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文学佳作选 散文卷
字数: 3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0-01
商品条码: 978750755145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欣赏文学魅力,感受思想深度,提高自身涵养。 2.精彩、鲜活的篇章,名家大作。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目前十分活跃的作家,有孙郁、阿成、宁肯、艾克拜尔、李修文、人邻、祝勇、凸凹、胡竹峰等作家的年度佳作。其中还有晶达、刘星元、苏南、王芳、宋长征、江徐等八零后作家的优秀作品。他们用极具个性的精美文字,阐释人性,直面人生,直抵心灵。
作者简介
王晓君:20世纪70年代出生。北京作协会员。曾就读于辽宁文学院,以小说、散文创作为主,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北京文学》《鸭绿江》《小说月刊》《红豆》等杂志。曾出版小说散文合集《独自一人的夜晚》,长篇小说《民国时期的爱情》。现供职于作家文摘报社。
目录
第一辑
3阿成 家的钥匙
13向迅 无可慰藉
23苏南 消失的祖母
33陈新 拂之不去的思念
40赵海萍 我的母亲
49孙郁 在苗圃
55文珍 灯
第二辑
71李修文 羞于说话之时
77胡竹峰 看字
83鲍尔吉原野 沉香
86指尖 细节与悲柔
92王芳 另一条河
104宋长征 一念秋凉
119刘汀 疼痛有时
123高海涛 美是上帝的手书
第三辑
131人邻 碎片与裂隙(节选)
146于坚 巴黎记
第四辑
159凌仕江 流浪者的故乡
172王剑冰 扬州慢
178李培禹 在北极村遇见你
181李皓 无以回报
185红孩 香椿树
189海飞 惊蛰:大雨滂沱,人世慌张
192田鑫 吃土豆的人(外一篇)
197李金荣 雪夜闭门拣落花
202王晓君 大楼
208孙敏瑛 小镇
214厉彦林 城市低处的灯光
第五辑
221凸凹 爱犬物语
245晶达 猫在我身边
第六辑
259宁肯 等待莫言
266侯德云 污渍
269江徐 告别优选用力一点
273海峰 做一颗好看的尘埃
摘要
家的钥匙 阿?成 又十多年过去了。 重翻过去写的这几篇文章,而今我又要重新改写,重新修定,我想,如此或许能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也更加顺畅一些的罢。然而,心里却是伤感的。 我很爱我的母亲。无论是清明节还是旧历的新年,我照例是要给母亲化些纸钱去的。我当然知道这是迷信——可是一个做儿子的,还能用什么方法寄托对母亲的挚爱与哀思呢? 在远离城市的郊野上,烧化的纸钱是有温度的,尤是在清明时节,东北大地,春寒料峭,我想,那纸火的温度一定是母亲奉献给儿子的爱罢…… ——题记 与母亲同在 母亲是在她七十四岁的时候离世的,距今已经二十多年了。写这篇小文,的确是为了排遣儿子对母亲的悼念与惜怀之意的。 那是在早春时节的一个星期六,这在西方是公休的日子。母亲原本是选在这一天出院的。当时,母亲因病困在医院已三个月有余了,当老人家的身子略感好些的时候,便萌发出了出院的欲望。母亲对我说,三儿,我出院后打算上你那儿住几天。 我的家在松花江的边上,紧临东去的江水。在母亲还未病重之前她曾独自去了一回江边。母亲年轻的时候经常在松花江边洗衣服。现在她老了,头发白了,她依然怀念那江、那水。也可能母亲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告个别吧,于是独自去了江边……归来时,毕竟是古稀之龄了,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老人家转了整整一天。 我想,母亲说出院后要到我家住,一是我的家在江边,还有做母亲的最疼的自然是自己的小儿子了。我时常闭上眼睛想象母亲在我家住的情景,甚至还推想到老人家处处小心地顺着我们一家人的习惯,说话、做事的样子。但是,有些事是不可以预想的,即若是设想也如此,设想与推想之后,怎能不让儿子暗自神伤呢? 说来,儿子本可以在母亲瞑目之前见她老人家一面的。只是开往省医院的公共汽车为了赚钱,长时间地停在站台上等客不走,就这样耽误了。我到了省医院,是随着拿着强心剂的护士一道奔跑着去母亲病房的。 我仅仅晚了两分钟,两分钟之前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母亲在临终前没能见到她的小儿子,她或以为小儿子还要过很长时间才能来,如果她知道再挺两分钟就能见到儿子,她无论如何会再支撑着坚持两分钟的。是啊,时间太长了,她老人家已无力坚持了,像油碗里的灯苗,她生命的能量已经耗尽了。由于儿子耽误了两分钟,造成了终生的遗憾,犯下了一生都不可以饶恕的错误! 我和母亲就是这样在人世间分手的。 跑到病房里,先我而到的兄妹们正环立在母亲的遗体周围,一律垂首观察着。儿女们很难相信自己的母亲已经死了。母亲紧闭着双眼,大张着嘴。那一瞬间,我感到了母亲的躯体里正迸发着莫大的呼吸欲望,这个欲望在冥冥的天宇之中如雷如飚地涌动着——让儿子站立不稳了。 母亲辞世的时候,她的手上戴着两枚假的“金戒指”,都是黄铜的。这是一种极为普通的金属。母亲也是女人啊,她非常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自然也热爱美。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的生命质量。 先前,没心没肺的儿子并不知道母亲手上的戒指是铜的,母亲也从未告诉过我。母亲年事已高,大约是羞于启齿老人家爱美的心理罢。还记得在我的孩提时代,同母亲去合作社买发夹。依我看,所有的发夹都是一样的,仅有大小的不同而已。