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共7册)

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共7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肯宾默尔等
  • 出版日期: 2013-12-01
  • 商品条码: 220031300000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3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经济学术译丛-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共7册)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2卷-上下册)定价:80.00元 《对法、权利和自由的规范分析》 定价34.00元 《自然正义》 定价:33.00元 《权利、合作与福利经济学》 定价:33.00元 《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 定价:24.00元 《社会契约演化论》 定价:29.00元 内容简介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2卷)——公正博弈(上下册)》 本书是作者所著两卷本《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的第2卷。书中,作者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来探索社会契约问题。作者试图将其研究与传统方法联系起来,由此令专业哲学家受益匪浅。 本书适于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理论的研究者。 《对法、权利和自由的规范分析》 《对法、权利和自由的规范分析》一书中,作者马丁·范·海思(Martin VanHees)教授结合博弈论的方法、逻辑的结果和工具,以及法律实证主义、新制制度和决策理论的元素,对法、权利和自由进行了规范分析。此外,本书对自由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其对“自由主义悖论”的研究。作者在书中重新建立了争辩说,随后,他利用决策理论的工具,以开发和捍卫他的还原方法。本书适合于包括法律和道德哲学家以及政治理论家和社会科学家等在内的广泛读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哲学学院院长马丁·范·海思教授的《对法、权利和自由的规范分析》是一本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的著作,海思教授的这部著作(实际上是他的两本英文著作的中文合集)受到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高度赞扬,说他发展了森的思想。 《社会契约演化论》 关于社会契约,广为人知的传统研究方法是基于理性决策的方法。这种传统方法探讨的是,在事前的“自然状态”业已存在的条件下,理性决策者将达成何种类型的契约。这是托马斯·霍布斯的传统方法,当代在约翰·哈塞尼和约翰·罗尔斯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除了上述传统方法外,还有另一种传统方法,即大卫·休谟和让·雅库斯·卢梭创立的方法,探究的是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既存的、隐性的社会契约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又将如何继续演化? 本书致力于这些问题的探索,旨在对第二种传统方法有所贡献。 《自然正义》 写这本《自然正义》,是为了尝试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带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之前出版的《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给予我充分的自由度,可以采用一些流行的科学书籍的写作规范而不觉得忐忑不安。在《自然正义》一书中,我毫无保留也毫无架势地呈现我的一些学术假想。其中的一些观点并没有加以证明,但我用一些例子对它们进行了阐释。在这里,我很少引用学术文献作为参考。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代数方程式。