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掌中瑰宝 鼻烟壶珍品鉴赏

掌中瑰宝 鼻烟壶珍品鉴赏

  • 字数: 23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金涌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513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一本书展现清华院士珍藏400多只鼻烟壶珍品 2家传不少国内罕见、可媲美故宫藏品的鼻烟壶精品首次公开
内容简介
中国鼻烟壶小巧精致,秀丽可爱,体现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等丰富内涵。本书分瓷质、玻璃质、玛瑙质、玉石质、金属质、有机材质、内画彩类等,对七大类400多只珍品鼻烟壶一一鉴赏。书中鼻烟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观之赏心悦目,读后令人难以忘怀。更有部分珍品可手机扫描二维码看视频,在悠扬的古琴曲中360度全方位欣赏难得一见的精品鼻烟壶。
目录
引言
1瓷质鼻烟壶
初始代用瓷瓶及单色釉鼻烟壶
青花彩鼻烟壶
粉彩瓷鼻烟壶
刻瓷堆花鼻烟壶及其他
2玻璃质鼻烟壶
单色玻璃鼻烟壶
搅胎玻璃鼻烟壶
金星与洒金玻璃鼻烟壶
刻花玻璃鼻烟壶
套色/贴色玻璃鼻烟壶
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其他玻璃瓶壶
3玛瑙质鼻烟壶
缠丝玛瑙鼻烟壶
影子玛瑙鼻烟壶
巧雕玛瑙鼻烟壶
镶嵌玛瑙鼻烟壶
玛瑙内画鼻烟壶
4玉石质鼻烟壶
白、青白玉质鼻烟壶
翡翠质鼻烟壶
水晶质鼻烟壶
其他宝石质鼻烟壶
5金属质鼻烟壶
银质鼻烟壶
铜胎画珐琅鼻烟壶
铜胎掐丝(起线)珐琅鼻烟壶
其他金属胎质鼻烟壶
6有机材质鼻烟壶
鹿角牛角鼻烟壶
象牙及骨类质鼻烟壶
竹木质鼻烟壶
匏、漆质鼻烟壶
其他类鼻烟壶
7内画彩鼻烟壶
水晶胎内画鼻烟壶
玻璃胎内画鼻烟壶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引言 16 世纪初,哥伦布第二次抵达美洲大陆,发现美洲人种植、食用烟草,作为提神醒脑、去瘟除病的手段,用法是如槟榔在口中咀嚼,随即将烟草种植技术和食用方法传播到了欧洲。欧洲上流社会认为嚼食烟草行为不雅,可能引发口腔癌症,所以改把烟草烘烤,磨成细粉,添加冰片、麝香、玫瑰、檀香等各种香料发酵,再密封于蜡丸中陈化,经数年至数十年后,改使用吸闻方式,味道可是酸、膻、糊、豆、甜等数种,认为是一种高雅嗜好,并深受王公贵族青睐。 烟草经日本或由欧洲教会在16 世纪传入中国,17 世纪明代中国福建已有烟草种植,1738 年崇祯皇帝曾下令禁烟草,但未能认真执行。据资料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首次南巡时,在江宁(南京)接见西方传教士毕嘉和汪儒望时,二人把从西方带来的珍贵礼物献给皇帝,其中就有鼻烟。鼻烟首先在皇室和大臣中流行,18 世纪后扩散到民间,认为鼻烟能发汗、镇痛、防感冒等。王士祯《香祖笔记》一书写于康熙癸未(1703)、甲申(1704)年间,记载说“今世公卿士大夫下逮舆隶妇女,无不嗜烟草者,田家种之连畛,颇获厚利”,1943 年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写道:“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所叙难免有夸张之嫌,但可见有一部分人已上瘾,鼻烟已盛行于世。 人们认为闻鼻烟姿态优雅,逐渐成为一种社交媒介,宾主之间可相互敬奉自己口味的鼻烟,并欣赏彼此的鼻烟壶,作为社交谈资。