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循吏千年 百名清官启示录
字数: 30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1-01
商品条码: 978720509764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94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辽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和辽宁省作家协会联合策划,由百名辽宁知名作家创作的民间传颂的清官廉吏的廉洁故事汇集而成。作品不仅提到了我们熟知的范仲淹、包拯、海瑞,也讲述了高道悦、李景让、李卫等人的清廉故事。无论古今,廉洁都是值得我们尊崇的信仰,这部充满正能量的书稿也是时刻提醒我们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的警示之作。
目录
前言
“朴素为官,备豫不虞”的季文子
孟献子:价值观导航人生
即墨大夫的断想
尹翁归:抱公洁己,为近世表
祭遵往事
树高千尺有深根――记孔奋
不畏强暴,惩治豪族――硬脖子县令董宣
正人君子刘正
“守身如玉”的羊续
“一钱太守”刘宠的典范意义追索
自律襄得风清正――敬谈诸葛亮
陆绩的孝与廉
务实清廉的“一世之美士”和洽
杖侄以教之陆纳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读何远传,读清官之清
“为官要耐得住清贫”的顾协
有“底气”的到溉
“贞侯”高道悦
侠者仁心、明德济世――《裴侠传》读后
一粒桑葚的清廉一话赵轨
唐朝廉官李大亮
“谁寄丹心与明月”的韦丹
“明镜高悬”话魏徵
神探狄仁杰是怎样炼成的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小议徐有功的担当精神
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小记唐朝宰相姚崇
宋?:节操孤高明大义
李光弼:大唐中兴第一人
“革堂印象”话杜甫
闲谈清官韦应物
拒色诱万众归心的李光颜
韩柳的为官之道
史海钩沉话清官、不忘初心守清廉
――悟白居易清官有感
“乐和李公”李景让
何易于:引舟抗税为百姓、青史留名父母官
开元盛世的前奏曲――话李元?
宋庆礼:勤廉刚正、“敬”载史册
清介廉谨说曹彬
名相李沆
旌忠寇准
夜读张俭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范仲淹
恫?在抱――从包公《铡美案》所想到的
“一已清廉”欧阳修
赵?:“一琴一鹤”见清白
耿直唐介
五亩园私涑水翁――读《宋史司马光传》笔记
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
苏东坡的苦雨
我们当以勇气感染他人――话柳勒
熊岳之骄――辽金时期熊岳王政和他的儿子孙子
陆游:千古情怀一放翁
杨万里:清节足矣励万世
张三丰的廉政导师廉孟子
“心忧百姓兴亡苦”的张养浩
方克勤在济宁
南征北战话巫凯
明朝清官夏元吉
鲁穆:正气浩然“鲁铁面
国家好,清官不可少――话况钟
于谦:只留清白在人间
那颗星依旧闪耀――话杨鼎
清廉,从一副对联说开去――记杨继宗
轩?:此中有赃物
“青菜总兵”刘玺
古城悠悠海蓝蓝――话陈寿
无愧亭与羞恶之心――记朱裳
笔架刚蜂柱青天――清官海瑞随笔
信仰的光芒――记“明代第一谏臣”杨继盛
清官廉吏戚继光
不忘初心,两袖清风为民安
――记一代清官郑一信
赤诚为国的额亦都
于成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廉吏郝浴
小于成龙
郭瑷铁面“三疏”弹劾贪官
清官廉吏陶元淳
张伯行:轻声呼唤“廉惠之声
亦谈“裸官”陈?
避免走向清官的“背”面――由田文镜想到的
“官三代一身正气闯官场”的鄂尔泰
孙嘉淦:大清盛世的一股清流
李卫:一代清官
郑板桥知潍县:“三大怪”中见民情
栋梁精神邵嗣尧
陆朗夫为什么会拒贿
岳起的洁癖
想起好官李文耕
戏与山妻谈故事――想起林则徐
协理台吉旺钦巴勒
曾国藩的贪与不贪
忠鲠清廉文相国
镜花水月映丹心――记何芷?