如果霍金的估计是对的,我从《博弈论与社会契约》一书中每删去一个方程式,我的读者就多一倍,那么我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作者了! 如果《自然正义》一书至少可以让一些人转而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关于公共道德和政治改革的争论不必仅仅局限在那些假冒的哲人王之间进行——他们所做的只是继续为柏拉图做注脚,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我就心满意足了。过去2 000多年中,像这样的道德权威使我们一事无成,而且将来也不会有什么进展。当然,我们现在对人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可以开始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对社会的期望上,因为这个社会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权利、合作与福利经济学》 这本书所蕴含的更深层的学术价值在于,通过运用一些简单的博弈论理论模型,萨格登把一些英国古典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斯密尤其是休谟的某些早期洞见,用现代经济学的话语更加清晰地复述出来,并用现代经济学博弈论的“理论之梳”将这些人类思想目前的风云人物的思想脉络、学术洞见、理论意义等梳理得清清楚楚。在这本著作中,萨格登一再称自己是一个当代的休谟主义者,并经过自己的博弈论论证,把休谟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洞见用现代经济学的语言予以清楚明确的诠释。 《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 本书为“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之一,是一部运用博弈论方法系统研究人类社会的制度现象的学术著作。在书中,作者将制度看作是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博弈的规则本身,这种观点在经济学理论中是具有性的,同时这也使得演进博弈理论能够成功地用于研究制度的变迁。在作者所提供的理论中,他将由演进而来的规范(制度)理解为一种“大家共享的知识的传统”,用汪丁丁的话来说,这“使得人们在许多可能的均衡策略中一眼就看出哪些是‘明显’的玩法”。汪丁丁认为,认识到这一点的经济学家只有三个,他们是宾默尔(K.Binmore)、克雷普斯(D.Kreps)和本书的作者肖特。
目录
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第2卷)——公正博弈(上下册) “当代制度分析前沿系列”总序/1 译者序/1 致歉/1 系列前言/1 阅读指南/1 导论  设定场景/3 0.1  走向何方?/3 0.2  妥协的艺术/4     0.2.1  高跷上的胡言乱语/5     0.2.2  社会契约/7     0.2.3  改革/9     0.2.4  原初状态/12     0.2.5  讨价还价/17 0.3  道德哲学/20     0.3.1  传统的哲学分类/21     0.3.2  世纪末/23 0.4  非合作博弈理论/26     0.4.1  最后通牒博弈/27     0.4.2  反常现象?/36 0.5  合作博弈理论/46     0.5.1  联盟形式下的博弈/46 0.6  纳什规划/51 0.7  实施/59 第1章  磋商探微/71 1.1  现实的讨价还价模型/71 1.2  讨价还价难题/72     1.2.1  收益区域/73     1.2.2  纳什讨价还价难题/77     1.2.3  讨价还价集/80     1.2.4  分钱博弈/82     1.2.5  埃奇沃思箱形图/88 1.3  讨价还价解/92     1.3.1  纳什讨价还价解/93     1.3.2  卡莱-斯莫洛定斯基解/97     1.3.3  存在人际比较的讨价还价/99 1.4  讨价还价解的特征化/103     1.4.1  卡莱-斯莫洛定斯基公理/105     1.4.2  纳什公理/110     1.4.3  再磋商公理/113 1.5  有承诺的讨价还价/118     1.5.1  纳什要价博弈/118     1.5.2  固定的和可变的威胁/122 1.6  无信任交易/126     1.6.1  重复博弈/127     1.6.2  过渡协议/131 1.7  无承诺的讨价还价/139     1.7.1  交替出价博弈/141     1.7.2  鲁宾斯坦模型有多现实呢?