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公教师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中公版 2020

中公教师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中公版 2020

  • 字数: 56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 出版日期: 201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00448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2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5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本书在编写上秉承“契合考情”的标准。
全书共八章内容,即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和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研究,在书中设置经典真题、备考锦囊、本章精选习题等板块。经典真题把知识点的讲解和命题方式结合呈现;备考锦囊帮助考生理解常考知识点或难以立即的知识点;本章精选习题选取难度适中、契合真题的练习题,满足考生学练结合的需要。

目录
教育知识与能力应试攻略(1)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6)
考点聚焦(16)
考点梳理(16)
一、教育的概念(16)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6)
三、教育的基本形态(17)
四、教育的属性(17)
五、教育的基本功能(20)
六、教育的起源(22)
七、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23)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7)
考点聚焦(27)
考点梳理(27)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根本任务(27)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7)
三、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1)
四、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34)
五、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35)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6)
考点聚焦(36)
考点梳理(37)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7)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38)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39)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40)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41)
考点聚焦(41)
考点梳理(42)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42)
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42)
三、人的发展规律(42)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45)
五、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47)
六、教育与人的个性化形成(51)
第五节教育制度(51)
考点聚焦(51)
考点梳理(52)
一、教育制度概述(52)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53)
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54)
四、我国当前的学制(55)
五、发达国家学制的改革与发展(55)
六、义务教育制度(56)
第六节教育目的(57)
考点聚焦(57)
考点梳理(57)
一、教育目的概述(57)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60)
三、我国的教育方针(61)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62)
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64)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67)
考点聚焦(67)
考点梳理(67)
一、观察法(67)
二、调查法(68)
三、历史法(70)
四、实验法(70)
五、行动研究法(71)
本章精选习题(72)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76)
考点聚焦(76)
考点梳理(76)
一、课程的概念(76)
二、课程的类型(76)
三、课程理论流派(80)
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82)
考点聚焦(82)
考点梳理(82)
一、课程目标(82)
二、课程内容(83)
第三节课程设计与开发(86)
考点聚焦(86)
考点梳理(87)
一、课程设计(87)
二、课程开发(87)
第四节课程实施与评价(88)
考点聚焦(88)
考点梳理(88)
一、课程实施(88)
二、课程评价(89)
第五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90)
考点聚焦(90)
考点梳理(90)
一、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90)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90)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90)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92)
本章精选习题(96)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100)
考点聚焦(100)
考点梳理(100)
一、教学的概念(100)
二、教学的意义(100)
三、教学的任务(101)
第二节教学过程(101)
考点聚焦(101)
考点梳理(102)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102)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观(102)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102)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03)
五、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07)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08)
考点聚焦(108)
考点梳理(109)
一、备课(109)
二、上课(110)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11)
四、课外辅导(112)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12)
第四节教学原则(113)
考点聚焦(113)
考点梳理(114)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114)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14)
第五节教学方法(119)
考点聚焦(119)
考点梳理(119)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119)
二、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19)
三、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125)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25)
第六节教学模式(126)
考点聚焦(126)
考点梳理(127)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127)
二、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127)
三、国外的主要教学模式(128)
第七节教学组织形式(129)
考点聚焦(129)
考点梳理(129)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129)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129)
三、新型教学形式(132)
第八节教学策略(133)
考点聚焦(133)
考点梳理(134)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134)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134)
第九节教学评价(136)
考点聚焦(136)
考点梳理(136)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和功能(136)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137)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137)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138)
五、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139)
第十节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141)
考点聚焦(141)
考点梳理(141)
一、当代世界教学改革的理念(141)
二、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142)
三、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142)
本章精选习题(143)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认知过程(148)
考点聚焦(148)
考点梳理(148)
一、感觉(148)
二、知觉(150)
三、注意(154)
四、记忆(159)
五、思维(166)
六、想象(173)
第二节学习与学习理论(174)
考点聚焦(174)
考点梳理(175)
一、学习概述(175)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78)
