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如何读懂古典文学

如何读懂古典文学

  • 字数: 22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 熊逸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365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作品。 熊逸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以省时间、轻松、知识牢——帮你搭建一个合理稳固的知识框架,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楚辞》《陶渊明集》《李太白集》出发,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让你今后获取新知又快又深。
目录
第一章 《楚辞》(上)
屈原:史料、民俗与附会
《招魂》:起死回生的全套仪式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招魂》的放纵之美
《塞瓦兰人的历史》与诗人的武力值
《九歌·湘君》,兼谈古文字的读音问题
第二章 《楚辞》(下)
《湘夫人》:恋爱中的男神爱装修
《大司命》和《少司命》:威严的死神和他温柔的助手
文字学一例:相反的含义如何存在于同一个字里
淫祀之诗
《离骚》:神灵的语言,贵族的情怀
第三章 《搜神记》
《搜神记》:作为信史的鬼神故事集
《搜神记》:教你和鬼灵精怪的相处之道
孔子破例解释怪力乱神
在不可理喻的情节背后,是特定时局下的特定心态
从《搜神记》到《易经》:让你一目了然的卦爻演算原理
第四章 《昭明文选》(上)
《昭明文选》:是古文,又不是古文
从《文选》的政治意义看天子的三重身份:大领导、大家长、大祭司
“文”“文章”和“文学”的语义变迁
道德感的松弛带来文学意识的觉醒
萧统《文选序》:文学发展,后出转精
第五章 《昭明文选》(下)
班固《两都赋》:之所以觉得汉赋很无聊,是因为你没有读出声
曹丕《典论·论文》:文人为什么相轻
曹同《六代论》:封建与专制的制度对比
陆机《五等诸侯论》:再谈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优劣
嵇康《养生论》:人为什么可以活到一千岁
第六章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名字与人生
《五柳先生传》:完美人格的标准模板
“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制度与伦理问题
田园牧歌:想象的美和真实的痛
采菊东篱下:不会说人话才是真境界
第七章 《李太白集》
《李太白集》:任性、非主流和低情商
作为纵横家和侠客的李白
为什么人人都要杀李白
宽容精神与天下观念
李白写古诗,杜甫写新诗
第八章 《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与格律初阶
古人是怎么给生僻字注音的
格律诗和绕口令
近体诗的平仄关系
杜甫诗歌的对仗
第九章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三流诗人的一流理论
《沧浪诗话》大战“永嘉四灵”
学李白为什么不如学杜甫
从《红楼梦》香菱学诗看《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的以禅喻诗
第十章 《花间集》
“词坛鼻祖”《花间集》
《洞仙歌》的迷雾与《花间集》的成型
打着阳春白雪旗号的男欢女爱
谈风月还是谈国事,应用场景决定内容调性
谈谈技术要领:为什么写词比写诗更难
第十一章 《淮海词》
文体之别:词的美感和诗的美感并不一样
作为听觉艺术的宋词
剽窃和点石成金的区别
距离为什么产生美
超越《花间集》:宋词里的美女和车展上的美女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典文艺的五个关键词
摘要
    " 第一章《楚辞》(上) 第一节 屈原:史料、民俗与附会 (1)屈原的名字 欢迎来到熊逸书院。本章我们讲《楚辞》。《楚辞》内容很丰富,是中国文学的根基之一,所以对《楚辞》的理解多一点,对后来的文学,比如唐诗宋词,接受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我准备分两章来讲,会选讲《招魂》《九歌》《离骚》这些比较重要的作品。在进入《楚辞》世界之前,先来谈谈《楚辞》最重要的作者——屈原。你只需要记住一个要点:虽然屈原是农历五月初五投江死的,但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原本都和他无关。 那我们来说说:屈原姓什么?端午节真的是纪念屈原的吗? 其实,屈原不姓屈,正如孔子不姓孔一样。先秦时代的称谓习惯和秦汉以后很不一样,而且比较混乱。屈原不仅不姓屈,名字也不叫原。《史记》是这样介绍他的:“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这就是说,屈原的名字叫“平”,和楚王同姓。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叫《芈月传》,主人公芈月是楚国的公主。公主姓芈,楚王当然也姓芈,屈原作为“楚之同姓”,当然也姓芈。 姓是一个人的根目录,在根目录之下是第二级目录,就是氏。芈姓分成很多氏,屈氏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三个显赫的王族大氏,分别是屈、景、昭。我们看《左传》,屈氏一族在楚国有很多名人。屈原爱国是有十足动机的,他家世代都是楚国的重要股东。 那为什么屈原不叫芈原,芈月不叫屈月呢?这是因为男女有别,男人以氏为重,女人以姓为重。我曾讲过一个故事:楚国曾经被吴国偷袭,楚昭王带着妹妹季芈畀(bì)我逃跑。这位楚国公主名叫“季芈畀我”,“季”是排行,表示她是最小的公主,“芈”是姓,“畀我”是名,是不是很复杂? 