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光光老师专注力问诊室

光光老师专注力问诊室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廖笙光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455014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带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烦恼?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小宝宝还一直哭?都告诉娃东西很脏了,为什么他还总是放进嘴里?玩儿一样东西,怎么总是三分钟热度?好不容易上学了,又遇到各种新问题:看书跳行漏字,坐姿不端正,写作业太慢,做事总要大人盯着……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我们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改善这些行为?儿童专注力发展专家光光老师说:孩子行为的背后,都有发展上的意义。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在这本书里,光光老师结合自己近20年的临床经验,针对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经常出现的典型行为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说。带领我们探索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揭开儿童专注力发展的奥秘,并提供了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培养专注力的同时,也打造了更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是一本理论性与实践性兼顾的书,也是一本让无数家长感到茅塞顿开的书。相信你读完也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本书特色: 来自临床,专业性强。本书是光光老师根据自己近20年为3000多个孩子提供支持的临床经验创作而成,理论性与实用性兼顾,专业性非常强。 行为典型,有代表性。书中所选取的60个行为,都非常有代表性,几乎涵盖了所有让家长头疼的行为,阅读过程中会有一种“说的就是我家孩子”“原来如此呀”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语言生动,容易记住。这是一本从行为出发讲解儿童专注力发展的书。光光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像面对面聊天一样,将儿童发展理论巧妙地渗透在每个具体行为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里,让家长很容易理解和记住。 方法实用,操作简单。书中针对每个行为给出的解决方案都非常实用,且容易操作,家长无需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训练,也无需购买专业道具,只需一套互动游戏卡,就可在家里、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帮孩子完成训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按照0~2岁、2~4岁、4~6岁、6岁以上四个年龄段,针对让家长头疼的40种“问题行为”,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进行详细解说,阐述行为产生的原因,指出行为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意义,并为父母提供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二部分针对视觉、听觉、动觉和情绪四个专注力发展维度,结合20个不专心案例,分析故事主角所缺乏的专注力类型及其原因,提供在家就能玩儿的小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专注力。配套产品:光光老师专注力亲子互动游戏卡。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感觉统合能力,玩出专注力。
作者简介
廖笙光,孩子们心里的光光老师台湾奇威专注力教育中心执行长台湾“中华儿童发展教育公益协进会”理事台湾基隆特教资源中心专业督导2000年进入台安医院儿童发展康复中心工作后,正式踏入儿童发展领域。历任台安医院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心技术长、敦南儿童专注力中心技术长。为了服务更多的孩子,于2018年成立“奇威专注力教育中心”。“在陪着孩子们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只是我在教导孩子,我也从孩子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我不时地发现,孩子们想出来的解决方式,往往比大人们苦思冥想出来的更好用,也更容易让其他孩子理解。我深深地相信,孩子并不会存心跟大人捣蛋,他们的许多让大人不解的行为,只是因为他们的表达技巧还不够成熟而已。”“了解”永远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只要大人愿意敞开心扉,就能听见孩子内心的声音。
目录
第一部分 从生理发展出发,奠基专注力

一 专注力发展:0~2岁

行为01 宝宝哭不停

行为02 宝宝吮手指

行为03 宝宝不看丰

行为04 宝宝到处爬

行为05 宝宝很黏人

行为06 宝宝扔玩具

行为07 没有时间观

行为08 宝宝不分享

行为09 宝宝耍赖皮

行为10 太晚开口说

二 专注力发展:3~4岁

行为11 总是爱挑食

行为12 不爱打招呼

行为13 爱随处涂鸦

行为14 什么都害怕

行为15 讨厌短蜡笔

行为16 拒说“对不起”

行为17 拖拉不肯睡

行为18 共读没耐心

行为19 讨厌看牙医

行为20 凡事抢第一

三 专注力发展:5~6岁

行为21 爱挑三拣四

行为22 欲望无限大

行为23 不愿意上学

行为24 手足间争吵

行为25 弄不懂拼音

行为26 趴着写作业

行为27 开始说谎话

行为28 想要当“老大”