三、认知学习理论(183)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87)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87)
第三节学习动机(190)
考点聚焦(190)
考点梳理(191)
一、学习动机概述(191)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92)
三、学习动机的理论(194)
四、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99)
第四节学习迁移(201)
考点聚焦(201)
考点梳理(202)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202)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202)
三、学习迁移的理论(204)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206)
五、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207)
第五节学习策略(207)
考点聚焦(207)
考点梳理(208)
一、学习策略概述(208)
二、认知策略(208)
三、元认知策略(210)
四、资源管理策略(211)
第六节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212)
考点聚焦(212)
考点梳理(212)
一、知识的学习(212)
二、技能的形成(217)
本章精选习题(220)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226)
考点聚焦(226)
考点梳理(226)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226)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26)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27)
四、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228)
五、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229)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230)
考点聚焦(230)
考点梳理(230)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230)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32)
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235)
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236)
考点聚焦(236)
考点梳理(237)
一、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237)
二、中学生意志的发展(244)
第四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246)
考点聚焦(246)
考点梳理(247)
一、人格概述(247)
二、人格的结构(249)
三、认知风格(252)
四、人格发展理论(254)
第五节中学生能力的发展(258)
考点聚焦(258)
考点梳理(258)
一、能力的概念(258)
二、能力的分类(258)
三、能力结构理论(259)
四、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及影响因素(260)
第六节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262)
考点聚焦(262)
考点梳理(262)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262)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262)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262)
四、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63)
本章精选习题(264)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268)
考点聚焦(268)
考点梳理(268)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268)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268)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269)
四、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272)
第二节学校心理辅导(273)
考点聚焦(273)
考点梳理(273)
一、学校心理辅导概述(273)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275)
第三节压力与挫折(278)
考点聚焦(278)
考点梳理(278)
一、压力(278)
二、挫折(279)
本章精选习题(281)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一节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284)
考点聚焦(284)
考点梳理(284)
一、品德的概念与结构(284)
二、道德发展理论(286)
第二节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289)
考点聚焦(289)
考点梳理(289)
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89)
二、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290)
三、影响态度和品德发展的因素(291)
四、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292)
第三节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293)
考点聚焦(293)
考点梳理(294)
一、德育的概念(294)
二、德育内容(294)
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296)
考点聚焦(296)
考点梳理(297)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297)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297)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98)
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300)
考点聚焦(300)
考点梳理(301)
一、中学德育原则(301)
二、中学德育途径(305)
三、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306)
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309)
考点聚焦(309)
考点梳理(309)
一、生存教育(309)
二、生活教育(310)
三、生命教育(310)
四、安全教育(310)
五、升学就业指导(310)
本章精选习题(311)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节班集体与班级管理(316)
考点聚焦(316)
考点梳理(316)
一、班级与班集体(316)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316)
三、班级群体(319)
四、班级管理(321)
第二节课堂管理(322)
考点聚焦(322)
考点梳理(322)
一、课堂管理概述(322)
二、课堂气氛(326)
三、课堂纪律(327)
四、课堂问题行为(330)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334)
考点聚焦(334)
考点梳理(334)
一、班主任概述(334)
二、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36)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337)
第四节课外活动(339)
考点聚焦(339)
考点梳理(340)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与意义(340)
二、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形式(340)
三、课外活动的特点(342)
四、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342)
五、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343)
第五节教师心理(344)
考点聚焦(344)
考点梳理(345)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345)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349)
三、教师的成长心理(351)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353)
本章精选习题(356)
附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节选)(35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62)
摘要
    教育知识与能力应试攻略
     一、考情分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中学统考科目二的考试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所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教育管理的素养。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八个部分。
     从近年统考的真题来看,考试题型基本稳定,分为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四种题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题型、题量、分值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题型题量/道每题分值/分总分/分合计/分
     单项选择题21242150
     辨析题4832
     简答题41040
     材料分析题21836
     二、题型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等几个部分。在历年考试中,单项选择题题量为21道,所占分值为42分,占总分值的28%。每个部分单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和题量分布如下。