屈原,名平,字原。我们今天所谓的“名字”,在古人那里分别指“名”和“字”。古代贵族小孩子先有名,在成年礼上被父亲请来的嘉宾取字。一个人有了字,就表示他已经成年了,所以,在成年人的社交礼仪中,需要称呼别人的字,而不能直接称名。 名和字一般会有含义上的关联。比如,赵云字子龙,“子”是对男人的美称,“云”和“龙”的搭配出自《周易》里边的“云从龙,风从虎”。我们看屈原的名和字:名平,字原,“平”和“原”也有含义上的关联。儒家十三经中《尔雅》,是一部分类字典,其中有一个类别叫“释地”,专门解释和土地有关的词汇,有一句是“大野曰平,广平曰原”。这就是说,旷野称为平,很大的旷野称为原。许广平的名字应该就是从这句话里来的。 屈原在《离骚》的开篇用很宏大的笔墨描述自己的出身,有两句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是说自己的名是正则,字是灵均。古代注释家有考证,认为“正则”和“灵均”就是对“平”和“原”的隐喻。 (2)怀沙 根据《史记》的说法,屈原一度很受楚怀王的信任,所以同僚很忌妒他,散播谗言,成功挑拨了楚怀王和他的关系。屈原很郁闷,所以写下了《离骚》。“离骚”的意思就是“离别的哀伤”。 《史记》写屈原的那段经历,字里行间特别带感情,文采也因此出奇地好,大概是因为司马迁对屈原的遭遇特别能够感同身受吧。司马迁对《离骚》的评价极高,说它兼具了《国风》和《小雅》的优点,其中体现的诗人情怀足以与日月争光。 屈原被楚怀王冷落之后,秦国连番使用诡计,使楚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连楚怀王本人都死在了秦国。继任的楚顷襄王照旧亲小人、远贤臣,把屈原流放了。屈原走到江边,心力交瘁,披发行吟。这就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典造型: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吟诗。为什么要强调“披散着头发”?因为贵族的头发总是要规规矩矩扎起来的,所以贵族“披发”是一种高调的挣脱束缚的姿态。细心的画家画屈原在江边吟诗,都会注意到披发这个细节,粗心的画家就注意不到,画出来的屈原还是扎着头发、戴着帽子的。你在看古代绘画的时候,可以留意这个细节。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在披发行吟的时候,江边有位渔夫认出了他,问他缘故。屈原说出了一句名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夫也说了一句名言:“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wéi)?”成语“怀瑾握瑜”和南怀瑾的名字都是出自这里。“瑾”和“瑜”都是美玉,比喻君子的内在美。这个词不是司马迁的原创,而是来自屈原自己写的《怀沙》。渔夫的意思是,是高人就该懂得随大流。 屈原又做了一番很漂亮的回答,总之是说自己爱干净,与其在肮脏的环境里苟活,不如干干净净地去死。说完,他写了一篇《怀沙》,然后真的投汨罗江怀沙而死了。 所谓怀沙,其实是怀石,也就是抱着石头。 在《楚辞?渔父(fǔ)》里边,那位渔夫在听完屈原的解释之后,笑一笑就划船走了,懒得再费口舌。他还边走边唱歌,歌词很有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说人要适应环境,水清就洗头,水脏就洗脚,心态很重要,不能一根筋。屈原这种既受不了挫折又有精神洁癖的人,在今天很难成为有志青年的好榜样。 不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八面玲珑的人会很成功,但不会给人带来美感,有精神洁癖的人虽然很难相处,但离得越远,就觉得他越美。审美和生活是两码事,这就像我们读《红楼梦》,会特别喜欢林黛玉,但当真相处起来,我们会恨不得黛玉和妙玉一道去死,让宝钗天天陪着我们。 《史记》记载,屈原死后,楚国又出现了新一辈的词赋名家,有宋玉、唐勒、景差(cuō),等等,虽然他们学到了屈原的文采,却不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进谏。后来楚国的实力越来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所谓的“楚辞”,就是在创作上以屈原为首、以宋玉等人为辅的楚国辞赋,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楚辞”这个概念,是和屈原牢牢绑在一起的。话说屈原投江之后,老百姓生怕他的遗体被鱼虾吃掉,于是包粽子扔进江里。扔粽子需要划船,于是发展出了龙舟竞渡的民俗。这些事情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此,每年端午节放假我们还要感谢屈原一下。但是,这些故事都不靠谱,都是民间的附会,屈原和端午节原本没有任何关系。 江绍原有一篇《端午竞渡本意考》,说端午竞渡的来历在文献里有很多不同的记载,吴人认为源于伍子胥,楚人认为源于屈原,越人还认为源于勾践,都拿自己地方上的名人说事。认真考证一下,竞渡风俗和以上三位名人都没什么关系,而是为了穰灾。江先生的重要依据是《武陵竞渡略》,书中说到,划船直奔下游,烧祭品,把酒倒进江里搞仪式,诅咒一切灾害、瘟疫、妖孽,煞是热闹。竞渡完后,人和船还是要回来的,可回程的景象却和竞渡恰成对照:也不张旗,也不打鼓,偷偷把船划回来,拖上高岸,还要拿东西盖住。这一年的事情就算完了,再搞就要等来年了。如果有人生病,还会用纸做成龙舟的样子,拿到水边烧了。 屈原和端午的关系虽然出于民间附会,但是,《楚辞》和巫术真的有亲缘关系,《招魂》最有典型意义。所以,下一节就先从《招魂》讲起。学医的同学都知道,怎样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死了,远没有普通人想象得那么容易。那么,古人会用什么标准来做死亡确认呢,是呼吸停止,心脏停跳,还是别的什么标准?这就是本节留给你的思考题。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