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路遥与延安大学

路遥与延安大学

  • 字数: 27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6649503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感情深挚、资料翔实、记叙比较生动而论述比较透彻的、熔故事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人物传记类图书。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再现或论述路遥,每一篇都是研究路遥的重要资料。本书记录了路遥在延安大学学习、成长的经历及延大对他的扶持与厚爱。全书从路遥的大学时光、路遥:一个点燃精神之火的人、研究路遥是对路遥优选的怀念、路遥魂归故里四个方面来撰写和归纳。本书具有很高的出版价值和启迪参考价值。
目录
路遥与延安大学(代序)
第一辑路遥的大学时光
十五年后忆路遥
奋斗者的足迹
忆路遥
延安大学为路遥筹款出书
金盆打了 分量还在
一个点燃精神之火的人
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
发自心底的感激
在路遥图书捐赠仪式上的致辞
追怀文学的献身者
是纪念,也是回报
让路遥成为延大校园文化的一面旗帜
改革先锋 奋斗楷模
路遥:一位与大地同在的作家
为“改革先锋”路遥而歌
第二辑路遥:一个点燃精神之火的人
“我感谢延大”
路遥《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延安大学举办纪念路遥逝世八周年活动
路遥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
致函路遥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
致电路遥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
在路遥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路遥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路遥文学研究会成立暨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
路遥雕像揭幕仪式在延安大学隆重举行
纪念路遥逝世十五周年暨全国路遥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行
路遥,延大的骄傲!
在路遥逝世十五周年扫墓仪式上的讲话
中国作家协会函电
倔强的脊梁 高贵的灵魂
黄土高原永远的骄傲!
永远的路遥
“温暖的力量不平凡”
在纪念路遥诞辰六十五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延安大学话剧《平凡的世界》排演
“传承路遥精神,提升文学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让“路遥精神”与青春同行
延安大学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获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李义超向延安大学捐赠路遥研究基金二十万元
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
延安大学举行“致敬改革先锋,传承路遥精神”座谈会
路遥之女路茗茗以路遥名义向延安大学捐赠价值一百万元图书
在路遥女儿路茗茗向延安大学捐赠图书仪式上的答谢词
“回忆路遥的大学时代”座谈会在延安大学举行
在“回忆路遥的大学时代”座谈会上的致辞
采写《路遥的大学时代》应该注意的事项
第三辑研究路遥是对路遥优选的怀念
人生谱华章 世界有丰碑
路遥文学研究会成立
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学术交流活动举行
文学写作的诸问题
延安大学对路遥文学创作的影响
路遥逝世十五周年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综述
他带给我们无尽温暖和力量
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
感动无时不在 感激铭记心间
在路遥文学馆开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研究路遥是对路遥优选的怀念
路遥研究的可能性
纪念路遥逝世二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行
路遥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暨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综述
《路遥研究资料汇编》正式出版
《路遥研究资料汇编》前言
《路遥研究资料汇编》后记
新世纪的呼唤
《路遥研究》简介
《路遥研究资料汇编》
《路遥纪念集》
《路遥再解读》
《路遥传》
《路遥路遥——〈路遥传〉评论·访谈集》
网络教学课程《路遥小说导论》
延安大学路遥文学社
路遥学术报告厅
延安大学路遥研究数据库项目通过验收
第四辑路遥魂归故里
延安大学领导等为路遥纪念馆选址
作家路遥魂归故里
“文汇山”上葬路遥
摘要
    十五年后忆路遥
