之前的进化论
活动·分类法
达尔文时代的英国
2无忧的少年时代
有名的祖父和外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和乔赛亚·韦奇伍德
幼年的查尔斯
活动·争做小小博物学家
学生时代
活动·后天特性
活动·制作什鲁斯伯里蛋糕
“不务正业”的学生
大学之旅
人生的转机
剑桥的顽劣少年
活动·古典文化普及
3远走他乡
整装待发
航海开始
终抵南美
活动·植物学寻宝之旅
南下历险
活动·学打结
教化原始人
进入太平洋
加拉帕戈斯群岛
活动·学做南美菜肴
回程见闻
活动·学写旅行日记
4追本溯源
心路历程
新思想的萌发
活动·自制化石
伦敦的生活与爱情
马尔萨斯与大自然的力量
婚后发病
搬往达温宅
潜心科研
恼人的藤壶
探寻物种起源
活动·“游走”的植物
5人类认知的转折
意外的包裹
折中之策
勿失良机
浪潮迭起
论战开场
猿类的后裔?
活动·探秘类人猿
活动·计算世代
6改变世界的思想
达尔文的进化论
活动·自制地质层
进化通过自然选择实现:达尔文的理论核心
进化的奥秘不过如此
近观自然选择
活动·寻觅“伪装”蛋
择偶
活动·外貌优势
不仅止于思想
7不期而至的荣誉
茅膏菜和兰花
活动·食虫植物
不朽的思想
突发恶疾
人人为之触动的理论
活动·探秘种子技能
走在时代前列
人类的由来
半成型翼翅
情绪
活动·左脸和右脸的表情差异
晚年时光
一个时代的终结
8达尔文之后
关键症结
格雷戈尔·孟德尔
真理重现
遗传学与现代综合论
进化论的延伸
社会达尔文主义
再论进化
进化论与教育问题
进化论:继往开来
活动·探讨历史名案“猴子审判”事件
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活动·未来的进化方向
术语表
资源
摘要
    "4? 追本溯源 心路历程 结束“小猎犬号”环球考察之后,达尔文一刻也顾不上休息。他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有很多科学问题还没解决!达尔文后来回忆说,航海回来后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时期。 达尔文急急忙忙地乘马车赶回什鲁斯伯里,但到达芒特宅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睡着了。于是,他决定和大家开个玩笑。他轻手轻脚地回到卧室,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下楼吃早餐。结果,所有人都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们的查尔斯回来了!姐妹们激动地抱着他又亲又笑,还哭了起来,就连家里的仆人都情不自禁地相互庆贺。达尔文写信给亨斯洛说:“我都快被喜悦和困惑弄得神经错乱了。” 达尔文觉得很多事情都堆到一起,接近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与家人幸福地团聚过后,他赶忙前往之前与亨斯洛相逢的剑桥大学。他要怎么处理航行期间发回的所有货件,还有那些等着从“小猎犬号”上卸下来的数千种标本?它们都需要分类整理、深入研究。这些工作如果让查尔斯一个人完成是绝对不现实的。他要怎么才能理清楚自己带回来的一堆大大小小的箱子和瓶瓶罐罐?在亨斯洛的帮助下,达尔文请来了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标本的整理工作。有名的动物解剖学家理查德?欧文负责核对化石标本;备受敬仰的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担起了查验鸟类标本的重任,而其他人则分头整理蜥蜴、昆虫、贝壳等标本。 终于,达尔文把所有标本都从“小猎犬号”上卸了下来,然后在剑桥租了个房间用来摆放这些标本。此时,菲茨罗伊正在写一份有关“小猎犬号”环球巡航的官方报告,他想要达尔文也相应地从博物学角度写一份考察总结。于是,达尔文把之前记下的所有信息归总到一起,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著成了现如今我们熟知的《“小猎犬号”航海记》。 问题是,达尔文需要请教的大部分很好科学家居住在伦敦。为此,他多次前往伦敦,住在哥哥伊拉斯谟斯家里。他在伦敦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查尔斯?莱尔,之前在随“小猎犬号”考察时,正是莱尔的书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当时,达尔文非常紧张,他不知道应该对这样一位大人物说些什么,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竟是莱尔把他当作“大人物”对待,一再感谢他证实自己在书中提到的理论。最后,他们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达尔文不能总是依赖哥哥,于是1837年3月,他自己在伦敦租了房子。他形容道:“伦敦真是又脏又让人厌恶。”整座城市到处都是燃煤电厂和浓烟四起的烟囱。的确,当时伦敦的烟雾和污染非常严重,即便是在晴天,空气中也弥漫着让人呼吸困难的烟尘,而可怜的达尔文也因此时常感到头痛。但如果要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他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继续居住在这座令人难以忍受的大都市。 