陈廷敬:因其能而成其廉
文章焕冕冠凌水,家法端严比象山
――清官陆善格与锦州廉政文化轶事
邓世昌:有公足壮海军威
徐公丰碑何处寻――记徐庆璋
毛驴县长――署朝阳县、寻兼摄朝阳府何厚吾
“士”的典范隋汝龄
后记
摘要
“朴素为官,备豫不虞”的季文子
安勇
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城西北15公里,有一座风景优美的文峰山,此山地处江苏和山东交界处,东面靠着临沂,西面临近枣庄,南面挨近徐州,向北望去则是巍峨的五岳之首泰山。文峰山上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亲笔题写碑文的“鲁大夫季文子之墓”和季文子庙。山上曾经发掘出一块半截青石碑,碑文多已遗失,依稀可辨“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鞍之战”等字样,专家由此推断出,此碑原来立在季文子庙前,记载的正是春秋时期鲁国正卿季文子的事迹。
那么,这位去世两千多年依然被人铭记的季文子,究竟是什么人呢?
季文子(?~公元前568年),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相当于后来的丞相),公元前601年一公元前568年执政。姓姬,季氏。谥号为文,史称季文子。他的祖父是鲁桓公的儿子友,公子友按照排行称“季友”,这便是季氏的由来。季孙行父先后辅佐宣公、成公、襄公三代鲁国国君,执掌鲁国朝政三十三年。在任期间,他废除井田制,推行初税亩,增加国家税收;实行强军改革,稳固边境国防,让鲁国在各方势力争霸的夹缝中始终保持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为官为人之道以及居安思危“三思而后行”的行事之风,两干多年来更是为后人所称道。正因为这样,他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勤政廉政的早期楷模。
德为国华朴素为官
公元前568年12月20日,鲁国的正卿季孙行父离开了人世,前去吊唁的国君鲁襄公看到他家里没有穿丝绸的妾,没有吃粮食的马,没有收藏铜器玉器,一切用具没有重复,家臣收集家里的器物作为葬具,不由感慨道:“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关于季孙行父朴素为官廉洁忠正的事迹,很多古籍都有记载。
《史记。鲁世家》说,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国语卷四?鲁语上季文子论妾马》:“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翻译一下就是说:季文子在鲁宣公和鲁成公时担任国相,他的妾不穿丝帛,马匹不喂精料。仲孙它(子服)劝他说:“您是鲁国的上卿,辅佐过两朝国君,妾不穿丝帛,马匹不喂精料,国人恐怕会以为您吝啬,而且国家不也有失体面吗?”季文子说:“我也愿意华贵一些啊。但是我看国人中父兄吃粗粮穿陋衣的还很多,所以我不敢。别人的父兄衣食不丰,而我却优待妾和马匹,这难道是辅佐国君的人该做的吗?况且我只听说高尚的德行可以为国增光,没有听说过以妾和马匹来夸耀的。”
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仲孙它的父亲孟献子(仲孙蔑)。孟献子把仲孙它关了七天。从这以后,仲孙它的妾也开始穿粗布衣,喂马的饲料也只是稗草。季文子知道后说:“有错误而能改正,是人中之俊杰啊。”于是推荐仲孙它担任上大夫。
季文子朴素为官的故事,让人联想到我党一贯秉持的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7日和8日在深圳视察期间,没有安排任何宴请,没有入住深圳迎宾馆1号楼,而是选择了另一家酒店,入住了一间普通套房,吃饭也是自助餐。在2013年1月22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思而行 备豫不虞
说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这个典故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很多国人把它奉为行事准则。不过,对于这句话,从古至今始终有正反两个方面不同的看法。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十九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翻译成白话大意是说: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表面上看,孔子对季文子的三思而行并不十分认可,但稍作分析就会明了,孔子不认可的其实是这句话消极的一面,也就是过于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的一面。其实,“三思而行”还包含着另一层积极的含义,也就是居安思危、备豫不虞的忧患意识。(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