     路遥是延安大学中文系1973级的高材生,是延安大学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也是延安大学的品牌和骄傲。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转眼已是路遥逝世十五周年。本来早想写一点回忆和纪念的文章,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篇。其中有一个想法,就是在路遥成名和逝世以后,不少人争相为友,显示他们之间关系特殊。我若急匆加盟,难免有附庸风雅之嫌。我想保持平静,低调以待。最近,由路遥研究会策划和承办,由陕西省作协、延安大学、清涧县、延川县主办的“纪念路遥逝世十五周年暨全国路遥研究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我作为路遥生前的校友和阶段性朋友之一,写一点回忆文章,以表怀念。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我的回忆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纪念是真心的。
     初识路遥
     1972年,已经是“”后期,全国性动荡的状态有所好转,各个大学都在数年“停课闹革命”之后,开始着手筹备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的工作。延安大学为了慎重起见,在中文系招收了一个一年制的“试点班”。当时提倡“开门办学”,要求学生要接触实际,学工、学农、学军。学生到校后,中文系的领导和老师们,曾组织该班学员,专程到群众创作搞得比较好,并且编印了颇有名气的《延安山花》诗集和四开小报《山花》的诞生地――延川县,同延川县工农兵文艺创作组及《山花》小报的编创人员进行座谈。在这次座谈中,我们知道了谷溪、军民、闻频等一批扎根延川的文艺创作骨干,同时第一次知道了路遥其人其事。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路遥喜爱文学,颇有才华,以写诗开始,散文、小说以及歌剧一类创作也有所涉猎。但这一次并未同路遥单独接触,也没有做过交谈和深人的了解。
     艰难入学
     时间到了1973年暑期,延安大学中文系在招收试点班的基础上,在教学和管理几个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开始招收正规的大学生。当时按照毛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的教导,最长的学制就是三年,后来被称作工农兵大学生。直到1977年招生制度改革,恢复了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按分数线录取学生的制度。
     我当时在中文系工作,领导让我负责当年的招生事项。有一天,我的堂兄、时任中共延川县委书记的申易来延大找我,主要讲的是路遥上大学的事情。他说,本来县上把路遥推荐给西安某大学,但人家嫌路遥曾做过县上一派群众组织的头头,而且有人告状,所以不想在政治上惹麻烦,最后决定不予录取。申易知道我在延大中文系工作,就来找我联系。
     众所周知,中国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还是一个“突出政治”的年代,评价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你的学识和才干,首先要政治审查(简称“政审”)合格,录取大学生更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安某大学从政治上考虑不予录取路遥也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县委书记亲自找到学校,推荐路遥上大学,这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和申易虽是弟兄,但我们办事情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实事求是,按政策办事。我作为招生负责人,仔细询问了路遥的全面情况,特别问到两个问题:一是人家告状的原因和内容;二是县委的看法和结论。申易是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他向我反复做了解释和说明。当我得知告状的是另一派群众组织的人,告状的原因和内容是说路遥在“”武斗中打死了人,有命案在身。但延川县的公检法机关经过认真调查,认为没有证据,不予认定。特别是延川县委正式做出结论,路遥在政治上没有问题,并竭力推荐其上大学深造。根据这些情况我向系上领导郭玉宝、学校领导张逊斌做了报告,建议录取路遥到中文系上学。我的意见得到了系上和学校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当时我们录取路遥上延大,多少还担着一点政治风险。那就是西安某大学不录取,延大竟然敢录取会不会带来什么政治上的麻烦(实际上路遥上大学以后,甚至工作以后,那些人仍然在告状)。所以我们一方面果断录取,另一方面也小心应对。当时想好了几条理由:
     一、根据延川县公检法专案组调查,所告问题可以说事出有因,但没有能够成立的证据,不予认定。
     二、中共延川县委有明确的政审结论,不同的群众组织之间告状,不影响路遥上大学。
     三、我们1972年到延川县座谈调研,已知路遥爱好文学,颇有才华。录取这样的学生上大学,或许还能培养成一名有用人才。如果轻率地拒之校门之外,不仅可能断送他的前程,而且作为教育部门也是一种失职。
     四、“”中后期,派性勃起,相互告状、攻击,司空见惯,不可轻信,更不可把一纸告状信作为定罪凭证。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