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简读隋唐史

简读隋唐史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萧文子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43761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隋唐两个王朝的渊源极深,不仅因为唐朝开国君主与隋朝统治者有亲戚和臣属关系,更在于唐王朝继承并发扬了隋朝的政治体制,两个王朝几乎是一个连贯的整体,隋朝几近于唐王朝的“前奏”和“序幕”。
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是一个高度自信的王朝,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平等相待,一幅海纳百川和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与王者风范。
有了隋朝的铺垫,大唐王朝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不错盛、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封建王朝。直到如今,海外华人也被称为“唐人”,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传统服饰也被称作“唐装”,大唐王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大唐王朝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周边亚洲国家的历史进程,某种意义上讲,也主宰了中世纪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目录
第一章大隋定鼎——长期乱世中崛起的隋王朝/001
晋的统一与八王之乱/003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与衣冠南渡/006
天下自此分南北/010
杨坚代周立隋朝/015
第二章开皇之治——“励精之主”的文治武功/019
厉行节俭,勤政爱民/021
顺应时势的政治改革/023
富国强兵之道/026
攻灭南陈,统一天下/029
平服四夷,威加海内/032
第三章盛世危机——激烈政争下的皇权误授/037
祸患积于忽微/039
太子失欢,晋王上位/042
文帝与炀帝的皇权交接悬案/046
第四章乍兴乍亡——短命王朝的崩溃之路/049
隋炀帝的荒纵与猜忌/051
营建东都,开凿运河/054
首征高丽失败/057
二征高丽与杨玄感之变/060
民变蜂起,杨隋灭国/062
第五章大唐崛起——李唐王朝建国与统一/067
隋末群雄争霸图/069
李渊家族兴兵立唐/073
东都之争与瓦岗军的败落/076
平定窦建德与王世充/080
扫清残余,统一天下/084
第六章祸起萧墙——决定皇权归属的玄武门之变/089
武德之政/091
争储之势/093
愈演愈烈的兄弟之争/096
玄武门之变/098
第七章贞观之治——太宗君臣缔造的清明治世/103
以人为本,重农爱民/105
知人善任,求贤若渴/107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108
审法慎刑,意在宽平/111
天可汗/112
英雄入彀与玄奘西行/118
第八章二圣临朝——孱弱皇帝与强悍皇后/121
新一轮储位之争/123
永徽之治/126
武则天的奋斗史/130
二圣临朝/133
第九章一代女皇——武则天代唐建周/137
女皇登基/139
武周之政/143
告密、酷吏与诏狱/146
女皇的烦恼/151
第十章政变迭起——李唐王朝重回正轨/155
神龙政变/157
韦武乱政/160
唐隆政变/163
先天政变/165
第十一章开元盛世——玄宗治下的极盛之世/169
重用贤良,救偏补弊/171
经济繁荣,国力鼎盛/174
化被万方,文教昌明/176
第十二章盛极而衰——虎头蛇尾的玄宗政治/181
玄宗怠政,盛世堪忧/183
高力士与李林甫/186
贵妃得宠,外戚得势/192
第十三章安史之乱——大伤元气的藩镇叛乱/197
安禄山兴兵叛乱/199
潼关陷落,仓皇“幸蜀”/202
安氏内乱,二京复得/206
史思明降而复叛/209
第十四章乱臣贼子——大乱的并发症与后遗症/213
三个骄横的宦官/215
吐蕃回纥之祸/217
藩镇与内乱/221
代宗之政/226
第十五章兵连祸结——藩镇割据,矛盾集中爆发/231
德宗力革旧弊/233
四镇连兵反唐/235
泾原兵变与李怀光之叛/239
变乱平定与德宗后期之政/242
第十六章元和中兴——平定藩乱,重振皇纲/245
永贞革新/247
宪宗秉政震慑藩镇气焰/249
失之成德,收之魏博/252
李师道制造恐怖事件/255
李愬雪夜入蔡州/257
平定藩乱/259
宪宗晚期失政与暴亡/260
第十七章腹心之疾——无法抑制的宦官专权之患/263
两个不务正业的皇帝/265
藩镇变乱再起/268
刘对策与宋申锡之败/273
甘露之变/275
两败俱伤的朋党之争/278
第十八章回光返照——王朝式微之下的“中兴”气象/283
武宗之政与会昌毁佛/285
泽潞之叛/288
大中之治/291
回纥灭国,吐蕃衰乱/294
牛李党争尘埃落定/298
第十九章日薄西山——在内忧外患中病入膏肓/301
又是两个瞎折腾的皇帝/303
仇甫起义/306
庞勋起义/308
南蛮之患/310
第二十章帝国崩塌——李唐灭国,天下再次分裂/313
王仙芝、黄巢起义/315
两京失陷,僖宗出逃/318
朱温降唐,起义失败/320
最后的尊严/324
朱温篡唐,天下分裂/328
摘要
    与南北朝诸多政权类似,隋朝同样是由权臣代主自立而建。
     隋朝开国之君杨坚,据说祖籍弘农郡华阴县,是东汉太尉杨震后裔,当然,这极可能是其在立国后伪托,以证明自己血统高贵根红苗正。
     其实杨坚真正的政治资本源于他的父亲杨忠。
     杨忠跟从宇文泰参加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因作战勇猛又颇有将才,深受宇文泰器重。宇文泰在西魏掌权二十余年,杨忠在与东魏、南梁作战时军功卓著,位至大将军,都督十余州兵马,并被赐姓“普六茹”氏。北周取代西魏立国后,杨忠成为征讨北齐的主帅,更积功升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封“随国公”。568年,杨忠病逝,杨坚袭爵成为随国公。
