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缘起与实相——唯识现象学十二讲

缘起与实相——唯识现象学十二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倪梁康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7889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切佛法,均可归于缘起与实相。而佛教思想,尤其是在传统中国与日本传布的佛教学说,均由缘起说和实相说两大系统组成。当代佛学大家吕澂和于凌波都曾撰有“缘起与实相”的论文,刻意说明两者关系。前者示明:“佛家的实相说常和缘起说连在一起,主要从缘起的现象上见出真实的意义即实相”;后者强调:“中道、真如、实相,即是法性——即是缘起法的实性。”就此而论,缘起是实相,实相是缘起。初看起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的清晰可感的张力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化解。与此类似的做法是中国古代的“易经”:变化的真理,以及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史)与真理(哲学)的统一。现象学和佛教的深层次的关联在本书中得到了阐明。
目录

第一讲 赖耶缘起与意识发生
第二讲 唯识学中的“二种性”说及其发生现象学的意义
第三讲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第四讲 唯识学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
第五讲 从现象学角度看佛教因明中的遮诠问题
第六讲 最终意识与阿赖耶识
第七讲 宗教经验与般若现象
第八讲 观·物――唯识学与现象学的视角
第九讲 玄奘《八识规矩颂》的思想背景与思想内涵
第十讲 王肯堂及其《八识规矩集解》
第十一讲 胡塞尔与佛教
第十二讲 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
附录 瑜伽行派的现象概念 〔日〕司马春英/著 倪梁康/译
引用文献
各讲文章来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