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筑与虚无主义(论现代建筑的哲学)

建筑与虚无主义(论现代建筑的哲学)

  • 字数: 23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意)马西莫·卡奇亚里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2191090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经由此书,真正理解建筑这门艰深技艺 超越一切时髦的思潮,超越一切僵死的学院教条 当今意大利思想界独当一面的哲学家 马西莫?卡奇亚里 重申海德格尔关于栖居的追问 挖开建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审视大都市条件下的现代生存
内容简介
这本书集结了作者借助审美哲学的问题意识角度,针对现代建筑的特定方面所写的最重要的几篇文章。第一部分收入了作者的一本小书《大都市》,以及另一本书《瓦尔特·拉特瑙和他的生活环境》中的一章。第二部分包括《路斯与维也纳》一文。第三部分还有作者最重要的文章《路斯和他的天使》,其他几篇短文选自作者的另一本书《来自斯坦因霍夫:20世纪初的维也纳风景》。后记《论虚无主义的建筑》则是为这个英文版特地撰写的,本质上这是一篇审美哲学的论说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马西莫?卡奇亚里(Massimo Cacciari,1944— ),意大利有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先后任教于威尼斯建筑大学和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其研究深入西方思想与宗教传统,并涉及诸多文化领域,代表著作有《否定性思想与合理化》、《法律的圣像》、《必然的天使》、《论开端》、《建筑与虚无主义:论现代建筑的哲学》、《最后之物》、《哲学迷宫》等。“否定性思想”是卡奇亚里最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它来自对尼采、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著作的反复阅读和重新阐释。否定性是当代社会的基本情势与当代生存的根本特征,它概括了古典资产阶级哲学的合理性与辩证逻辑在现代社会实存面前遭受了挫败这一事实。从这个事实出发,卡奇亚里的思想和著作朝着两个方向不断伸展:一方面是重估现代生活与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是追忆西方思想的存在论与神学开端。 译者简介 杨文默,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西方哲学与建筑哲学。著有《技术时代的诗学》、《在技艺和集置之间》、《栖居与形而上学》、《先验位置论及其后果》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否定与大都市的辩证法
1.大都市
2.论世纪之交的德国城市社会学
3.商人和英雄
4.否定性思想与艺术再现
5.论说文与悲剧
6.作为论说文的城市
第二部分 路斯和他的同代人
7.路斯式辩证法
8.同代人
9.维特根斯坦的家政
第三部分 路斯和他的天使
10.路斯和他的天使
11.忠实存在
12.他者
13.白板
14.新空间
15.居所
16.露的纽扣
17.玻璃链
18.关于进步和先驱
19.论路斯的坟墓
后记 论虚无主义的建筑
附录 欧帕里诺斯或建筑
译后记 凝固的意识形态
附记
摘要
    ◎ 精彩书摘(一) 前 言 这本书集结了我借助审美哲学的问题意识角度,针对现代建筑的特定方面所写的最重要的几篇文章。第一部分收入了我的一本小书《大都市》(Metropolis, Rome: 1973),以及另一本书《瓦尔特?拉特瑙和他的生活环境》(Walter Rathenau e il suo ambiente, Bari: 1979)中的一章。第二部分包括《路斯与维也纳》(Loos-Wien)一文,原先出版于我与F. 阿门多拉齐尼(F. Amendolagine)合著的《家政》(Oikos, Rome: 1975)。关于这位伟大的维也纳建造大师(Baumeister),第三部分还有我最重要的文章《路斯和他的天使》(Loos e il suo angelo, Milan: 1981),其他几篇短文选自我的另一本书《来自斯坦因霍夫:20世纪初的维也纳风景》(Dallo Steinhof: Prospettive viennesi dell’inizio del secolo, Milan: 1980)。另外,我建议英语世界的读者们参考我的《欧帕里诺斯或建筑》(Eupalinos or Architecture)一文,它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文,刊登于1980年第21期的《对置》(Oppositions),这篇文章为本书所发展的基本主题提供了一般的参照框架,即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建筑史。后记《论虚无主义的建筑》则是为这个英文版特地撰写的,本质上这是一篇审美哲学的论说文,那些建筑史专家们也许会觉得它有些不太友善,然而他们或许可以在一个适意得多的语境里发现同样的理念,那就是本书的第10章,《路斯和他的天使》。 我对以上全部文章都进行了修改,为了把它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美国出版。在此向我的好友及译者斯蒂芬?萨塔雷里(Stephen Sartarelli)表示深挚的感激,他一定受够了我的“语源学”;还有马克?拉卡坦斯基(Mark Rakatansky),对于在今天出版这些“旧作”的时宜性,他帮助我克服了部分疑虑。我既没有更改自己在这些论文中提出的根本实质性内容,也没有增改关键的部分,因为那样的工作无异于引导我自己再去写几部其他著作。另外,在检验现代建筑的理性(ratio)时,这些文章所采用的方式,以及其中所引用的那些不同寻常的美学与哲学参照,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影响,证明了即使在建筑史与城市规划这些更加具体的学科领域中,它们也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已经很少再就这些主题专门写文章,但我依然对它们抱有积极的兴趣——尤其是在我讲授的大学课程里——对贯穿了我们整个智识传统的建筑和哲学之间的关系的兴趣,或者说,对两者之间连续不断的隐喻线索的兴趣。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我尚未清楚地意识到它们究竟何以是“维特鲁威式的”(Vitruvian)。我一直认为建筑学是取决于多门学科与各种修习的专门知识(scientia pluribus disciplinis et varii eruditionibus ornata),而建筑师则是那个登上建筑圣殿之顶点(ad summum templum architecturae)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作者(author),一位造物者(demiourgos),也就是说,一位有能力在工作中取得影响力(cum auctoritate)的创造者,因为他的劳动包含了作品及其背后的推理(ex opere et eius ratiocinatione)。恰恰是这种推理(ratiocinatio),这种反思与中介能力,在20世纪那些伟大的“建造者”身上始终在场,在此,我试图通过它的全部张力与冲突阐明这一点。当然,读者们还会注意到,在这本书所收录的近期著作与早期著作之间,存在着语调和视角上的差异,然而我的确希望读者们把握到一种内在的一致性,或者至少把握到某种不变的执着:为了理解这门艰深技艺(tékhnē)的本质性与构成性疑难,我努力想要超越一切时髦的思潮,超越一切简单的记录——并超越一切僵死的学院教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