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郑国史
字数: 3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作者: 吴爱琴
出版日期: 2020-01-01
商品条码: 9787030586353
版次: 1
开本: B5
页数: 29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郑国(公元前806-前375年),姬姓,始于西周晚期周王室分封在陕西华县的郑邑,后随周王室东迁中原,侵吞弱小,在新郑立国。郑国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诸侯国。春秋初年,郑国凭借与周王室最近的血缘关系,国君继续连任周王室卿士,常以王命讨不庭,在周王朝逐渐式微的年代,率先揭落了王室的神圣面纱,开启了春秋称霸的先河,被视为春秋小霸。但之后其迅速陨落,沦为大国争夺讨伐的对象,于战国初年便为韩国所灭,成为中小国家中较早灭亡的一个,个中原因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郑国史》以郑国发展过程为主线,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再现了郑国辉煌又屈辱的历史,分析了其表象后的深层原因,并和其他小国相映照,揭示了弱肉强食大时代背景下小国的悲惨命运。
另外,《郑国史》还挖掘、研究了郑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郑国是当时华夏文明的优选代表,对中原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郑国史》适合从事历史及考古研究的专业人员及对中国古代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吴爱琴,女,河南省遂平县人。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文物馆馆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服装史、考古与文物等方面的研究。
出版专著《先秦服饰制度形成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考古视野下辽夏金元服饰演变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主持重量项目“开封朱仙镇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特色研究”“河南汤阴五里岗战国墓地考古发掘”2项。另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2项,参编学术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丛书序
绪论
一、郑国的小霸
二、郑国的衰落
三、郑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
四、郑国的文化
五、郑国的灭亡
第一章 郑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桓公友受封
一、郑桓公受封背景
二、郑桓公其人
三、郑的性质
四、郑的地域
第二节 郑的东迁
一、东迁的原因
二、东迁计划的制订
三、东迁计划的实施
第三节 新郑地文化溯源
一、裴李岗文化
二、有熊之墟
三、祝融之墟
四、夏商时期的都邑
五、春秋以前新郑地的国与邑
第四节 郑国的发展
一、武公之略
二、武公灭郐
三、武公灭虢
四、武公灭胡
第二章 郑国的强盛与小霸
第一节 郑庄公克段
一、郑庄公出世
二、段受封于京
三、庄公克段于鄢
第二节 郑国与周王室
一、周王室的衰微
二、周郑交质
三、周郑交恶
第三节 郑与中原诸侯国
一、郑齐结盟
二、郑与鲁许
三、郑与宋卫陈蔡
第四节 春秋初年的晋楚
一、晋之内乱
二、楚之初兴
第三章 郑国的动乱与衰落
第一节 郑国的动乱
一、郑国的权臣
二、昭厉争国
三、郑厉公复位
第二节 齐楚争衡与郑国
一、齐楚争衡
二、齐楚召陵之盟
三、郑国背齐向楚
四、郑人齐盟
五、宋襄公试霸
六、郑国附楚
第三节 中衰的郑国与王室
