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字数: 131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作者: 袁倩
出版日期: 2019-11-01
商品条码: 978755422130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学习读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是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的实用指南 本书紧紧围绕乡村绿色发展这一核心内容,提出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等具体措施和方案。 3.本书内容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活泼,设有知识链接、典型案例、专家观点、延伸阅读、深度思考等特色板块,趣味性十足,有助于读者理解内容;本书装帧精美,采用特种纸双色印刷。
内容简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守住生态红线。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围绕乡村绿色发展这一核心内容,从构建绿色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环境、发扬乡村绿色文化、偿还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开展畜禽粪污治理行动、推进秸秆处理行动、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健全乡村绿色发展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就新时代如何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提出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等具体措施和方案,是各级公务员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袁 倩:法学博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建设等。主编《全球气候治理》。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公共管理学报》《学习时报》《半月谈(内部版)》《国外理论动态》《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乡村绿色发展以环境友好为内在属性
一、乡村和生态最相融/003
二、振兴和宜居共促进/009
三、重显美丽乡村的绿色原貌/017
第二章乡村绿色发展以资源节约为基本特征
一、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023
二、乡村走向城镇的“高碳陷阱”/027
三、提升乡村资源利用效率/033
第三章乡村绿色发展以生态稳定为根本要求
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040
二、扭转乡村生态结构失衡的局面/046
三、修复美丽乡村生态支撑系统/052
第四章构建绿色农业产业结构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060
二、引领农业转型升级/065
第五章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环境
一、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074
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084
三、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087
第六章发扬乡村绿色文化
一、挖掘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绿色传统/092
二、借鉴各国乡村绿色发展中的经验/094
三、培育乡村绿色文化和环保新风/096
第七章偿还生态环境历史欠账
一、农村土地污染与化肥农药过量施用/102
二、农村环境污染物的处理/104
第八章开展畜禽粪污治理行动
一、优化畜牧业畜禽粪污处理区域模式/110
二、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117
三、提升种养结合水平/122
第九章推进秸秆处理行动
一、提高秸秆农用水平/134
二、提高秸秆收储运水平/137
三、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144
第十章实施农膜回收行动
一、推进农膜覆盖减量化/150
二、推进农膜标准化和回收系统化/152
三、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农膜残留/161
第十一章健全乡村绿色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耕地保护和生态补偿制度,划定乡村生态保护红线/172
二、推动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等向乡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175
三、进一步发挥农民在乡村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183
后记/189
摘要
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之间有着辩证统一、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优选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 年)》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因此,农村在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为抓手,建设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新乡村。 一、乡村和生态最相融 注重环境友好,是乡村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乡村和生态最相融,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果园是人工园地。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就是要加快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重显乡村的绿色本色。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和发展。乡镇体制的建立、基层自治的不断完善和乡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乡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步。不过,这些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乡村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草地退化、耕地质量下降、蔬果农药残余量增大,以及“三废”污染等问题趋于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巨大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大力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包括了“绿色”发展,既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又融合了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建设美丽中国”再一次被提出,我国的绿色发展工作势如破竹。这些都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绿色”底色,不断加快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的步伐。具体来说,乡村和生态的相融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看。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农业发展的质量,追求高效、优质、低耗的集约型农业增长。这不仅要求探索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自身提质增效,而且要求改变农业高投入、高消费,资源透支、过度开发的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从乡村产业发展看。乡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和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及组织制度创新,跨界集约配置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资生产销售和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的过程,有利于推动要素融合创新、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实现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科学而合理地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盘活生态环境资源,以农业、民俗和自然风光为核心,发展特色旅游、健康疗养和文化教育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直接体现,不仅仅能够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更有利于协调乡村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促进乡村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从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看。乡村作为生态功能集聚的地区,其生态环境关系到城乡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是我国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农村生态安全是城市“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开发、强化生态屏障和廊道体系以及实现乡村脱贫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优选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优选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二、振兴和宜居共促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眼于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2018 年12 月28 至29 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 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三农”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民增收、农业增加值和农产品产量上。相对的,对于农产品质量、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就没那么强调。这就导致了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化肥、农药等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人居环境存在“脏乱差”。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推进乡村振兴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近年来,各地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过,目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 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实现“振兴”和“宜居”同频共振,需要实现三个和谐统一。 第一,实现“绿色”与“发展”的和谐统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作出的总体性战略安排,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自然包含“绿色”和“发展”。这两者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绿色”和“发展”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也是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和重要检验。 第二,实现“宜居”与“致富”的和谐统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正因为顺应了趋势和民意而必定会带来更好的发展。绝不能不顾农民利益、违背群众意愿,那不是真正的“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既要生态宜居,也要生活富裕。 第三,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和谐统一。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些人更在意短期的眼前利益。譬如,尽管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 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但是化肥农药的残留问题依然严峻,根本原因还是依然有人为了产量而无视污染。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规范引导,协调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就包括乡村人民对优质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此,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严控化肥、农药用量,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村域规划管理,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合和村庄绿化美化。推进农村地区分散布局的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