     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部分的历年考点分布。
     模块2019下2019上2018下2018上2017下2017上2016下2016上考查题量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11120210~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22222311~3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10200100~2
     教育与人的发展111031010~3
     教育制度011001110~1
     教育目的111011010~1
     题量总计576585755~8
     从2016—2019年的真题统计结果来看,该部分的考点有以下规律。
     (1)总体来看,该部分在单项选择题中的考查题量为5~8道,题量较多,是单项选择题的重点考查部分。
     (2)具体来说,“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模块,涉及众多国内外有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和教育思想,几乎是历年考试的必考内容,在部分年份的考查量达到了3题。
     [例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2019下半年真题)
     a.《学记》b.《论语》
     c.《大学》d.《中庸》
     [解题思路]《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大约成文于我国战国末期。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问题的重要著作。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肯定了“中庸”是道德行为的高标准。
     故本题选a。
     2.中学课程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课程部分的历年考点分布。
     模块2019下2019上2018下2018上2017下2017上2016下2016上考查题量
     课程概述111101110~1
     课程目标与内容000011000~1
     课程设计与开发0001000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10010010~1
     题量总计221222121~2
     从2016—2019年的真题统计结果来看,该部分的考点有以下规律。
     (1)总体来看,该部分在单项选择题中的考查题量较少,但至少会考查1题。
     (2)具体来说,该部分的高频考点集中在“课程概述”这一模块,常考点为“课程的类型”。
     [例2]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2019下半年真题)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解题思路]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古老、使用范围广的课程类型,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古代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分科目设置的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如杜威在他创办的学校中开设的烹调、缝纫、金工、木工等课程,都是活动课程的具体体现。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我国初中阶段设置的科学、艺术、人文与社会等课程均属于综合课程。
     融合课程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原来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例如,将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
     故本题选a。
     3.中学教学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教学部分的历年考点分布。
     模块2019下2019上2018下2018上2017下2017上2016下2016上考查题量
     教学过程101110000~1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000001000~1
     教学原则000000010~1
     教学方法000001100~1
     教学模式000100000~1
     教学策略000000100~1
     教学评价101000110~1
     题量总计202212320~3
     从2016—2019年的真题统计结果来看,该部分的考点有以下规律。
     (1)总体来看,该部分在单项选择题中的考查题量较少,但也有部分年份的考查数量达到了3题。
     (2)具体来说,“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模块是该部分的常考点。
     [例3]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2019年下半年真题)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
     [解题思路]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题干中,王老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的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查、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
     标准性评价常用于体育教育中,是运动动机培养的一种手段,指教练员、教师以排名次的方法给学生打分。其在此题中为干扰项。
     故本题选a。
     4.中学生学习心理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生学习心理部分的历年考点分布。
     (续表)
     模块2019下2019上2018下2018上2017下2017上2016下2016上考查题量
     模块2019下2019上2018下2018上2017下2017上2016下2016上考查题量
     认知过程221121231~3
     学习与学习理论111101000~1
     学习动机200100110~2
     学习迁移000101000~1
     学习策略010010100~1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000010100~1
     题量总计542443542~5
     从2016—2019年的真题统计结果来看,该部分的考点有以下规律。
     (1)总体来看,该部分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题量为2~5道,题量较多。
     (2)具体来说,“认知过程”模块几乎是历年考试的必考内容,考查题量为1~3道。
     [例4]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2019下半年真题)
     a.无意注意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解题思路]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题干中,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小鸟吸引,这种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属于无意注意。
     b项无意后注意为干扰项。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例如,教师常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特殊形态的注意。例如,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就属于有意后注意。
     故本题选a。
     5.中学生发展心理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生发展心理部分的历年考点分布。
     模块2019下2019上2018下2018上2017下2017上2016下2016上考查题量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000000010~1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010100000~1
     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103110000~3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111111111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000000100~1
     题量总计224321221~4
     从2016—2019年的真题统计结果来看,该部分的考点有以下规律。
     (1)总体来看,该部分在单项选择题中的考查题量为1~4道,题量较多。
     (2)具体来说,“中学生人格的发展”模块几乎是历年考试的必考内容。另外,近年来“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这一内容的考查频率有所上升,在2018年下半年的试题中的考查量达到了3题。
     [例5]谢晶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兴奋不已;会议结束后,当听到几个同学议论“她有什么了不起,你看她长得那个样”时,她又很快陷入靠前苦恼之中。谢晶的表现典型地反映了中学生情绪的哪种特点?()(2019下半年真题)
     a.两极性b.不平衡性
     c.阶段性d.爆发性
     [解题思路]中学生的情绪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以及心境化和持久性等特点。
     两极性是情绪显著的特点,它是指情绪在性质、紧张度、强度、激动程度等方面的对立状态。题干中,谢晶受到表扬时,兴奋不已;面对同学的议论时,又靠前苦恼,其情绪出现了强烈的反差,反映了谢晶的情绪具有两极性。
     不平衡性和阶段性均为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属于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爆发性是指一旦激起中学生某种性质的情感,他们的情绪就容易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
     故本题选a。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