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经验 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践为例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经验 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践为例

  • 字数: 33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陈玮 等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442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历程、做法、成效、亮点及经验,展望和规划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巩固提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历程篇,全面回顾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程;实践篇,梳理总结海西州及所属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冷湖行委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做法;成效篇,从人心凝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等方面盘点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取得的主要成效;风采篇,对创建过程中涌现出的示范单位、优选人物的风采进行多角度展示;经验篇,对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经验提进行炼总结;展望篇,进一步规划和展望海西州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战略思考――以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优选区为例
一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优选区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 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优选区的实践探索
三 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优选区的主要经验
四 优选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 进一步做好创建工作的战略思考
第一章 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历程概述
一 海西州经济社会基本概况
二 海西州民族宗教基本概况
三 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实践历程
第二章 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实践探索
一 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做法
二 海西州州直机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做法
三 各市(县、行委)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做法
第三章 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的主要特色
一 明确“13578”创建思路
二 实施“十大示范”创建工程
三 创建“三点一线”“一基十面”城镇民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四 三创新“十站”“1+X”“六大工程”寺院服务管理模式
五 推行“34566”“平安细胞”社会治理创建模式
第四章 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成效
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显著,推动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二 民生事业节节攀高,开启了各民族群众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三 社会环境持续和谐稳定,构建了具有海西特色的治藏稳藏新模式
四 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形成了各民族和睦发展的新气象
五 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不断发展,促进了宗教和顺和美的新局面
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七 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展现了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作为
第五章 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经验
一 必须把民族工作融入大局,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推进
二 必须把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筑牢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家园
三 必须持续不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四 必须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确保民族政策贯彻落实
五 必须把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核心,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六 必须把各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加大培养选拔任用的力度
第六章 海西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主要启示
一 党的领导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基础
二 健全机制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前提
三 依法治理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保障
四 坚持发展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必然要求
五 改善民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最终目的
六 改革创新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不竭动力
第七章 海西州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展望
一 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贯彻中央和省委对创建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
二 强化教育引导,建设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共有精神家园
三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四 树立法治理念,切实推进海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五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六 注重同创同建,构筑民族团结进步一体化创建大格局
七 加强党的领导,为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