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书里,在床上 伍尔夫读书随笔

在书里,在床上 伍尔夫读书随笔

  • 字数: 19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950997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以及《普通读者》《怎样读书才好》《现代小说》《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等多篇有名文学评论和读者随笔。在其中,伍尔夫深度评点托马斯·哈代、简·奥斯汀、蒙田等知名作家,举重若轻而又笔锋犀利地探讨了怎样读书、文学和女性的关系、如何评价当代文学等问题。在伍尔夫看来,读书重要的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她深刻的洞见和风趣的行文,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是如何从阅读中获得快乐的。
目录
第一辑
普通读者
怎样读书才好?
一间自己的房间
妇女与小说
现代小说
诗歌、小说和小说的未来
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夫人
第二辑
《简·爱》与《呼啸山庄》
《多情客游记》
《鲁滨孙漂流记》
俄国人的观点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
论约瑟夫·康拉德
论简·奥斯汀
论蒙田
摘要
     普通读者 约翰生博士。的《格雷小传》中有一句话,大可以写在所有那些远称不上图书馆,却也装满了书以供私人阅读的房间里。“……我很高兴与普通读者意见一致,因为读者的常识,并无沾染文学偏见,他们才能在雕饰而成的品位与学识造就的教条之外,为诗坛桂冠的归属,做出最终的评判。”这句话明白地说出了普通读者的素养,也让他们的目的看起来更为高尚。如此,读书这样一种费时颇多却又难有任何实在成效的消遣,也终于赢得了这么一位伟人的赞许。 约翰生博士的言外之意是,普通读者不同于评论家或是学者。他没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也没有什么额外的天分。读书对他而言,只是为了乐趣,不为授人知识,也不为正人言论。就这样,这位普通读者出于某种本能,从他所能接触到的那些杂七杂八的材料里,为自己创造出了某种完整的东西:一幅肖像,某个年代的轮廓,有关写作之道的一套看法。他一边读书,一边不停地搭建出某种东倒西歪、摇摇欲坠的结构来,看上去倒也实实在在。惹人疼爱也罢,引人开怀也罢,遭人非议也罢,这一切都给了他片刻的满足。他就这样匆匆忙忙、不求准确、不去深究,一会儿读上首诗,一会儿翻上两页旧书,只要能满足他的需要,能让他搭建的结构像模像样,他才不会在意这材料从何而来、是什么质地。若是作为评论家,他的缺点自然一目了然,无须多言。但若是真如约翰生博士所言,他对诗坛的荣誉所属也有一些发言权,那么,也许,写下些许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只言片语,对得到如此重大的一个结果也会有所贡献。 怎样读书才好? 首先,我想要强调一下,这个题目是个问句。而这个问题,即便我答得上,怕也只是对我自己合适,并不适合你们。关于读书,能给别人的建议,最多只有一点,那就是,不要去听别人怎么讲,只管顺着自己的天性,动动脑筋,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好。要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达成共识,那我也就可以放下心里的顾虑,跟你们说一说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了。因为,若是有了主见,便不会让这些观点束缚你们的手脚,而这一点,正是读者所能拥有的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本来,读书的事,就不用去定什么规矩。滑铁卢之战有个确凿无疑的日期,这一点毋庸置疑,可要说《哈姆雷特》比《李尔王》更胜一筹,恐怕没人可以下个定论。这种问题,必须每个人亲自来拿主意。要是把什么权威之士请进我们的图书馆,不管他穿着打扮是如何衣冠楚楚,听凭他们对我们指手画脚、大谈特谈该怎样读书、该读什么书、哪本书好哪本书坏,要是这样的话,自由的精神,怕是要毁于一旦了,而这,恰是这些神圣之地的生机所在。在任何其他地方,我们或许都要受到法律和习俗的约束,唯有在这里,我们丝毫不需要。 但若要得到自由,请原谅我的陈词滥调,我们当然先要约束自己。一定不要挥霍我们的力气,为了浇一株玫瑰,把半间屋子都洒上水,这样做,既无知,又浪费。我们要加以训练,好能恰如其分、有的放矢。这或许,就是进了图书馆,我们先要面对的诸多困难之一。什么是“有的放矢”呢?这样的说法似乎只是徒增困惑而已。书架上,林林总总,放着各式各样的书,有诗歌、小说、历史传记,也有辞典和名录;有各种语言写成的书,也有形形色色的人写的书,男人也好,女人也好,不管他们脾气秉性、种族年龄如何不同,全都簇拥在书架上。而外面传来刺耳的驴叫,水井旁,打水的女人在闲言碎语,马驹在田间飞驰。我们要从哪儿开始才好?怎样才能在这片纷扰的混乱中理出头绪,才能从读书中得到优选的快乐呢? 说来似乎简单,既然书有不同——有小说、传记、诗歌的分别——我们就该把书分门别类,从每门每类中挑出他理所应读的书就好了。可读者对书抱有的期望,跟书所能给予读者的相比,往往是大相径庭。我们最常干的,就是三心二意、不明就里地翻开一本书,读小说希望它真实,读诗希望它虚幻,读传记又要满纸美言,读历史必要迎合我们的成见。我们读书的时候,只有摒弃这些先人之见,才能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开端。不要对着作者指手画脚,而要站在他的立场之上,成为他的同道和共谋。要是从一开始你就往后退,心存芥蒂或是满腹苛责,那你就是在妨碍自己从所读之书中获得更大的价值。而若是你可以尽可能地敞开心扉,那么,一打开书,循着字里行间委婉曲折的小道和难以察觉的蛛丝马迹,便可以走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面前。沉浸于此,习惯于此,不用多久,你就能找得到那些作者给予你的,或是试图给予你的,更为确定的东西。比方说,一部三十二章的小说——要是我们先考虑如何读小说的话——是在试图建造某种有章可循、形式完整,有如高楼大厦一样的东西。然而和砖瓦相比,文字更难捉摸;阅读和观赏比起来,也更漫长而复杂;或许,想要对小说家都在做些什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快的方法不是去读小说,而是自己写一写,亲身体验一下驾驭文字的艰难万险。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某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譬如,街角那儿,有两个人在聊天,而你,是如何从他们身边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