一、郑虢勤王
二、郑人人滑
三、周襄王避难于郑
四、周郑关系实质
第四章 晋楚争霸与郑的倒伏
第一节 晋国称霸晋秦争郑
一、晋楚城濮之战
二、郑间秦晋之盟
三、秦晋由同盟至对抗
第二节 晋楚争郑楚建霸业
一、晋楚对郑的争夺
二、郑国背晋附楚
三、郑国摇摆战略
四、晋楚?之战
五、楚庄王称霸
第三节 晋楚分霸诸侯弭兵
一、晋重图霸业及服郑
二、晋楚抗衡分霸
三、诸侯国初次弭兵
四、晋楚鄢陵之役
五、晋楚拉锯争郑
六、诸侯国再次弭兵
第四节 郑对小国的继续威逼
一、郑对许的逼迫
二、郑对陈的征伐
第五章 七穆专政与郑国的灭亡
第一节 七穆政治的形成
一、郑国世卿的兴起
二、七穆专权
三、七穆的外争
四、七穆集团的内斗
五、七穆政治的特点
第二节 子产与郑国
一、子产内政
二、子产改革
三、子产外交
四、后世评子产
第三节 郑国的灭亡
第六章 郑国的政治与外交
第一节 郑国官制、田制与军制
一、郑国官制
二、郑国田制
三、郑国军制
第二节 郑国的法律
一、郑国成文法
二、邓析及《竹刑》
三、邓析的法律辩护
第三节 郑国的外交
一、春秋初期的强硬策略
二、大国争霸时期的唯强是从
三、子产执政争取平等外交
四、春秋末年的武力征讨
第七章 郑国的城邑与疆域
第一节 郑国的都城
一、都城营建
二、城址形制
三、都城结构
四、祭祀遗址
五、手工作坊
六、居住区、仓
七、墓葬区
第二节 郑国的城邑
一、文献记载的城邑
二、考古发现的城邑
第三节 郑国的疆域
第八章 郑国的农工与商业
第一节 郑国的农业
一、种植业
二、农业工具
三、农业技术
四、饲养业
第二节 郑国的手工业
一、铸铜业
二、制陶业
三、制骨业
四、织染业
第三节 郑国的商业
一、春秋时期的商业
二、郑国商业便利条件
三、郑国商业市场
四、郑国商人
五、郑国货币
第九章 郑国的思想与文化
第一节 郑国的思想
一、坚守周礼
二、为政以德
三、施民以仁
四、人本观念
第二节 郑国的文学
一、诗歌《郑风》
二、郑人赋诗
三、郑人辞令
四、郑国的文学名人
第三节 郑国的音乐
一、郑声、郑音、郑风
二、郑声之淫
三、郑声之征
四、郑国乐器
参考文献
附录1 郑国君主世系图
附录2 春秋形势图
附录3 郑国大事年表
后记
摘要
绪论
郑国是周代一个极具特色的诸侯国,始封于西周晚期,后随周王室迁居中原腹地而立国。春秋初年,身为中小国家的郑国,势力发展迅猛,突破周代对诸侯国的禁制建立三军,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常聚积王室和他国军队,以王命讨不庭,挟天子以令诸侯。郑在周王朝逐渐式微的年代,率先挑战王权,开启了春秋称霸的序幕,被视为春秋小霸。郑国小霸局面是短暂的,郑庄公之后,郑国实力迅速衰落,在大国崛起后沦为强国争夺讨伐的对象,开始了与强者结盟的介居生存模式,战国初年为韩国所灭,成为春秋中等国家灭亡较早的一个,个中原因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一、郑国的小霸
郑国强盛于春秋初年的郑武公、郑庄公时期。首先,郑国从郑桓公开始就与周王室关系密切,桓公为周宣王之弟,故桓公及武公都深得周王的信任,担任周王朝的卿士。这为郑国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其可以周王室的名义讨伐不公,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桓公为郑国长久大计谋划,制定郑东迁计划,乃东徙其民,寄孥与贿于虢、郐等十邑,皆与桓公之威望及武力有关。郑武公娶于申,而申国为周平王之母国,是周平王继位的强力推动者,郑与周王室的关系更进一步。平王东迁之时,郑武公派兵护送有功,郑成为东周王室的依靠对象,同时郑武公兼任平王卿士,政治地位显赫。其次,东迁后的周王室虽然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名分还在,是郑国东迁后发展的靠山。郑武公继承郑桓公开创之基业,凭借与周王室的血缘及姻亲关系,利用王朝卿士身份开疆拓土,歼灭弱小。郑武公先后灭掉郐、虢等十个国邑,掠取虎牢关以东大片原本王畿的土地,在稠密的中原诸国间开辟出生存之地,实现了郑的东迁,并乘机灭胡国,侵占其土地,打通向外扩张的通道,完成了从畿内采邑向列土诸侯身份的转变,为郑国的繁盛和后世子孙创下了不朽业绩。再次,郑国疆域在今河南省中部一带,大约包括今郑州市区及周围县市,南到许昌北部,西南至平顶山一部分,对东迁后周王室的都城洛邑形成半包围之势,扼守诸侯国与周王室联系的东西交通要冲,东方诸侯国如宋、齐、鲁、蔡、陈、杞等,与京城的道路都要经过郑地,这在郑国国力强盛之时无疑是其称霸的一个地利条件。最后,郑的第三任国君郑庄公是极具才能的人物,继君位后平定国内叛乱,对外制定了得当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联合东方大国齐,结成牢固同盟;争取鲁、陈等国,达到瓦解敌对的宋、卫、鲁、陈同盟之目的。郑庄公继续兼任王朝卿士,掌握军队,经常集结周王室、郑国及其他诸侯之军讨伐不庭诸侯,开启了诸侯征伐的先例。
