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岁月思絮

岁月思絮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朱典淼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76433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个人随笔集,内容包括谈立身修养、谈文艺欣赏、谈教育成效等,共分为四辑:(1)“人生感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人的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2)“艺文赏析”,阐述文艺鉴赏的相关问题,剖析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3)“美苑寻芳”,对美学领域中相关问题,作通俗的诠释。(4)“教坛思得”,探讨很好的教育理念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
目录
人生感悟
从鲁迅书房里的一副对联谈起
民族气节重于泰山
大写的人字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人
一份不同凡响的遗嘱
季羡林的婚姻往事
立德为先
知识就是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记住自己的根
让理想照耀前程
世间不可无伯乐
庞涓的教训
天道酬勤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世上最怕“认真”二字
不可藐视草根
坚持就是胜利
幽默是智慧的体现
赞“不拘一格降人才”
性格决定命运
浅谈人的主体性
谦受益,满招损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培养群体意识
善于识破伪装
挫折为人生之良药
身居下层而不坠其志
艺文赏析
一字千金
留有余地
“四两拨千斤”——谈细节描写
心有灵犀一点通——谈艺术欣赏与生活体验
淡极始知花更艳——试论相反相成的艺术表现手法
“知人论世”与“顾及全篇”——谈文学作品的分析
文质相彰——谈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
乎凡之处见精神——略谈文学题材的开掘
杜诗中的反接法
诗味辨析——学习唐诗札记之一
诗情鉴赏——学习唐诗札记之二
《原诗》的艺术辩证思想
慷慨激昂的咏怀力作——曹操《观沧海》赏析
田园生活的清新写照——孟浩然及其《过故人庄》
咏雨的经典好诗——杜甫及其《春夜喜雨》
曲折有致的抒情名诗——李商隐及其《夜雨寄北》
千古咏月之绝唱——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凄婉的人生感叹——秦观及其词作
别开生面的一首新诗——读胡适的《一念》
劝人惜时的妙文——简评朱自清《匆匆》
声情并茂的采莲曲——介绍朱湘及其诗作
史学家的游记名篇——翦伯赞及其散文《内蒙访古》
洋溢着爱国激情的感人作品——艾青及诗作《我爱这土地》
情深意切的悼亡佳作——宗璞及其力作《哭小弟》
“语文”中的文学因素
艺术的辩证表现
文学真实性四题
关于文艺的“源”与“流”
文艺作品应当跳动着生活的脉搏——学习马克思文艺思想札记
“宁食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谈文艺的性
美苑寻芳
“美”的定义难定夺
美,在于发现
美是自由的象征
美在对比中显现
和谐与美
情感在审美中的作用
各美其美意味深
朦胧美的艺术魅力
思而得之其乐无穷
通感的艺术表现力
方寸之内乾坤大
也谈美和美的创造
展示美的有效方法
教坛恩得
办好教育,为兴国之要务
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培育创新精神
教育无小事
兴趣是优选的老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教育公平”之我见
润物细无声
“孟母三迁”的启示
克服懈怠
面向社会办好教育
有效倾听是成功教育重要的一环
家书抵万金
家训的指针作用
家风对子孙后代的深远影响
后记
摘要
    从鲁迅书房里的一副对联谈起
     许寿裳是鲁迅朋友圈中交往颇深的友人。他的故乡在绍兴赵家坂,与鲁迅有长达35年的交谊。在日本留学时,鲁迅进了东京弘文学院江南班,结识了浙江班的许寿裳,两人一起跑书店,交流人生感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许寿裳先行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务长。数月后,鲁迅亦返回故里,经许寿裳推荐,在师范学堂得到了一份教职。此后,两人过从甚密,视为知己。鲁迅逝世后,许寿裳曾发表多篇回忆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为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史料。
     《亡友鲁迅印象记》,是许寿裳先生回忆挚友鲁迅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又鲁迅在北平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寓屋书室,所谓“老虎尾巴”者。壁上挂着一副他的集骚句,请乔大壮写的楹联,其文为:望崦嵫而勿迫;恐鹣鸠之先鸣!这表明格外及时努力,用以自励之意。
     据许寿裳介绍,鲁迅对屈原十分敬重,他所作旧体诗:
     一枝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全首用骚体,表明鲁迅对屈原及楚辞十分尊崇和赏识。
     鲁迅书屋中的这副集句联,来自屈泉的《离骚》。上联是:“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意思是:我希望赶车的羲和,停止挥动马鞭,让太阳慢些落山。下联是:“恐鹈鸪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思是:我担心鹈鸩发出啼叫,让百花不再开放。
     鲁迅特意将《离骚》中的相关诗句,集成对联,挂于书屋,勉励自己不浪费时光,奋发工作,在有限的光阴中,做更多有益于社会之事。
     鲁迅是这样想的,亦是这样做的。他虽然仅活了五十余年,却留下了煌煌十六卷文集。据介绍,鲁迅每晚均睡得很迟,经常在深夜阅读报刊及书籍,准备来日撰写文章。
     时光是人生优选的财富,人唯有在有限的时光中,发挥优选的效能,方可造福于社会。因此,珍惜光阴,勤奋工作,应是每一个人推荐的品格。有则民谚这样描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心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只是期待着明日,懒于付之于行动,那么,一切将会成为泡影。唯有辛勤的劳动,才会迎来福祉。
     法国有名的思想家伏尔泰曾出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是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时间。
     的确,时光总是不断地流逝。它会让勤奋的人,创造出辉煌;而对那些不珍惜时光的人,却让他们一无所获。
     鲁迅先生生前,有人称他为“天才”。鲁迅幽默地回答:我哪里是什么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工作上。他生前就是这样工作、工作,不停地工作。珍惜时光,耕耘不辍。这就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成功的诀窍。
     民族气节重干泰山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气节的民族,将历史上曾涌现过的那些不忘初心、恪尽职守、无私无畏、尽忠殉国的义士,视为民族英雄,视为人生楷模,千秋万代,对之顶礼膜拜,如屈原、苏武、岳飞、史可法、文天祥、方以智和齐白石等,就是人们终生效法的榜样。
     屈原,被认为是最有民族气节的一位大诗人。他一生不朽的亮点是对理想的不倦追求。他的政治理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率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主张举贤任能,立法富国,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他在诗篇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密切关注楚国的命运,同情楚国人民的不幸遭遇,对自己生长的故土,对楚地的山川草木,满怀依恋的深情,至死也不愿离开,他的这种崇高的赤子之心,是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身为三阊大夫,常想为国分忧,却不得理解,且常遭陷害与打击。即使在险恶的环境中,仍坚持初心,一刻也未动摇报国之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未悔。”“芳菲而难夸兮,芬至今其犹未染。”最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悲愤地自沉汨罗江。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