/150 1.8  研究讨价还价的其他方法/156     1.8.1  科斯定理/157     1.8.2  对社会契约讨价还价的高德观点/160 第2章  伊甸园里的演化/167 2.1  善、正当与适当/167 2.2  功利主义/169     2.2.1  至善/172     2.2.2  道德伪善主义者/173     2.2.3  理想观察者/175     2.2.4  哲学王/179     2.2.5  社会契约方法/183     2.2.6  是规则功利主义还是行为功利主义?/185     2.2.7  整体情况/188 2.3  虚幻假定?/192     2.3.1  效用的人际比较/193 2.4  演化伦理学/204 2.5  演化与正义/210     2.5.1  互惠/213     2.5.2  亲缘关系/214     2.5.3  均衡选择/233     2.5.4  移情与公平/241     2.5.5  长期、短期和中期/257 2.6  非目的论功利主义/259     2.6.1  伊甸园里的承诺/260     2.6.2  中期的人际比较/274     2.6.3  重述罗尔斯的故事/280 2.7  道德作为一种短期现象/283     2.7.1  公主和豌豆/284     2.7.2  正义是如何运作的/286 2.8  为什么不是功利主义?/291 第3章  理性互惠/299 3.1  相互帮助/299 3.2  在适当理论中的权利/311     3.2.1  权利如同策略吗?/313     3.2.2  维持均衡的规则/316     3.2.3  道德责任/318     3.2.4  自由意志/321     3.2.5  永不绝望!/332 3.3  无名氏定理/334     3.3.1  文化基因/335     3.3.2  有限自动机/336     3.3.3  计算收益/339     3.3.4  互惠分成/340     3.3.5  罪与罚/347     3.3.6  相互监管的监管者/353     3.3.7  针锋相对?/356     3.3.8  合作是如何演化出来的?/363 3.4  大型社会中的社会契约/374     3.4.1  社会转移/375     3.4.2  友谊和联盟/378     3.4.3  警察力量/379     3.4.4  惩罚无辜者/380     3.4.5  领导与权威/383 3.5  情感的作用/387     3.5.1  显见之事/387     3.5.2  管窥之见/388 3.6  程序正义/393     3.6.1  从无政府到国家/395     3.6.2  自然均衡/397 3.7  再磋商/399     3.7.1  从这里到那里/401     3.7.2  在原初状态中的再磋商/404     3.7.3  使惩罚与罪行相符/406     3.7.4  再磋商防御/407 3.8  道德观念是什么?/409     3.8.1  混淆喜好和观念/409     3.8.2  论亚当?斯密难题/420     3.8.3  后福利主义/423     3.8.4  道德相对主义不是什么?/425 第4章  向往乌托邦/431 4.1  导论/431 4.2  嫉妒/433 4.3  经济学中的公平/438     4.3.1  免嫉妒/439     4.3.2  福利主义/449 4.4  心理学中的公平/455 4.5  人类学中的公平/460     4.5.1  分享和关心/462     4.5.2  觅食社会中的执行/466     4.5.3  史前的无政府状态?/471     4.5.4  小型群体中的亲属关系/474 4.6  道德博弈/485     4.6.1  公平的社会契约/485     4.6.2  失乐园/487     4.6.3  对原初状态建模/489     4.6.4  正义何时被分配?/494     4.6.5  罗尔斯是无辜的!/501     4.6.6  中期的人际比较/504     4.6.7  共识与环境/513     4.6.8  短期中的道德/515     4.6.9  平均主义vs.功利主义/517     4.6.10  复乐园?/520 4.7  价值和权力/521     4.7.1  权力意志?/522     4.7.2  比较静态/526     4.7.3  按需分配?/528     4.7.4  劳动使人自由?/532     4.7.5  各尽所能/535     4.7.6  高尚和卑贱/536     4.7.7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538 4.8  市场与长期/540     4.8.1  瓦尔拉斯讨价还价解/546     4.8.2  错误表达私人偏好/553     4.8.3  公平价格的概念/563     4.8.4  时间毁了一切/565 4.9  未完成的事业/566     4.9.1  大的社会和同盟/567     4.9.2  不接近的信息和机制设计/568     4.9.3  不断变化的生存博弈/569 4.10  完美的理想国度?