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明传

王明传

  • 字数: 4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戴茂林,曹仲彬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436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扶植下,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着统治地位,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抗战时期,他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他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甚至著书立说攻击中国共产党和。
作者遍访曾与王明共事或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士,融通学界多年来有关王明的研究成果,对他的一生做了客观的描写,让读者近观王明的跌宕人生,品评王明的功过是非。
目录
引子
第一章国内求学(1904-1925)
家世
念私塾
入小学
上“三农”
进“商大”
参加中国共产党
组织“豫皖青年学会”
第二章留苏受宠(1925-1929.3)
执着赴苏
初露锋芒
米夫的翻译
王明教条宗派的形成
“江浙同乡会”事件
“第二条路线联盟”
宣扬城市武装暴动
所谓“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由来
第三章回国渐起(1929.3-1930.7)
下派基层
博得芳心
上调《红旗》报
力主“武装拥护苏联”
批判“取消派”
号召工人武装暴动
剖析新军阀混战
被捕违纪
在全国总工会
与“左”倾异曲同工
第四章上台掌权(1931.1-1931.10)
与争锋
向中央发难
抛出《两条路线》意见书
倡办秋阳书店
米夫亲自来华扶植
六届四中全会上台
发起“反右倾”斗争
推行“左”倾教条主义
离沪赴苏
第五章坐镇国外(1931.11-1937.11)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清算旧账
再版《两条路线》
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发出“王康指示信”
起草《八一宣言》
出席共产国际七大
与国民党代表接触和谈判
转向右倾
第六章抗战归来(1937.11-1938.9)
踏上延安的土地
十二月会议上提出“新方针”
出任中共长江局书记
三月会议上再占“上风”
出席首届国民参政会
片面强调“保卫大武汉”
武汉全家大团圆
第七章整风岁月(1938.9-1945.4)
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转折
负责妇女工作
在整风运动中
所谓的“谋害事件”
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两面态度
第八章法制工作(1947.3-1950)
出任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
出席七届二中全会
负责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
《关于王明同志的决定》
孟公府2号轶事
第九章去苏未归(1950.10-1974)
第一次赴苏就医
再次赴苏治病
“”的冲击
《中共五十年》的出笼
《王明诗歌选集》的出版
附录1王明年谱简编(1904-1974)
附录2王明著述目录索引(1925-1980)
附录3王明诗歌目录索引(1913-1974)
附录4关于王明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考证
附录5六届四中全会前后有关王明研究的几则史实辨析
再版后记
摘要