雀鸟之谜 住到伦敦之后,达尔文收到了鸟类学家古尔德的来信。古尔德告诉达尔文,他从加拉帕戈斯群岛带回来的鸟类标本全都贴错了标签。从标本不同形状的喙来看,达尔文认为他带回来的是不同种类的乌鸫、鹪鹩、森莺和雀鸟。但古尔德告诉他,这些标本其实都属于雀鸟,不过是之前没有人鉴别过的种类。从整个科学界来看,单独收集各种“嘲鸟”(可以模仿其他物种声音的鸟类)也是一项新发现,因为各种嘲鸟均属于不同物种。此外,雀鸟和嘲鸟都和南美洲的其他物种相关。 通过研究加拉帕戈斯雀鸟,达尔文得到了很多启发,他开始更密切关注“物种演变”,即一个物种慢慢转变为另一个物种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进化”。(尽管达尔文是人们所熟知的进化论奠基人,但他在一生中极少用到“进化”一词,而是更倾向于使用“演变”或“性状改变承袭”。在首版《进化论》中,达尔文也接近没有使用“进化”一词。) 与古尔德交谈之后,达尔文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猜想,这群雀鸟肯定是在很久以前被一场风暴从南美洲带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其中,有一些雀鸟落在了某个岛上,而另一些雀鸟则落在了其他岛上。然而,每个岛屿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供鸟类啄食的种子也略有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岛屿上的雀鸟代代繁衍,逐渐演化出最适于啄食岛上种子的喙形。通过观察各种雀鸟,达尔文确信这种“演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但他还没有弄清楚背后的原因。 新思想的萌发 欧文的发现证实了达尔文的猜想。他指出,达尔文找到的化石确实源自远古时期的巨型物种,而其体形较小的同类如今仍旧生活在南美洲。通过复原这些化石,欧文认为有些可能是巨型犰狳,有些看似大羊驼,有些很像大树懒,而另一些则应该是体形较大的啮齿目动物。不论是犰狳、羊驼、树懒,还是啮齿目动物,它们如今也都还生活在南美洲,只是这些动物的近代同类在体形上要小很多。由于眼下无法在任何地方看到这些巨型动物的身影,故可推断它们均已灭绝。达尔文接着思考,这些巨型动物灭绝之后,一群看起来与之相似但在某种程度上又毫不相关的动物怎么可能奇迹般地出现呢?这难道符合逻辑吗?显然,合理的解释是,巨型犰狳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体形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了近代犰狳的模样。换言之,这些化石就是我们如今所见动物的前身。 虽说上述理论在如今看来是不言而喻的,但在1837年却饱受非议,几乎所有人都视其为对上帝的亵渎。大多数英国人认为《圣经》表述的内容准确无误。既然《圣经》中提到上帝一眨眼的工夫就创造了这世上所有的动物,那还有什么好质疑的呢?没错,的确有一些思想家提出过和达尔文一样的看法,但他们都被大家视为是激进者或革命者。达尔文讨厌与人争论,也不想引起轩然大波,他只是不能否认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于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想法,而是在1837年7月开始悄悄地整理笔记。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 7月,我开始整理第一本有关物种演变的笔记。从去年3月在南美洲记录的化石特征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物种信息,我整个翻查了一遍。这些资料(尤其是有关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物种信息)是我所有观点的来源。 达尔文知道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他还要思考很多与之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也想集中归整自己所有的想法。 达尔文非常清楚,他的思想和人们的宗教信仰并不相符。不过,他却在整理笔记的这段时间里逐渐认识到,《圣经》的确不应作为具有科学依据的参考。在整个“小猎犬号”航行期间,船员们常常会开达尔文的玩笑,说他总是在碰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引述《圣经》中的描述。 纵然在神学院学习的3年中,达尔文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这段学习经历还是让他变得非常有圣经学者的做派。不过此时(1837年至1838年间),达尔文却发现新的科学理论与圣经直译主义(即接近认同《圣经》的字面意义)针锋相对。渐渐地,他不再将《圣经》作为历史或科学方面的参考,尽管心中还留有一丝的不情愿。在他看来,《圣经》的确是一本阐述真理与道德的重要著作,但它不适用于解决科学问题。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