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中国小说批评史

当代中国小说批评史

  • 字数: 26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程光炜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467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小说60年的历史进程,如果以价值建构和史实面貌特征为标准,应划分为“社会主义时期”(1949-1976)、“社会主义调整期”(1977-1991)和“后社会主义时期”(1992-2015)三个阶段,它们有前后传承的历史关联,也表现出文学自身的独特性。传统的小说批评史通常采用“以史带论”的史学观和分析模式,这种模式当然有历史感和说服力,但也容易抑制小说批评史的独特性,尤其容易忽视批评的主体性和极其生动丰富的细节。本书的特色,是想把当代小说批评史从整全性的“大历史”中凸现出来,把理论思考和叙述的全部分量压在它上面。通过对各个时期的不同的“小说批评圈”活动实践的分别叙述和分析,来展现“批评圈”对“小说史”的整体性的思考。本书拟以“小说批评圈”对当代小说史渗透和介入的过程为总体线索,串联起批评与小说的关系,并把这种串联看作充分彰显批评主体性的批评家如何以“文学的方式”微调与大历史的关系,通过批评观念和实践重新建构起今天人们所知道的“这个当代小说史”的。
作者简介
程光炜,男,文学博士,1956年12月生,江西省婺源县人。1991年以前在湖北师范学院任教。1992年师从武汉大学陆耀东教授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文学艺术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期刊主编。
目录
导言当代文学中的“批评圈子”
上编重绘时代地图(1949-1976)
第一章小说批评的意图
第一节解放区批评圈
第二节萧也牧现象的周边
第三节《我们夫妇之间》引起的争议
第四节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第二章赵树理评论的兴衰
第一节“赵树理的方向”
第二节赵树理评价的起伏
第三节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关系的紧张
第三章农村题材小说
第一节题材的划分
第二节地域的分布
第三节李准、马烽、王汶石小说的评论
第四节柳青《创业史》的评论
第四章革命战争题材小说
第一节革命战争题材的缘起
第二节《红日》《红旗谱》和《红岩》的评论
第三节怎么看孙犁小说的美感
第四节关于《青春之歌》的争执
第五章其他小说的评论
第一节工业题材小说的批评
第二节解冻小说之评价
第六章大连会议与“中间人物论”
第一节会议前后
第二节茅盾支持的“中间人物论”
第三节疾风骤雨中的邵荃麟
第七章“”时期的小说评论
第一节时代风潮的来袭
第二节1972年后小说的转暖
第三节(《金光大道》和《虹南作战史》
第四节《朝霞》热与“地下文学”潜流
第五节历史交替点上的《机电局长的一天》
中编历史的漩涡(1977-1991)
第八章新时期的小说批评
第一节北京批评圈对王蒙、张洁和张贤亮的意义
第二节知青运动与知青小说
第三节有关“伪现代派”
第四节批评视野中的汪曾祺小说
第五节路遥小说及其批评
第六节北京“双打”批评家
第九章小说探索浪潮中的批评家
第一节“杭州会议”与寻根小说
第二节上海作协与两所高校
第三节上海批评圈与先锋小说
第四节上海批评圈与其他小说
第五节《钟山》及新写实小说批评
下编修复中的前行(1992-2018)
第十章20世纪90年代社会转型中的小说批评
第一节张承志再评价
第二节“王朔现象”的争端
第三节《马桥词典》批判事件
第四节《废都》批判事件
第五节《丰乳肥臀》批判事件
第十一章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评论
第一节学院派批评的兴起
第二节女性小说评论
第三节“60后”作家评论
第十二章长篇小说的评论
第一节贾平凹小说的评论
第二节莫言小说的评论
第三节王安忆小说的评论
第四节余华小说的评论
第五节陈忠实《白鹿原》的评论
第六节其他作家的小说
第十三章21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70后”“80后”作家的评价
第二节其他作家的评论
第三节“80后”批评家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