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中英文双语版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中英文双语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374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变革空前而,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 但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那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 《21世纪的管理挑战》只涉及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作为德鲁克经典著作的“里程碑”,它的出版为应对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趋势性变化提供了新思路。
内容简介
社会变革中裹挟着大量机遇与挑战,促成一个个风口,也留下一条条末路,时代在抛弃你的时候,不会说再见。要想跟上这个巨变的时代,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变化、研究变化。本书只谈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从管理的新范式、战略、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和自我管理6个方面深刻分析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小传(1909—2005),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
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
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推荐阅读经典。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目录
推荐序一(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推荐序二(詹文明)
前言
鸣谢
第1章
管理的新范式
第2章
战略:新的必然趋势
第3章
变革的引导者
Introduction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1
Management’s New Paradigms
Chapter 2
Strategy—The New Certainties
Chapter 3
The Change Leader
第4章
信息挑战
第5章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
第6章
自我管理
译者后记
Chapter 4
Information Challenges
Chapter 5
Knowledge-Worker Productivity
Chapter 6
Managing Oneself
摘要
    第1章 管理的新范式 为什么要重视假设——管理是企业管理——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的和已知的——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决定的——管理的范围是由政治决定的——管理是对内部的管理 导言 为什么要重视假设 有关事实的基本假设是管理学等社会科学业已盖棺定论的范式。它们通常存在于学者、作家、教师和社会科学实践者的潜意识中。而且,这些假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些学科的学者、作家、教师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践者对事实的认知。 这些学科研究的方向取决于它们对事实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确定了这些学科对“实际情况”的判定,同时实际上也影响了这些学科对其自身的研究课题的判定。这些基本假设多半也会判断出这些学科可以忽视的观点或者作为“恼人的例外”可以被放置在一边的情况。它们确定了特定学科关注的焦点以及可以忽略或忽视的内容。 早期的管理学学者中最颇有见地的是玛丽·帕克·福列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1933),她的遭遇很能说明问题。由于她提出的假设无法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萌发的管理理论所认定的事实相吻合,因此她生前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在她去世后,她的著作始终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长达25年之久。然而,我们现在发现,她就社会、人和管理提出的基本假设远比当时的管理学学者提出的假设更接近事实,甚至今天的许多管理学专家提出的理论也望尘莫及。 然而,尽管基本假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们鲜有兴趣对这些假设进行分析、研究和提出怀疑——实际上也很少有机会对这些假设予以明确的解释。对于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来说,基本假设的重要性实际上比自然科学的范式的重要性大得多。范式,即主流的一般理论,对自然界毫无影响。无论范式声称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和地球都不会受到影响。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客体的行为,而像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关注的是人和社会机构的行为。因此,社会科学的实践者往往将该学科的假设奉为行动的准绳。自然科学的现实,即物质世界及其规律都不会发生变化(或者如果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无法在几十年或几个世纪内完成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不存在这种“自然规律”,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这意味着昨天还站得住脚的假设,今天就不再有效,甚至瞬间就变成接近错误的理论。 最近,每个人都宣称团队是做好每项工作的“恰当的”组织形式(早在1954年我就开始提倡这个观点,在我1973年出版的《管理:使命、责任、实践》(ManagementL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一书中我特别提到了这个概念)。自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和德国的沃尔特·拉特瑙(Walter Rathenau)于1900年前后刚刚开始提出组织这个概念起,所有管理理论专家和大多数管理实践者实际上都认同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即企业应该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或者至少必须具有一种这样的组织形式。当前关于团队的正统学说就是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关于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的基本假设不再站得住脚,这一点最重要,我们将在后面予以讨论,而团队是不是我们要找的真正的“答案”(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太多的证据证明)并不重要。 因此,在像管理学这样的社会学科中,最重要的是基本假设,其发生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管理学研究真正始于20世纪30年代,自那时起,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两套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 第一套假设构成管理原则的基础: ·管理是企业管理。 ·企业应该具有,或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 ·企业应该采取,或必须采取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 第二套假设奠定了管理实践的基础: ·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的和已知的。 ·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决定的。 ·管理的范围是由政治决定的。 ·管理是对内部的管理。 在大部分时间里(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除第一个假设外,其余假设,无论是在研究上,还是在著书方面,或是在教学上,或在管理实践方面,都与事实非常接近,具有可操作性。但如今,所有这些假设都已不再有效。它们几乎成为被讽刺的对象。它们现在与现实相差得太远,以至于成为阻碍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更有甚者,它们还严重地妨碍了管理实践。实际上,事实越发与这些假设提出的观点背道而驰。因此,现在正是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和向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注入全新假设的很好时机。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