     家世 1904年5月23日,王明出生于当时的安徽省六安县六区金家寨镇下码头。 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归属,王明应是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双石乡码头村人。相传金家寨街区兴建于唐朝末年,古名“金钗镇”。据地方志记载,至明末清初之时,“金钗镇”被通称为“金家寨”。 金家寨位于安徽、河南交界之地,街西首墙上立有六安、商城、固始三县界碑,故有“鸡鸣听两省,狗吠闻三县”之称。这个皖西边陲的小镇,周围山高岭峻、依山傍水、关寨环列,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金寨县有六支主要山脉,两条主要河流。小有名气的史河、淠河即发源于此,贯穿全境。金家寨在史河上游张弓山下,以狮子岭头为界,分上下码头两个街区。金家寨盛产竹、杉等山货和铁、炭等,史河下游的商家经常带着粮、盐等日用品来收买山货。 1918年,14岁的王明曾作七律一首,描述金家寨当时的货运情景。诗曰: 金家寨立史河边,住户商家人数千。 悬剑张弓峰对峙,狮头猫洞岭相连。 毛牌月月来盐米,山货年年出竹杉。 鸡犬声闻三县乐,谁分皖省与河南。 金家寨历史尽管悠久,但正式设县,则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的事。1932年11月,国民党政府将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三县和河南的固始、商城二县的边境地区之一部,划归一起,建立了以当时驻军将领卫立煌名字命名的“立煌县”。金家寨作为立煌县政府所在地,改称为“金寨镇”。抗日战争时期,“立煌县”一度成为安徽省临时省会所在地。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解放了金家寨。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又以原县政府所在地金寨镇命名,将“立煌县”改为“金寨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寨县人民政府仍设在金寨镇。1954年3月,这里的人们在热情高涨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运动中开始了一项重大工程——修建梅山水库。到1956年4月梅山水库建成时,有着悠久历史和动人传说的金寨镇已是汪洋一片,不复存在了。 王明出生于金家寨,他的籍贯应是现在的安徽省金寨县。不过,王明真正的祖籍却是安徽省泾县云岭村。清朝的某一年,这里洪水泛滥,乡村受灾,王明高祖父陈世学和高祖母吕老太无法生存,遂拖家带口投奔到金家寨吕老太的哥哥家来。吕老太的哥哥当时开个小染房,生活还过得去。他们便在吕老太哥哥的帮助下,暂时在金家寨安顿下来。 陈世学在金家寨住了一年多,听说云岭村灾情过后生产恢复,便不顾病体,要领着家人返回故里。可是,长期的奔波使陈世学在返家途中一病不起。吕老太埋葬了陈世学后,只得又带着孩子们返回了金家寨。从此,王明家系就在金家寨繁衍生息起来。笔者在云岭村查到了“陈国世系图”和几个支谱,上面记载:春秋战国时,胡公满,封为陈国,遂姓陈,传了79世。 王明的曾祖父陈应义,生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陈亨锡,就是王明的祖父。 陈亨锡,号毓亭,是一位私塾先生。他擅长书法,精于裱糊,也算是一位乡村才子。但他没有田产,仅以教书为生,无法满足家人的生活需求。所以,陈亨锡曾与五家亲友合伙开过一个小香铺,以此来补贴生活。 王明祖母曾氏,是河坪丁家堡人。她生有五男三女,其中老大陈聘之,就是王明的父亲。 王明的父亲陈嘉渭,字炳森,号聘之,1877年农历八月十九日生。他小时读过三年私塾,但由于生活艰难,身为长子,只好在15岁时辍学,到离家25里地的胡家店子“陈庆号”当学徒。陈聘之在学满三年后,又回到金家寨下码头帮助父亲开香铺。陈聘之做生意倒算有了“学历”,但在与五家合伙开的小香铺中,仍然只能充当小店员的角色。 1897年,20岁的陈聘之娶喻幼华为妻。 喻幼华,号淑连,1880年生于金寨的张家畈村。她个子虽小,眼睛也有些近视,却是一位善良、能干、贤惠的乡村妇女。自己不太识字的喻幼华却积极培养子女读书识字。1924年,她还建议陈聘之办了个女子学校,专门招收那些无门读书的女子。喻幼华招收了几十名女学生,自任女子学校校长,陈聘之为副校长兼教员。黄启仁、张育才、陈觉民、陈绍炜等都曾在该校任教。 当时,女子读书是不被允许的,妇女出任校长更是大逆不道。喻幼华办学招来了众多非议。王明四叔陈云溪是位封建卫道士,他坚决反对哥嫂办女子学校,扬言要进行破坏。于是,喻幼华整日拄着拐棍在校门前守卫,使他们没敢来捣乱。 1958年,王明为纪念母亲喻幼华,写了名为《大娘校长》的诗文。诗曰: 陈氏祠开女学堂,大娘校长半文盲。 手持拐杖门前站,保护师生打痞氓。 鄂豫皖苏区建立后,喻幼华担任女子小学校长并从事其他妇女工作。她时常跋山涉水,到处动员妇女帮助苏区政府和红军,做了一些对革命有益的工作。 母亲喻幼华对王明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了母亲矮个子的血统,而且受母亲的教诲,一贯勤勉好学。母亲创办女子学校14个春秋后,1938年,王明也在延安兼任了中国女子大学校长。 陈聘之为人淳朴,喜欢主持公道,热心助人。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