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青果巷到四牌楼

从青果巷到四牌楼

  • 字数: 3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恽瑛 等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842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青果巷到四牌楼(恽瑛卷)》是恽瑛教授的回忆录,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梦里依稀:从青果巷到四牌楼”,是恽瑛老师完整一生的自述,亦是《从青果巷到四牌楼(恽瑛卷)》的重点;第二编“雪泥鸿爪:一辈子没离开的物理讲台”,主要是恽瑛老师的教学成果,也是其从教六十多年的心得和留下的印记;第三编“育才授业:是难忘师友情”,主要是恽瑛老师的学生和朋友的回忆文章,构成了恽瑛老师的“立体”的形象,也是《从青果巷到四牌楼(恽瑛卷)》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编“青果红梅:悠悠不了故园情”,主要是恽瑛老师亲属和故乡的人写眼中的恽瑛老师。
目录
第一编梦里依稀:从青果巷到四牌楼
青果巷的常州世家
京城贝满的青葱韶光
辅仁情结――追忆辅仁大学学习点滴
筚路蓝缕的南工岁月
“两个及早”教学理念的成功创立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全新实践
引领大一学生登上国际讲坛
在国际物理教育的世界里
深切怀念吴健雄教授
第二编雪泥鸿爪:一辈子没离开的物理讲台
《大学物理学》(音像文字结合教材)与多媒体物理学教材的构想与展望
大学物理教学用电视插播片、多媒体光盘及其应用的探索
关于《大学物理学》(音像文字结合教材)
对建立大学物理文字、音像有机结合教材体系的认识和建议
国际物理教育掠影
基础课程串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英语?多媒体?一体化”课程的创建
尽早参与研究开发创新思维
原版教材FundamentalsofPhysics使用体会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建设与低年级学生能力培养的再研究
学习“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点滴
参加日本东京ICPE2006国际会议的前前后后
不同的表达,相同的信息
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做些工作――恽瑛教授创建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和他们所需要的英语
创建“双语物理导论”新课程引领大一学生走上国际讲坛
恽瑛:教学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生创造,一生奉献
――恭祝恽瑛教授90华诞
第三编育才授业:最是难忘师友情
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东南大学原副校长李延保教授的祝辞
琐忆与恽瑛先生参加和举办的物理教育国际活动
我特别喜欢恽瑛先生“特别能折腾”的精神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霄翔教授在庆贺恽瑛教授
九十华诞上的祝辞
大智大爱恽瑛教授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我所认识的恽瑛先生
师中楷模奋斗不息
珍贵的相遇
忆我崇拜的恽瑛先生
跟着恽瑛先生编书
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的引路人――回忆恽瑛老师对我的关心的几个片段
她有一颗年轻的心
恽先生对我如今物理职业的影响
恽老师和CUSPEA
对我一生影响最重要的教师:恽瑛先生
一位长者,一位师者――我眼中的恽瑛先生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十年,如故
1982―1990“学科教学论(物理)”9位研究生再聚东大并贺恽瑛教授95岁寿辰
第四编青果红梅:悠悠不了故园情
回忆母亲三四事
印象中的奶奶
在外婆身边长大的日子
武进青果巷的传承
恽家72世传人障瑛教授返乡,客座六朝松茶馆演讲
聆昕阵瑛老师在常州校友会的讲座
恽瑛老师和东大常州校友会
结语
后记
恽瑛大事年表
摘要
    青果巷的常州世家
     “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在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之处,市河自西水关入,一路向东曲折蜿蜒,至东坡公园出。这条市河两岸的地段,是十六世纪后半期船舶云集之地,因多有果品集散,故有“千果”之称。而江南水乡的人们口音轻柔和缓,“千”“青”二字不甚明辨,于是这英才辈出的古街区,便有了“青果巷”之名。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东至琢初桥西通南大街),这条长不足千米的小巷,却先后走出了数百位文武英才。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录制了专题影片《青果巷印象》。仅仅片头,便信手拈来地举出了“文武兼备的民族英雄唐荆川、被誉为非常之人的实业巨子盛宣怀、革命先驱瞿秋白和张太雷、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长史良、法学名家张志让、有着‘小报鼻祖,之称的中国谴责小说第一人李伯元、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以绘画鲤鱼著称的吴青霞、把常州画派传到大西北的曾杏绯、国学大师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纺织大王刘国钧”等历史文化名人,五百年历史的青果巷,也因此获得了“开吴之地,名士之城”的美誉。而温婉如玉的常州,也因青果巷而成了群星璀璨的长三角中颇为明亮的一颗星。
     1925年,我出生在青果巷中的松健堂(今青果巷12号),有幸成为南恽第72代传人,而延续先贤对民族文化事业的孜孜奉献,自然也是我辈的责任。
     曾祖:抗日护国的士绅“隐者”
     恽氏血脉可上溯到公元元年前后,其悠久的历史,作为后人的我也不能不为之惊叹。据相关人士考据,恽氏始祖讳子冬,字贞道,生于汉永光辛巳(公元前40年),卒于汉建武戊子(公元28年)八月八日,因避难-改其父杨恽之名为姓,隐居于毗陵之千秋乡(今常州新北区孟河镇),其子孙世代居住于此。传至第45世,恽氏建立了上店(今常州马杭镇附近)南分恽氏(即南恽),我属于恽氏上店南分57世大房?公派的后人。
     如果问今天常州高级中学的孩子,学校历史上有哪些大人物,他们一定会骄傲地回答说,“常州三杰”中的瞿秋白、张太雷都是该校的校友;但如果问起母校的创始人,他们或许会挠挠头,向你报以不好意思的笑容。“常州三杰”中的张太雷是我母亲的堂弟,恽代英是障氏第70世传人,这些我们暂且不谈,我的曾祖父――恽祖祁――这个名字虽不若“三杰”般如雷贯耳,却同样值得后人铭记。
     恽氏第69代传人恽祖祁,原名祖源,字心耘,晚号莱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生于江苏武进。我小时常听母亲聊曾祖的趣事:这位以治家严谨节约著称的家长,往往要求族人吃饭时不浪费一粒粮食,自己却将吃剩的饭倒入子孙的碗里,令他们代自己“消灭”掉。你大概不会想到,做出这样让人忍俊不禁行为的恽祖祁,却是一位宁可丢掉乌纱帽,也要抵制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爱国官员。
     1894年,中国东部海面上的硝烟还未散尽,清朝“远”字号战舰的残骸还未沉淀海底,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已踏上了这闭塞古国的东南沿海。他们凭借《马关条约》,在华夏领土上的主要通商口岸大肆划分租界、滥施淫威,压榨着我国的民膏民脂以铺垫他们通向“大东亚其荣圈”的血腥道路。日寇在福建设立厦门租界,并霸占厦门鼓浪屿和虎头山一带土地,扼守嵩鼓航道和厦鼓通津。1898年腊月十三日,日本领事以蛮横的姿态,要求刚刚作为兴泉永道道台到任的障祖祁接受“查照施行”。(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