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密度与强度

城市密度与强度

  • 字数: 14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396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大量城市的观察,发现了两个值得深入学习的案例:一个是东京,无论城市密度还是强度都是全球城市中优选之一;但在高密度建成环境下,商业街区充满活力,住宅区舒适宁静,生活服务十分便捷,交通虽然拥堵但可以接受。另一个是新加坡,国土面积700多平方千米,容纳人口超过500万,不仅拥有城市所必须的各类设施,还承担了国家职能和国际功能,城市与自然空间有机结合,在岛中央保留了大片绿色开敞空间和集雨区,其宜居的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为全世界所公认。这两个案例,虽然都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但城市常见的“城市病”并不十分突出,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哪些因素会对城市密度与强度产生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研究了国内外大量的样本案例,也对城市发展历程中有关密度与强度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进而形成了本书的研究框架与主要思路。
目录
01概述
1.1从密度与强度角度分析城市空间利用的适宜性
1.2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小结
02认识绿色发展的城市密度与强度
2.1与自然山水相协调
2.2体现区位和功能价值
2.3与绿色交通体系相适应
2.4具有凝聚力的公共服务中心
2.5保持街区活力与文化传承
2.6形成舒适的微气候环境
2.7合理评价城市的密度与强度
小结
03以适宜的密度与强度营造舒适宜人空间
3.1划定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促成绿色城市格局
3.2实施差异化土地利用引导价值很优化的空间
3.3组织高效交通形成可达性与宜居性平衡的空间
3.4营造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彰显密度与强度特色
3.5推行精细化品质化建设提升人的空间感受
3.6引入新技术适应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小结
04建立有效的城市密度与强度引导机制
4.1合理有效的引导形成适宜的密度与强度
4.2分层次分区域实现城市多样化引导
4.3重视配套机制的制定与实施
小结
05案例
5.1东京:站城一体
5.2新加坡:高强度下的宜居城市建设
5.3广州:快速公交实现绿色交通
5.4深圳:城市密度与强度引导和管控
5.5新北川:兼顾安全与自然
5.6都江堰:双限双减,双提双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