诸侯的强大必定会影响、挑战周王的权威。周平王任命虢国国君担任王朝卿士试图分割郑庄公卿士之权,压制其嚣张气焰。郑庄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不满,质问周平王,周平王畏惧,矢口否认,为了表明友好,周、郑交质,矛盾暂得平息。周桓王继位后,终得分卿权于虢公,郑庄公恼怒,以“取温之麦”“取成周之禾”回敬周王室,周、郑矛盾逐步升级,最终于鲁桓公五年(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战争。周王集结蔡、卫、陈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国势力正盛,双方战于?葛,周桓王中箭战败负伤,随同被射落的还有王室的尊严。?葛之战是郑国军事力量的显现,郑国强盛达到很好。战后其他诸侯国都惧怕郑国,争相与郑交好。于是郑国挟持周室,会盟诸侯,败北戎,救齐国,郑庄公率先成为春秋初期的小霸主,有代周王执天下之势。
二、郑国的衰落
郑国的强盛是短暂的,郑庄公死后,郑国迅速陨落,笔者分析其有如下原因。
第一,郑庄公死后诸子争位,成为郑国骤衰的直接原因。公子忽、公子突均具才能而争夺君位,掌权的异姓卿大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公族对君位有觊觎之心,那么异姓卿族对君位则无责任之心。庄公时期的公子段拥强势试图谋位而被铲平,从此庄公放心任用异姓卿大夫,导致异卿掌握大权。在拥立新君问题上,异姓卿大夫接近暴露了私心,为自己利益随意废立。祭仲废昭公立厉公,又废厉公迎昭公;高渠弥则杀昭公,又伙同祭仲立子?,立郑子婴。郑国陷入君位频替的动荡中,最后厉公复位,局势才得到控制,但此时四面大国先后崛起,郑国小霸局面已经不再。
第二,郑国的地理位置框定了郑国,使其难有大的作为。郑国地处中原腹地,四周诸侯国密布。西邻周王室,使其不可能向西发展,其他几面则邻宋、鲁、卫、曹、陈、蔡、许等,郑国东迁之时,借助王室兵力灭掉了郐、虢等十个势力薄弱的小国,打拼出面积并不算小的立国之地,但对周围与其实力、面积相当的国家(如卫、鲁、宋等),郑并不具有撼动之力,即使在一代枭雄郑庄公时期,也只是暂时灭掉小国许(后其趁郑国内乱又复国)。同时,郑与周围诸多国家同为周王朝分封的华夏诸侯国,血缘上有天然的亲近,理念上又同样秉承华夏文化灭国不绝祀的传统。因此,虽然矛盾有加,但郑国也只是征伐令其臣服而没有灭国之念,并不能像楚国那样怀有虎狼之心,吞并而使其成为楚国之县。反观成为春秋霸主的国家,如齐、晋、楚、秦等,则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对背后夷、狄、戎、蛮的歼灭似乎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因而极力扩展,使得疆土广阔。司马迁总结说,“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确实如此。
第三,郑国实力所限,不具有与大国争衡的能力。郑国疆土不大,属于中等国家,之所以能在春秋初年小霸诸侯,主要凭借的是其与周王室的近亲关系。周王朝当时余威尚在,各诸侯国都敬其三分,再加上郑国三代国君俱任周王朝卿士,朝廷大员在诸侯中自然高出一等。于是,郑国在精明很好的郑之三公领导下雄极一时。但郑国强盛的因素是不长久的,随着周、郑关系的恶化,郑庄公去世,诸子争位,郑国元气大伤,因国小力弱,难以再度迅速恢复。春秋时期,其他国家也有公子争位现象发生,如晋国、齐国、楚国等,它们也一度中衰,但只要经过改革和重新调整,便又能积聚强大的力量。因此,一个国家若要称霸长久,必须要有广阔的国土、发达的经济,春秋霸主莫不如此。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