/571     4.10.1  辉格党原则是什么?/571     4.10.2  哪里有辉格党原则?/575 4.11  休谟主义与人道主义/578 附录A  真的如此!/585 A.1  自然主义/585     A.1.1  因果倒置/587 A.2  把“人”模型化/587     A.2.1  身体的力量/590     A.2.2  理性/591     A.2.3  激情/593     A.2.4  经验/594 附录B  哈萨尼学派/599 B.1  导言/599 B.2  目的论的功利主义/600 B.3  非目的论的功利主义/606 附录C  讨价还价理论/611 C.1  简介/611 C.2  轮流出价博弈/611 C.3  偏好/613 C.4  静态子博弈完美均衡/615 C.5  不稳定均衡/618 C.6  广义纳什讨价还价解/622 C.7  纳什规划/623 参考文献/627 对法、权利和自由的规范分析 总序 中文导读 上篇 权利和决策 第1章 对权利的形式化分析 1.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性 2.杰博式自由悖论 3.一个对社会选择方法的批评 4.权利和效果 5.权利和博弈型 6.道义逻辑 7.研究的问题及框架 第2章 行动道义逻辑:语言 1.行动和主体 2.弱行动命题 3.真势模态 4.强行动命题 5.意向 6.行动的四种类型 7.道义模态 第2章  形式化表述 第3章 行动道义逻辑:语义学 1.模型结构 2.一个例子(第一部分) 3.真值条件 4.有效性 第3章 形式化表述 第4章 行动道义逻辑:集体行动者 1.集体行动者 2.“行动道义逻辑:的语言 3.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4章 形式化表述 第5章 效能函然和逻辑系统 1.效能函然 2.一个例子(第二部分) 3.效能和真 4.C1和D1有效性 5.C2和皿有效性 6.桥梁原则 第5章 形式化表述 第6章 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 1.康格的分类 2.个人权利的类型 3.集体权利的类型 4.强个人权利的类型 5.权利结构 第6章 形式化表述 第7章 自由主义和常规的决策制定 1.行动的私域 2.最弱意义的自由主义的条件 3.社会状态 4.自由主义的悖论 第7章 形式化表述 第8章 自由主义和构成性的决策制定门 1.自由关系 2.构成性决策程序 3.构成性自由主义的条件 4.构成性决策制定的自由主义悖论 下篇 法律化约主义和自由 第9章 化约主义和对制度的分析 1.导言 2.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化约主义 3.阐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博弈论 4.新制度主义与制度 5.新制度主义与化约主义 6.结论 第10章 法律体系,权利和法律一政治博弈 1.导言 2.博弈论和权利 3.法律政治博弈 4.法律效力和法律体系 5.法律效力和宪政问题 6.法和化约主义的制度理论 7.法和法律化约主义的制度理论 第11章 法定自由:概念和内涵 1.导论 219 2.自由概念以及三元结构 3.法定自由:行为人 4.法定自由:约束条件 5.法定自由:目标 6.阻止措施与干预措施 第12章 选择自由 1.导论 2.简单计数规则 3.偏好简介 4.自由与偏好 5.相似性与相异性 6.单调性和技术变迁 第13章 法律自由的条件 1.导言 2.对经验性自由的卡特式度量 3.策略与机会集 4.对法定自由的一种度量和几个问题 5.强单调性和占优 6.占优和平等 7.优选化法定自由 第14章 法定自由的价值 1.导论 2.价值的类型 3.参数环境下自由的特定价值 4.理性偏好与总的特定价值 5.法定自由可能具有的价值耗散 6.消极回避的自由 7.策略环境下自由的特定价值 8.稳定性、有效性和法定自由的非特定价值 附录原子式权利的类型 参考文献 社会契约演化论 总序/1 前言/1 致谢/1 第一章 性别与公正/1 第二章 承诺/27 第三章 互助/55 第四章 关联的惯例/75 第五章 涵义的演化/95 后记/122 参考文献/128 术语对照表/146 自然正义 1 道德科学 /1 1.1 演化伦理学 /3 1.2 恶意诽谤 /4 1.3 社会契约 /6 1.4 稳定 /10 1.5 效率 /13 1.6 公平 /25 1.7 改革 /31 2 讨价还价 /35 2.1 现实中的讨价还价 /37 2.2 会面博弈 /38 2.3 议价问题 /40 2.4 纳什讨价还价解 /43 2.5 效用的人际间比较 /46 2.6 社会指数 /49 2.7 功利主义的讨价还价解 /50 2.8 平等主义的讨价还价解 /53 2.9 功利主义对平等主义 /55 2.10 强制实施 /56 2.11 