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认知符号学 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

认知符号学 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

  • 字数: 33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瑞典)约伦·索内松(Goran Sonesson)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543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兴起的两个重要的跨学科倡议中,认知科学和符号学占据了重要地位。二者都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影响深远,却各有所长。符号学长于建构精致的理论,而认知科学则更擅长提供经验性研究方法。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认知符号学”经历了创建、独立发展等多个阶段,它整合了认知科学与符号学的跨学科方法优势。目前,认知符号学已成为一个多学科领域,汇集了多种视角、理论、方法和成果,并涵盖了符号学、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和观念。这些观念反映了人类文化区别于与其他物种的根本特征。认知符号学历经多次重铸,其内涵也因每次“再发现”学术语境而有所不同。认知符号学在这些历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瑞典隆德大学研究者早年就特别关注图像与格式塔等问题,并考察其与语言的异同。从这一问题出发,他们又延伸出对儿童在符号使用方面的兴趣,进而扩展到人类符号源头的演变。
作者简介
约伦·索内松,教授,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符号学系主任,国际视觉符号学会秘书长,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所主任。国际知名图像符号学家、符号现象学家、认知符号学/语言学家、言语姿势符号发生学专家,多个国际符号学、语言学重要期刊的终审人和编委会成员。
胡易容,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战略传播方向博士后出站。从事多年品牌形象策略与实践工作。他在多个学术机构具有兼职,其中之一就是瑞典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目录
导论:符号与意义的探寻
上篇 现象学与意义理论
Ⅰ.来自胡塞尔讲台的视野:现象学在认知符号学中的角色
一 引论
二 认知符号学的构建
三 从方法论到本体论认识论
四 走上胡塞尔的讲台:启蒙运动传统中的现象学
Ⅱ.分支的自然史:现象学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的研究进路
一 从胡塞尔到皮尔斯
二 范畴、结构与符号三分
Ⅲ.超越“文化的悲剧”:在认识论和交往之间
一 符号学科学的认识论
二 交往以及基础现象(Basisphenomane)的状况
三 关于传播的三种科学:修辞学、阐释学、符号学
Ⅳ.从模仿的角度看拟态到模拟性:关于像似性的普遍理论的思考
一 从像似性到像似符
二 初始和次生像似符
三 像似性的两个特别:从拟态到模拟性表演
下篇 文化、传播与演化
Ⅴ.生活世界:文化的认知符号学
一 生活世界的描画
二 深入生活世界:从我群世界(Homeworld)到异世界(Alienworld)
三 历史的沿革
四 论心灵的相遇
Ⅵ.关于对人类(以及少许其他动物)合宜的研究的新思考
一 符号、意义与感知域
二 替代物及系统论
Ⅶ.文化演化:通过(部分)其他方式作为进化的延续的人类历史
一 文化作为进化中的“大错误”
二 文化作为性选择
三 多层级选择理论
四 自然与文化进化
五 扰乱战术的悖论
Ⅷ.文化符号学视野下全球化的三种情境
一 文化符号学要素
二 全球化的三种情境
Ⅸ.符际间性分类法管窥
一 基本符号过程内部的“翻译”
二 语言之间:翻译与符号翻译
三 不同的符号资源之间
四 在相同的符号资源之内
五 “转导”的其他含义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