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字数: 2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7123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为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改革创新所取得“中国之治”的历史性成就,推进我国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本书依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全方位阐释,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的统摄性地位,进行了重点阐述。
本书汇集了国内著名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解析文章,具有理论的权威性、观点的前瞻性和实践的指导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理解“中国之治”的逻辑和智慧,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选优势,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录
何毅亭/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九个首次”
刘国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新时代的纲领性文献
顾海良/为什么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打开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新篇章
郝宇青/加强制度建设的时代意义
汪亭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何拥有强大生命力
李增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刘志明/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遵循
赵长茂/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王立剑/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与逻辑
任建明/现代化是国家制度建设和治理改善的根本方位
赵卯生/“四个自信”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郭道久/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许耀桐/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
张峰/党的领导制度是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
张世飞/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哪里着力
……


摘要
    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
     (代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许耀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主题,为全党确立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这一宏伟战略,一个重点是完善国家制度,另一个重点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展示出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大势,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蓝图。
    
     国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至为关键
    
     国家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国家的核心问题是政权,这需要国家制度为其规定相应的形式和结构,制定基本的法律秩序和运行规则。因而,制度对于国家来说是基础性、根本性的,从来是“有国家必有制度”,而绝不可能“无制度而有国家”。历史上任何一个新成立的国家,都要把国家制度的建设、巩固、完善作为大事来抓,否则,国家将难以建立,更难以全面、持续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正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仍然处于未接近成熟定型的阶段。
     早在1992年,就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为此,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到2020年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才成熟完善、更加巩固?这是因为制度建设并非一件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国家从英国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经济、政治、社会制度才接近成熟、定型化,这个阶段持续了三百多年。与之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到现在也不过100年出头,再花上30多年时间,使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完善、更加巩固,既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十分了不起的。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成熟完善和更加巩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制度改革道路。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对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体制以及党的建设制度的完善,必须从全面深化改革着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制度改革是一项纷繁浩大的工程,需要各领域的通力协作、联动和整体集成,方可达到目的。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