年轻的母亲在柜台上挑了许久,她总能从“一样”中挑出不一样来。那年母亲才三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母亲像全国大多数的母亲一样正经历着贫穷。其实,并没有人能对贫穷做出合理的解释。现在想来,穷人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形态而已。母亲对饰物的选择是不可能引起富人们注意的,它只能在同样贫穷的妇女当中引起啧啧的赞美。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美的形式与饰物,其实也是穷女人们中的别一种沟通方式。 我的母亲是满族人,满族人死后是不戴帽子的。从母亲身上拔下所有的针头与氧气器械之后,穿好了“寿衣”,兄妹们便推着单架车送母亲去“太平间”。路上,兄妹们遭到了守尸房老人的喝斥:“怎么不给老人戴帽子呢?快去买!”震惊与羞愧之下,二哥飞速地跑出去买回了一顶。那是一顶汉人老太太常戴的那种帽子。 后来,读萧山先生的《清代通史》,我才知道,满族人死后是用白布缠头,不戴帽子的。母亲活着的时候,她从未告诉儿女们她是满族人。在她重病期间,她只说:“我死后,不要给我戴帽子。” 母亲,委屈您了。 一个人,当她是穷人的时候,自己属于哪一民族其实是无所谓的。抛开宗教及信仰的区别,人类世界上其实只有穷人与富人两种。穷人与富人的话语永远是不一样的,他们拥有各自的凝聚力,各自的文化,各自不同的心灵,各自的价值观,各自的力量。这一人类心灵的模式,纵然有回天之力也改变不了。 我的母亲还是一位基督的信徒。大约是基督的教义使她在晚年的生活变得平和,并充满了和煦的风。老人家阅读《新旧约全书》时,比我这个半吊子知识分子的儿子还要细致。一个灵魂从贫穷进入宗教,这是一个飞跃。圣父圣母的产生,使得人类中某些窒息的灵魂洒满了生命的阳光。在这本《圣经》的扉页上写着我母亲的名字。字写得很好,笔画都很到位,显然是毛笔字的功底。母亲小的时候念过私塾。我还听说,母亲念过旅顺的女子中学。旅顺是一个港口城市,与海外相衔,圣父的意志是否从那个时候就泊进了母亲的心灵呢? 母亲排行老二,她还有一个姐姐。她的姐姐已经先她而去了。母亲活着的时候,姐姐的死她并不知道,或许她不想知道,更不愿去面对,她和她的姐姐感情极深。母亲还有一个弟弟,在遥远的成都,想来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母亲活着的时候,他们感情就很好。母亲将这种血缘的亲情,动人地延至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去世之后,我们并没有告诉他,就让他一直以为他的二姐还活着罢。 母亲咽气之后,脸上毫无痛苦之痕。大约母亲已经将生死看淡了罢。 自古以来,崇尚自然的满族人很喜欢鲜花。这还是好絮叨的老父亲告诉我的。前不久,我去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在去嘎仙洞途中的旷野上我采了不少健硕的、风姿绰约的野芍药。是夜,我乘火车将这束花带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哈尔滨,回到家,我将这一束丰硕的花插在注水的花瓶里。然后,从那本《圣经》里取出母亲的遗像,摆在这一大束野花之前。 我泡了一杯热茶,坐在母亲的面前。母亲正看着儿子,儿子的心极为平静。 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能使儿子的心平静下来。 由于母亲喜欢花,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在家里饲养了不少花。但是,这些花在母亲咽气的那一天,全都蔫了,败了。草木通情呵—— 母亲是一位性格优雅的女人。她住医院期间,同病室的病友都很喜欢她。有的病友出院后还常回来看望她,帮她梳头,说一些女人们的话题。母亲也经常拾一些小笑话讲给她们听。 母亲的溘然长逝,病友们都落了眼泪。一位老妇人说:“我们得哭几声,给老姐姐送个行……”说着便放声痛哭起来。 那是怎样叫人心碎的哭号呵! 母亲总喜欢对别人说,她的儿女们如何的有出息。开始,我们总劝她不要说,世事险恶呀。母亲不高兴了,说:“好,好,我不说。” 现在我懂了。作为一个母亲,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女出息了一点点更值得老人家高兴的呢?我想,世上所有母亲的人生理想大抵都是如此的罢。 在芸芸众生的社会上,儿女们都活得很小心,以至于很机警,似乎是这个国度的千年文明决定了人们的事事谨慎,即便是偶一的自夸,或者来自母亲的赞誉,都可能给儿女们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难道这当真是一个没有母亲的民族么? 母亲一生度日节俭,“爱人敬物”是她的人生准则。 在母亲临终之前的那些日子里,儿女们纷纷给她买一些高档的菜肴,但她老人家只能吃一小口了,即便是这一小口,也如同做沉重不支的体力劳动一样。艰难地吃过了,母亲一定会说,好吃。 这里,我想劝劝做母亲的,趁着牙口好,人还硬朗,别舍不得吃呵,赶到人老了,牙不行了,再加上有病,就吃不下了。 有人提倡人生当有伟大的理想。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作为一个母亲,也无需把理想腾飞到怎样的巨大,为儿女,为自己,多吃一口人间的美味,未见不是一种优美的人生态度。 母亲走了多年了。夜里,我独自坐在自家那张老旧的写字台前,于万籁俱寂之中,窗外夜行的松花江水走得如诉如泣,我像一条可怜虫又呜咽流泪不止了……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