鼻烟壶渐成为取宠皇帝、巴结权贵、夸财逗富、显示身份的物件,所以一个人收藏的鼻烟壶可有数十、数百个之多。 欧洲人把鼻烟生产流通时放入大玻璃瓶,中国人称大金花,小金花,在分装、携带、食用时放入鼻烟盒内。在中国认为容易使烟草洒落、受潮、结块、香气挥发等,不如用小瓶装更为方便,便将小瓶称之为鼻烟壶。 大量鼻烟壶的制造,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宫成立宫办玻璃厂,特别是清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达鼎盛时期,宫廷设立“造办处”和“御窑厂”等御用生产作坊。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写道,鼻烟“以玻璃为瓶储之,瓶形象,种种不一,颜色亦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鼻烟壶的日常设计生产常有皇帝过问,在“万寿”“元旦”“端午”三大节日,还要精造一批鼻烟壶,以备皇帝赏赐之用,如乾隆二十年(1755)在承德避暑山庄赏赐群臣,一次生产鼻烟壶500 件。各地官员也争把本地特产烟壶进贡给皇帝,由此可见鼻烟壶生产量大,民间对鼻烟壶的广泛使用,也加速了鼻烟 壶的发展。据《养心殿造办处》记载,雍正三年“由总管太监张起麟呈交”,雍正传旨“尔等照此鼻烟壶画下样来,嗣后如做鼻烟壶照此样烧造”可见宫廷鼻烟壶,皇帝已亲自参与并审定督造。 乾隆年间,无论是鼻烟壶的种类、数量还是工艺水平,均已达到了优选峰,后世常称为“乾隆工”,精妙绝伦,视为典范。60 年内所制鼻烟壶无数,涵盖了所有材料和品种、式样,也无奇不有,色彩缤纷,除继承前朝品种外,还创造出掐丝珐琅、雕瓷、描金刻花玻璃、雕漆、竹木牙角等品种,风格从以前的淳朴简约向繁华高贵方向发展。 清朝皇帝喜爱鼻烟壶,也可在绘画中体现,如《道光帝喜溢秋庭图》,无论道光皇帝携后妃、子女在庭院中赏花嬉戏或手摇羽扇小憩,皇帝都手握鼻烟壶,悠然自得。 俗话说“上有所行,下必效之。”许多王公大臣纷纷效仿。嘉庆四年(1799)和珅府邸抄家发现有2390 件鼻烟壶,可见一斑。 现存早期宫廷鼻烟壶为金属胎珐琅类、玻璃类、玉石类、牙角类等,装饰图案有花卉、花鸟、山水、人物、动物等,各种制法有画、刻、套雕、镶嵌等。 但到嘉庆(1796—1820)后,宫廷鼻烟壶制作从数量、质量来看,不断下降,精品减少,而民间鼻烟壶生产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晚清民国初年创造出“内画鼻烟壶”,开创了一个新主流品种。虽然鼻烟已被淘汰了,但鼻烟壶的鉴赏绵延至今。 鼻烟壶的艺术水平在中国达到登峰造极,集中国绘画、书法、镶嵌、制瓷、琢磨、模造等传统技艺于方寸之间,世界一枝独秀,所采用的装饰,多有吉祥、富贵、长寿、仕途顺畅等寓意。鼻烟壶为中外人士所喜爱,在很长一段时间大量精品鼻烟壶流向国外,英、日、美等国都有很多有名的鼻烟壶收藏家,如美国的史密斯夫人、佩里夫人、卡姆曼博士、梅耶女士、奥德尔先生等,他们还出版了很多专著,如佩里夫人的《中国鼻烟壶——收藏家的学习和机遇》、史密斯夫人的《古代中国鼻烟壶藏品目录》,他们还创建了中国鼻烟壶收藏协会和举办专场拍卖会,如1968 年美国的中国鼻烟壶协会衡量会员有500 多人,新加坡牛车水鼻烟壶学会十分活跃。2011 年佳士得“小有洞天——J & J 鼻烟壶珍藏”专场拍卖会连创佳绩。近年来精品鼻烟壶有回流趋势。 鼻烟壶经过几百年来的演变,已成为中国工艺美学独特创造的缩影,它集外形优美,艺术表现力强,制造用材丰富,制造技艺精良,创意翻新等诸多优点于一体,尽管体积娇小,但方寸之间把微型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鼻烟壶被称为“中国掌中瑰宝”当之无愧,在世界工艺美术界独树一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