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心理咨询纪实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心理咨询纪实

  • 字数: 29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董燕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383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心理诊室中的咨询与治疗,不仅要有内在感悟、有理性逻辑、有判断分析,还要有简洁的归纳,有浓缩的提炼,更要有对理论与技术整合运用的实务技巧与能力。另外,在只有直播,没有彩排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现场,面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个性特征的来访者,还需要具有在理论、技术与经验积淀下的灵活性、创造性与艺术性。所以,心理咨询与治疗,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书中个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了达成短程疗愈的目标,均采用了整合式短程心理工作的技术路线,涉及了数种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分支和技术方法。
作者简介
董燕,主任医师,心理学博士,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心理系硕士生导师,空军总医院临床心理科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库资深专家。 曾任全军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群体专业委员会理事、汶川“军队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市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等。 获军队优秀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著50余篇。主要著作有《拭去心灵的泪》《这样做心理健康》《航空航天心理学》《军人心理工作指导手册》等。
目录
第1篇 分手后,我像一只离群的孤雁 分手了,让我怎样忘记你 情爱森林,我找不到自己 真想知道,爱情优选的样子 爱是能力,无法从遗传获得 爱,就是接纳完整的生命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如何松解与前男友情感纠葛 第二杯咖啡:新的情感适应系统如何重建 第2篇 “害怕”,让我无法做自己 我独处时,总是感到很害怕 排斥异性,源于带刺的亲情 解开心结,我心里照进了光 父母分开了,但永远是家人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如何找出“害怕”背后心理根源 第二杯咖啡:如何矫正偏离扭曲的亲子关系 第3篇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找不到了! 情感抑郁,随之而来 婚姻中,爱情不在了 我的婚姻,很难经营 我的心越来越疲惫 婚姻,也许先退才能进 爱情,永远是两人故事 爱情婚姻,都如暖阳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为何家庭关系紧张会引发心理障碍 第二杯咖啡:为何原生家庭影响婚姻关系质量 第4篇 我的忧郁,说不清道不明 少年时代,我没有避风港 害怕伤害,我不付出真情 面对父母,我只剩下心累 人性黑暗,请给我个答案 我想好了,给自己修复时空 改写故事,走进真实自己 与父母错位,感觉不到爱 要找回自己,先要唤醒理性 情感的力量,做出新选择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帮助青春期学生恢复心理平衡 第二杯咖啡:如何消弭青春期对父母的逆反 第5篇 我是爱情的“备胎” 我的初爱,竟是“备胎” 失去爱后,我的心碎了 跟我的爱,说声“再见”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如何能尽快从失恋中走出来 第二杯咖啡:如何让爱情在分手后依然有温暖 第6篇 焦虑失眠的始作俑者 考试前夕,失眠越来越重 暗恋五年,甜蜜又苦涩 我心冰冷,看不清自己 找回初心,我有了远方 想要成功,就要稳住脚步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为何要先解决情感问题,而不是焦虑失眠 第二杯咖啡:什么是焦虑?