行为29 有攻击行为

行为30 哕嗦讲不停

四 专注力发展:6岁以上

行为31 爱尝试危险

行为32 写字不端正

行为33 总是找理由

行为34 写作业太慢

行为35 数字胡乱写

行为36 做事全靠盯

行为37 总是听不进

行为38 开学未收心

行为39 游戏打不停

行为40 爱搞小团体

第二部分 专注力不足,游戏来帮忙

视觉专注力不足

行为41 常打翻东西

行为42 找不到东西

行为43 常跳行漏字

行为44 总是写错字

行为45 讨厌抄黑板

听觉专注力不足

行为46 有人叫我吗

行为47 你说什么呢

行为48 拼音老弄错

行为49 总是放空神游

行为50 说话不流畅

动觉专注力不足

行为51 坐没坐样

行为52 家有跳跳虎

行为53 动作慢半拍

行为54 讨厌做手工

行为55 很容易“死机”

情绪专注力不足

行为56 上课爱讲话

行为57 我行我素

行为58 搞不清状况

行为59 不会看脸色

行为60 总是输不起
摘要
    小婴儿的哭声,特别容易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让人兴起怜爱之心,同时也引发焦虑。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听到婴儿的哭声时,会很自然地产生焦虑感,并且不由自主地到处寻找哭声的来源。但是小婴儿一直哭闹不停,往往会把大人给逼疯:究竟是怎么了?明明尿布换了,奶也喂了,也在不停地哄着,他怎么还是哭个不停?顿时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奈感涌上心头。
     抱着那小小的身体,我们常忍不住惊讶,这样柔弱又娇小的婴儿,怎能发出这么大的声响。那一声声的哭喊,直直穿透爸爸妈妈的心,好像是在抱怨大人没有照顾好他一样。两人四手忙得乱七八糟,小婴儿就是不买账,抱他也不是,放下来也不行,搞得爸爸妈妈焦头烂额。
     小婴儿哭闹是很正常的情况,出生后的第四至六周是高峰期,一直要等到第六至八周才会渐渐减缓下来。这并非是爸爸妈妈做得不好,而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小婴儿和爸爸妈妈需要培养默契,不是一带回家就会自动开启乖巧模式。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照顾好自己,储存好精力,以应对这些接踵而来的挑战。小婴儿哭闹不停,往往是因为很想睡觉,却又错过了睡觉时间,此时若又不巧肚子饿了,就会演变成让成人心慌的混乱场面。
     请先放下你的愧疚感,千万不要用力摇晃小宝贝。他的头颈还很柔弱,过度摇晃往往会导致脑部受到伤害。如果孩子安静下来不是因为你的摇晃,而是被你摇到头晕眼花,那可就麻烦了!
     如何度过宝贝的哭闹高峰期
     行动1 给自己五分钟的缓冲时间
     如果你已经试过了所有方法,还是没有办法安抚哭闹的宝贝,这时优选的方式就是先把小宝贝放下,放在一张安全的婴儿床上,在确定他安全无虞的情况下,关上房门,隔开那令你崩溃的哭声,让自己休息五分钟。
     小婴儿想睡觉前最容易闹脾气,如果爸爸妈妈错过了他释放出的想睡讯号,比如打哈欠、揉眼睛、眯眼等,他在又累又睡不着的情况下,就会哭闹不止。当他大哭之后,会把瞌睡虫全赶跑,又要等到大约四十分钟后他才会进入第二个睡眠周期。
     小婴儿一直都比大人还要规律,生活周期越规律,宝贝的行为越好预期,也就越好照顾。
     行动2 母子心连心
     小婴儿的情绪跟你的情绪是连在一起的。当你心情好、满脸笑意时,小宝贝就会自然地对你微笑;你疲劳到愁容满面时,小宝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会不自觉地跟着感到紧张,而开始哇哇大哭。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身上,而是照顾好自己。唯有你养精蓄锐,找回笑容之后,才能照顾好你的小宝贝。
     方法3 适时寻求帮助
     适时向有照顾婴儿经验的朋友们请教,他们的建议往往会有很大的帮助。你会发现,大家也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习如何搞定这个可爱又可怕的小婴儿的。请不要觉得不自己照顾孩子就是不及格的妈妈。没人可以二十四小时工作不休息,当妈妈也是一样的,总是需要有暂时的休息的时间。请亲友帮忙照顾一下孩子,每周最少要有两个小时的“小确幸时间”,让自己好好喘口气。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