文化的演化 /57 2.12 毫无意义? /61 3 主义之争 /63 3.1 甚嚣尘上 /65 3.2 经验主义 /66 3.3 自然主义 /74 3.4 相对主义 /83 3.5 还原主义 /92 3.6 不要灰心! /95 4 均 衡 /99 4.1 发明对与错 /101 4.2 玩具博弈 /102 4.3 合作与冲突 /103 4.4 混合策略 /107 4.5 囚徒困境 /109 4.6 多重均衡 /116 4.7 纳什要价博弈 /125 4.8 超越均衡行为 /128 5 互 惠 /131 5.1 针锋相对 /133 5.2 无名氏定理 /136 5.3 惩罚 /141 5.4 谁来监管监管者? /145 5.5 突发现象 /147 5.6 令人厌恶的行为 /152 5.7 所有人的自由? /156 6 责 任 /159 6.1 善、正当和适当性 /161 6.2 权利 /163 6.3 乔装打扮 /166 6.4 道德责任 /167 7 亲缘关系 /175 7.1 同情心 /177 7.2 亲缘选择 /178 7.3 社会性昆虫 /183 7.4 修正汉密尔顿规则? /188 7.5 学习得到一个均衡 /191 7.6 家庭的扩展 /193 7.7 助人为乐 /194  8 同理心 /197 8.1 同理心偏好 /199 8.2 感同身受 /200 8.3 效用 /204 8.4 人际间的效用比较 /211 8.5 同理心偏好的演化 /217  9 黄金法则 /223 9.1 古今圣贤 /225 9.2 狩猎者和采集者 /227 9.3 机制设计 /235 9.4 黄金法则的一个起源? /241 9.5 强制实施 /247  10 功利主义 /251 10.1 约翰?哈森伊 /253 10.2 空中吊车? /255 10.3 至善 /257 10.4 政治的合法性 /258 10.5 原初状态的讨价还价 /261 10.6 社会演化 /268 10.7 功利主义的正义如何运作 /270 10.8 一个食物共享的例子 /273 10.9 亲戚关系 /274 10.10 功利主义有何不可? /277 11 平等主义 /279 11.1 原罪 /281 11.2 平等 /281 11.3 罗尔斯的差别原理 /284 11.4 幻想中的硬币 /286 11.5 公平的社会契约 /290 11.6 平等主义如何可能 /296 11.7 无信任的交易 /298 11.8 社会指数和情景 /302 11.9 市场 /308 12 有计划的分权 /311 12.1 第三条道路? /313 12.2 辉格党原则 /314 12.3 为什么分权? /318 12.4 为什么要计划? /320 12.5 设计一种社会机制 /324 12.6 改革一个社会契约? /329 12.7 未尽的事业 /332 12.8 一个完美的共和国? /336 权利、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 中译序 中文版序 第二版引言 第一版前言 1.自发秩序 1.1 经济学与自发秩序 1.2 公共品难题 1.3 政府的局限 1.4 道德的视角 2.博弈 2.1 博弈的思想 2.2 重复博弈 2.3 效用 2.4 对称博弈的均衡 2.5 非对称博弈的均衡 2.6 对称博弈中的演化稳定策略 2.7 非对称博弈中的演化稳定策略 2.8 惯例 3.协调 3.7 交通博弈 3.2 何种惯例 3.3 凸显性 3.4 社会生活中的惯例 4.产权 4.1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4.2 鹰-鸽博弈 4.3 消耗战 4.4 分割博弈 4.5 鹰-鸽博弈中的产权惯例 4.6 分割博弈中的产权惯例 4.7 消耗战中的产权惯例 4.8 扩展博弈 4.9 守诺博弈 4.A 附录:带有“信心程度”的非对称消耗战 5.占有 5.7 十讼九胜 5.2 博弈结构中的非对称性 5.3 凸显性与占有 5.4 平等 5.5 模糊性 5.6 生物演化的证据 6.互惠 6.7 囚徒困境 6.2 扩展囚徒困境博弈中的互惠 6.3 惩罚和补偿 6.4 演化偏爱互惠吗 7.搭便车者 7.1 搭便车与囚徒困境 7.2 互助博弈 7.3 雪堆博弈 7.4 公共品博弈 7.5 惯例是脆弱的吗 7.A 附录:囚徒困境博弈、雪堆博弈和公共品博弈中的针锋相对策略 8.自然法 8.1 作为自然法的惯例 8.2 惯例的违反 8.3 为何他人的预期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8.4 惯例、利益与预期 8.A 附录:有关自然法的霍布斯理论中的互惠 9.权利、合作与福利 9.7 同情与社会福利 9.2 合作的原则 跋 A.1 演化 A.2 突出性 A.3 语言 A.4 权力 A.5 惯例竞争 A.6 互惠的演化 A.7 规范预期和惩罚 A.8 怨恨和道德 A.9 我们所处的立场 注释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