     杨忠还为杨坚选了一个好岳家,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正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请特别留意独孤信的女儿们,他的长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妻子,他的四女则嫁给另一位柱国大将军李虎,即唐高祖李渊的祖父。从这些联姻可见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之深,民族对立与纯血的统治者一样,都将不复存在。此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便嫁与周宣帝宇文赟,使他成为周室外戚。
     然而,家族背景只是杨坚崛起的外因,他本人的素质才是奠定隋朝基业的决定因素。
     像史料记载的许多皇帝一样,杨坚生有异象,出生时“紫气充庭”,“头上角出,遍体鳞起”,这些鬼话爱信不信。不过他的外貌的确大异常人,“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上身长下身短,更奇特的是手上有“王”字纹理——这应该瞎编不出来。就连雄才大略的宇文泰见到他,也不禁感叹:“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后来陈后主陈叔宝看见杨坚画像,更惊骇说:“我不想看见此人。”
     除了外貌奇特,杨坚还具有三大成功要素。
     第一是心理素质过硬。
     因父亲杨忠的缘故,杨坚从小在政治军事上便得到历练,遇事极沉得住气。
     天生奇貌,使杨坚每每受到北周皇帝猜忌。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曾安排相士赵昭给杨坚看相,赵昭本来同杨坚交好,便对明帝说他最多不过做个柱国大将军,方才打消明帝疑虑。大冢宰宇文护掌握朝政大权期间,多次想加害杨坚,幸得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才得免遇害。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时,齐王宇文宪、内史王轨都曾进言说杨坚“貌有反相,请早除之”,好在宇文邕并不信这一套,还将杨坚长女聘为太子妃,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优选的考验来自杨坚的女婿、周宣帝宇文赟,他即位后,杨妃晋位皇后,杨坚也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因为杨坚在朝野声望越来越高,与宣帝政见也有很多不同,宣帝对他极为疑忌,曾多次在生气时对杨皇后说:“必族灭尔家!”还曾在说这话之后召杨坚进宫,并预令左右,只要杨坚容色有异,立即将他杀掉。杨坚进宫后,始终神色自若,宣帝只好作罢。
     无论哪个皇帝在位,杨坚都遭受猜疑,随时有杀身灭族的危险。而他明知身在虎山,却必须几十年如一日若无其事颜笑如常,没有超强的自信、镇定和忍耐,怎能办到?
     第二是善于收聚人心。
     杨坚每遇有人加害,便总有重量级人物出来为他说话,这当然与他长于识人善于交结密不可分。除却相士赵昭和大将军侯伏、侯寿这几位帮他度过险关的人物,北周一大批重臣将领如刘昉、郑译、李德林、李穆、梁睿、高颎、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等都甘愿为杨坚效命,更重要的是,这批人有的足智多谋,有的能征善战,为他代周立隋乃至统一天下起到了巨大作用。
     580年,周宣帝宇文赟病危,内目前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便假传诏旨,引杨坚入朝“辅政”,并“总知中外兵马事”。五月,宣帝病逝,年仅七岁的太子宇文阐继位,是为周静帝。杨坚受封左大丞相,成为北周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在朝中众望所归,执掌大权后的杨坚又开始收聚民心。此前宣帝制定《刑经圣制》,多苛政和严刑峻法,百姓生怕触犯刑律,整日诚惶诚恐。杨坚废除苛政严刑,清简法令,还以身作则提倡节俭,百姓莫不为丞相的善政感到高兴,真可谓“天下归心”。
     第三是果断剪除政敌。
     政治人物不能简单以道德标准评价。
     隐忍多年才执掌大权的杨坚无疑是想当皇帝的,但他并未像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诸多篡位者那样猴急,而是先铲除了朝中政敌,做足了充分的政治准备。
     首先是可能生变的宗室诸王。杨坚以千金公主将远嫁突厥和亲为由,召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入朝,五王听命进京。这些人在各地位高权重,但到了皇城就相当于剪除了羽翼爪牙,只能听任杨坚摆布。
     说起来,北周皇族这伙姓宇文的,肯定不愿让江山落到杨坚手中。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便与宇文招等五王密谋,准备起事。杨坚眼线极多,很快掌握信息,将宇文贤捕杀,却又隐瞒下五王的罪行,还给他们“剑履上殿”的特权,好让他们安心。
     此时杨坚还不想将这伙宗室赶尽杀绝。可“树欲静而风不止”,赵王宇文招等人还想谋杀杨坚,在家中埋伏甲兵,邀请杨坚宴饮。杨坚携着酒肴慷慨赴宴,幸得大将军元胄舍命保护才全身而退。
     逃过一劫的杨坚找到口实,撕破老脸将宇文招等宗室诸王尽数诛灭。
     此时杨坚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部分忠于北周的将领还想挽救危亡。580年六月,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起兵反抗杨坚,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和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先后起兵响应,南陈也趁火打劫发兵攻周。
     杨坚迅速组织反击,派遣韦孝宽攻尉迟迥、王谊攻司马消难、梁睿攻王谦,同时命贺若弼对付南陈军。不到七十天时间,四路军马全面获胜,尉迟迥兵败自杀,王谦被部将所杀,司马消难逃往南陈。
     消灭政敌后,杨坚上位只剩时间问题。
     581年二月,杨坚接受其外孙周静帝“禅让”,即皇帝位,定国号“隋”,改元“开皇”,定都长安,宣布大赦天下,隋朝正式立国。
     据说“隋”这个国号来自杨家“随国公”的封号,杨坚认为“随”有走的不祥之意,遂改之为“隋”。这个王朝在已统一北方的北周基础上建立,过程并未大动干戈伤筋动骨,且在杨坚统治下国力日益增强,与南方日落西山的陈王朝形成鲜明对比。
     隋文帝杨坚将如何统一南北?他又将把在长期乱世中建立的隋朝领向何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