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武陵山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与治理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武陵山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与治理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 字数: 25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谭贤楚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030620095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位于武陵山腹地的湖北恩施州"为个案,坚持"守正出新"的原则,借鉴国内外近期新研究成果,展开对武陵山农村贫困的综合研究,其主要内容涉及到:①提出研究假设,客观描述民族山区农村贫困的基本状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②阐述武陵山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由此探讨其形成机理;③通过制度化的社会参与机制,提出了"贫困人口-政府-社会"协同的农村贫困治理基本框架;⑤贫困现象只有达到一定的"度"才可成为社会问题,政府应承担治理贫困的主要责任。与国内外同类书籍相比,其突出特点在于将贫困问题的演进与治理回归到现实社会运行之中,基于社会运行的动态视角,来探讨贫困问题的演变、解决与治理,可丰富贫困问题研究的理论。
目录
序言(朱力)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贡献
第四节 本书布局
第二章 武陵山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概况——基于恩施州的调查
第一节 调查县市的基本概貌
第二节 贫困人口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与类型
第三章 武陵山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武陵山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与模型
第二节 武陵山农村脱贫的影响因素与模型
第四章 武陵山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
第一节 什么是贫困的形成机理
第二节 武陵山农村贫困的具体成因——基于恩施州的调查
第三节 武陵山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探究
第五章 武陵山农村贫困的治理机制
第一节 治理机制的内涵
第二节 治理机制的运行原则
第三节 治理机制探究
第六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附录
附录一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节选
附录二 湖北巴东野三关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节选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