如何减轻焦虑失眠 第7篇 控制不住的“手瘾” 不断买新衣的人 深藏多年的秘密 想过正常的生活 “两个我”的分离 平衡心海的欲望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如何透过心理防御发现内在自我 第二杯咖啡:如何采用拟人技术外化问题 第8篇 怀疑恐惧,我究竟得了什么病 我的身体,得了什么病 他的爱慕,让我很害怕 我的敏感,是个错误吗 父母宠爱,都是滋养吗 我决定了,要改变自己 宁静,让我能看清自己 直视死亡,反而让我心安 我的恐惧,能够说出口了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为何要透过表层问题洞悉深层冲突 第二杯咖啡:接纳敏感特质为何具有疗愈意义 第9篇 人将死去,活着有何意义 彻夜失眠,让我无望焦躁 面对死亡,我无助又恐慌 人的生命,究竟有何意义 慢下来,别忽略了生活美好 直视骄阳,心灵生命的觉醒 轻松心理咖啡屋——做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第一杯咖啡:如何发现失眠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二杯咖啡:追寻意义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心理咨询学习之旅 附文一 跟随老师学做咨询 我与老师的初见 咨询的深宅大院 咨询的语境氛围 功夫从不负耕耘 三人行必有吾师 自我觉醒的背后 附文二 原来,心理咨询要这样做 心理诊室里的体验 感受,是一种能力 共情,促自我突破 奇妙的技术整合 潜移默化的成长 后记
摘要
    分手了,让我怎样忘记你 情绪就像蓄水池里的水,积攒得越久,堆积得越多,心情就越沉重。 “吱!”心理诊室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身材高挑、体形修长、肤色白皙的女性走进了我的诊室。她披肩的长发略显凌乱,眼神里透出一丝不安。 罗雨菲,39岁,大学英语老师。8个月前因心脏不适,在北京某医院诊断出“反复发作性焦虑症”,建议她在服药的同时,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 述说病史时,她忐忑地说:“医生,我是不是焦虑症复发呀?以前我就得过这个病,特别的痛苦,好不容易才好了,难道它又……” 她欲言又止,眉头紧锁。 我仔细看了她递给我的病历记录本,得知两年前她因心慌、头昏伴恐惧被诊断为“惊恐障碍”,一种被称为急性焦虑症的心理障碍,心脏不适为其首要症状,临床上不易发现。 人一旦患过急性焦虑症,就会变得敏感紧张,甚至谈“焦虑”色变,生怕一辈子都甩不开这个包袱。但越是拒绝,“标签”就像牛皮糖一样黏得越紧,想甩都甩不掉。 这个标签一旦贴上,人就会陷在“病人”这个角色里,内心缠扰挣扎。 因此,我不愿意给她再贴上一个“复发性焦虑症”的标签。 于是,我反问:“你感冒过吗?” “嗯,感冒过呀!”罗雨菲回答中带着一丝不解。 “感冒是常见病,每年都有人感冒,对吗?那我现在假设,你去年感冒了,今年又感冒了,你认为是‘感冒复发’吗?” 罗雨菲摇了摇头,回道:“不会啊!前后两次感冒没什么关系呀!” “对啊!你刚说的焦虑症也是同样道理。虽然你没说上次是因何焦虑,这次又是为何焦虑。诱因不同,病情各异,需要做具体分析。” 我将感冒话题,引到了她担心焦虑症复发的话题上。 “嗯,不瞒您说,确实我自己也感觉到了,这次的病症与上次有很不一样的地方。”罗雨菲点头。 我们开始切人正题了。 她说,做任何事情都心烦意乱,有时心慌突然发作,就觉得自己患上了心脏病,前不久还去了急诊科,做了心电图,但一切都正常,内心却越来越不安。现在,还有了胸闷头晕和彻夜失眠。 紧接着,她又补充了一句:“甚至,我母亲都令我心烦,不想听她的问候电话,不想吃东西。我知道不应该,但满脑子都是难受、担心和害怕,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罗雨菲说的心烦、心慌、气憋、头昏,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和担心,失眠多梦、易激惹发脾气等症状,都是焦虑症的主要表现。 她描述的身体症状很多,主题也很凌乱,我开始探寻她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澄清问题根源。 “之前,我和同事私交不多,但平时工作上交流还比较顺畅的。”她说。 “那跟其他人的关系呢?比如家里人或者朋友?”我接着问。 “还行吧!之前我妈跟我住了一段时间,不久前她刚离开。”她回到。 一瞬间,我看到她眼中有一丝闪躲,她的回答也是避重就轻,似乎绕了个弯子。 这引起了我一丝好奇。 直觉告诉我,她和母亲以及朋友的关系可能是困扰她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平时和母亲关系怎么样?”我问。 “她关心我,就是经常会叨叨让我早点结婚生子,有时会感到很烦,争吵不少。”罗雨菲脸上浮现出不耐烦。 “那你的情感关系如何呢?”我紧贴话题继续问。 罗雨菲一下就僵住了。之后挤出一丝苦笑,说道:“我一个人,现在还单身呢!” 39岁的成熟女人,回答情感问题时犹豫、僵硬躲闪的神情,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引发她焦虑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