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闪亮的名字 "灿若星辰浙大人"之奋斗篇
字数: 27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9-01
商品条码: 978730819588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5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闪亮的名字:“灿若星辰浙大人”之奋斗篇》对浙江大学部分曾获省级以上劳模和国家荣誉称号的优选老师进行全方位素描,通过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展现浙大人求是创新、爱国奋斗的精神;感受榜样的力量,体会这些闪亮名字的高尚情操。这些新采写的内容是以往有关浙大的书籍中所没有的,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浙大的了解。
目录
玉汝于成,核农之子――访1978年“全国优选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得者陈子元
心中少年依然在――访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汪桶生
“小经验”发挥大作用――访1979年“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高静之
从“两弹一星”的幕后英雄到百年学府的辛勤园丁――访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唐孝威
“这辈子在激情和努力奋斗中度过,真是值了”――访1982年“浙江省劳动模范”、1989年“全国优选工作者”称号获得者郑小明
数学天地闻斯雷――访1985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王斯雷
手术台上的“老匠人”――访1985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孙进
做好教学这件“大事”――访1986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余象煜
“农”情岁月难忘怀――访198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夏英武
“福尔摩斯”老教授――访1987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徐英含
与蜂语者乐――访1989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何俊华
于无路处开路――访1990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叶关荣
人生四字:勤奋豁达――访1993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陈小亚
蜜蜂精神的践行者――访199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陈盛禄
为学校科研发展铺路搭桥――访199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胡建雄
为学生洗烧瓶的院士――访1995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沈之荃
做中国眼科的领跑人――访1995年“全国优选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姚克
甘做脱贫致富路上的铺路石――访199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江家余
“80”后教授的三重身份――访1998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顾伟康
致力研究数的学科――访199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林正炎
挑战肝移植世界难题――访1999年“浙江省劳动模范”、2000年“全国优选工作者”称号获得者郑树森
奋斗的人生结出灿烂的果实――访200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卫
在ICU与时间竞速的“跑者”――访200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方强
改革创新,他一直在路上――访2004年“全国教育系统优选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俞庆森
医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希望――访200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黄河
像煤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访2005年“全国优选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岑可法
“这辈子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儿”――访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金建祥
为生命多开一扇窗――访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彭淑牖
“娜”样的精彩――访2012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获得者杨小娜
把“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访2014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朱利中
“生命不能等待”――访2015年“全国优选工作者”称号获得者金静芬
用行政法眼看世界――访2015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郑春燕
一心一意为了“心”希望――访2016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王建安
为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访2016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者苏德矿
大学老师的快乐会一直伴我到老――访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杨德仁
一个人,长入了泰顺群山中――访2016年“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汪自强
勇攀眼科领域高峰――访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姚玉峰
从实验员到机器人学科带头人――访2017年“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熊蓉
第二故乡上的科技新奇迹――访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武建伟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壤中铸魂育人――访2019年“好看高校辅导员”称号获得者王玉芬
与“煤”为伍,乐在其中――访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高翔
附录:其他获奖人简介
后记
摘要
仲夏时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偏东北位置上的一处独立建筑,砖红窗明,格外漂亮。“核农所”,楼前石上的三个红色大字标明了它的身份。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的杭州华家池畔,其前身是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2018年年底,恰值芳华60载,在紫金港校区西区落成、启用了核农所新大楼。
“没关系,没关系,我过来。”对于记者的劳模人物专访之约,创所人、如今95岁高龄家住华家池校区的陈子元先生慨然应允,并把见面地点就记者的方便定在了核农所新址。新大楼一楼有一间陈先生新的办公室,木柜里存放着一批珍贵的资料。就着老照片,他讲起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在中国核农学领域创造的多个第一,诠释了他作为一名“全国优选科技工作者”当之无愧的光荣:
组织创建我国农业院校第一个同位素实验室;
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咨询委员会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中国核农学第一位院士;
……
“今年我95岁了。从事核农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至今,以身许农成了我一辈子的事。”陈先生深情地说,回顾自己的科学生涯,真正取得成绩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后。而任何成绩都是党和人民培养、时代造就、集体奋斗的结果,“新中国核农学的兴盛发展,映射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图景。我为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而感到无比欣慰。”
“新中国成立时,我刚好升任讲师走上讲坛”
陈子元1924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宁波鄞县(今鄞州区),父亲是一位爱国实业家。1941年,他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并提前一年毕业。毕业后进入上海“四维化学农场”担任化学技师,成为“我国第一位从事无土栽培的科技人员”。后来农场停业,他返回大夏大学任教。
“1949年9月,新中国宣告成立前夕,我刚好升任化学系讲师,正式走上讲坛。”陈子元说。1951年,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等合并组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一年后,他调离华东师大,任苏州苏南蚕丝专科学校化学教研组组长、副教授。
1953年8月,苏南蚕丝专科学校并人浙江农学院。尽管也可以选择回上海工作,但师生情和事业心促使陈子元南下杭州,赴任浙江农学院化学教研组主任、副教授:“苏南蚕专大部分师生到了浙江农学院,师生们都希望我也去。浙江大学的地位也是要考虑的,浙江农学院刚从浙大分出来,它的蚕科实力全国第一,比一般大学要好。”
争当优选科学家,一次改变命运的学习
移师浙江农学院,陈子元认真地向老教师们请教,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把自己的化学专长与农业科学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凭借教材、教具创新成果,他荣获了1955年浙江省优选生产(工作)者称号。1956年2月,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浙江农学院第一个人党的高级知识分子。从此,他的人生志向更加明确:争当一名优选科学家。而1958年的一个特殊使命,给了他梦想成真的机会。
这年秋天,正在金华“下乡”的陈子元,被省委一纸调令紧急召回学校,派他带队去上海参加一次非同寻常的学习。
19世纪末,人类进入原子时代。随之降临的核能,既有毁灭性的威力,也可以“和平地”应用于核电、医学、农业等领域。1956年,在我国制定的第一个“12年科学发展规划”中,原子能和平利用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并位居首位。
当时,原子能和平利用,中国学习苏联。按照中苏协定,1958年11月,继在北京举办首展之后,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览会赴上海再展。同时,首次安排多名院士在内的16位苏联专家进行讲学,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专家讲习班”。中央非常重视这次高规格的“上海讲习班”,从全国各地组织精兵强将投入学习。
浙江学员20多人,来自4所学校,被分配在10个专业组进行学习培训。陈子元参加“同位素在农业上应用组”并担任组长。通过学习和训练,他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核素与核辐射技术在育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化学等方面的应用思路及方法。
为了“边学边干”迅速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广泛为生产实际服务,当年12月,他受命组建了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这是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院长金孟加兼任主任,陈子元担任副主任,主持工作。
“就这样,我从化学研究转向了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与核农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往昔,他颇为感慨。
P2-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