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小康中国发展口述史 我对中国有信心

小康中国发展口述史 我对中国有信心

  • 字数: 2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 作者: 胡雪琴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427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从过往报道中,选取了37篇人物文章集结成《小康中国发展口述史:我对中国有信心》,大部分都曾发表在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杂志,有5篇曾发表在《中国信息化》杂志。
目录
家国情怀篇
成思危:“中国股市还是会逐步上升”
刘源张:是质量工作救了我的命
马颂德:“863计划”经费申请两个亿批了100亿
赵华林:当好国家环境的“看家狗”
侯淅珉:1994年“城镇房改决定”出台始末
尹卓:解密中国航母
谢希仁:打造中国版卫星通信网
行业视角篇
孙家栋:“”也挡不住的“东方红一号”上天
杨乐:我第一次听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倪光南:用借垄断地位控制用户机器,我们有权说“不”
葛珂:WPS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刘汉元:中国人在多晶硅技术上打了一个了不起的翻身仗
吴坚忠:要给国人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
瞿晓铧:我们要做光伏产业模式转型的引领者
王炯辉:中国未来会成为全球地质勘查技术中心之一
熊群力:我们关停了200多家下属企业
尹同跃:自主品牌汽车将要到国际舞台上同台竞技
点滴关情篇
张志宽:奥运食品安全零事故是如何做到的
赵启正:浦东开发也“送礼”“请客”
林木声:“十二五”末,绿道网将覆盖广东全省
王郁昭:我为“包产到户”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
沈骥:我们一定能打赢灾后防疫这场硬仗
王敏正:我是挑战郎咸平的“穷市长”
张思民:解决中国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要靠本土医药企业
赵沁平:取消高考,教育将更不公平
程艺:要让人人、时时、处处得到优质教育
沈健:让江苏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
创业故事篇
禹作胜:从大邱庄走向美国纽交所
易贤忠:七喜上市后,我的责任更重了
曹杰:从古井到皖新
郑明明:我要把美丽送给广大的农村女同胞
刘小兵:我们这个软件在全世界都是最优选的
陈步亮:一辈子把这根管做好就OK了
张骥:21天诞生的中国软件奇迹
秦升益:点沙成金
刘用辉:不做大码头,要做百年老店
方秀:我的鲈鱼创业故事
摘要
     成思危:“中国股市还是会逐步上升” 十年一觉A股梦。2001年6月,上证指数优选点为2245点,而2011年12月16日,盘间大力度优惠2170点。中国股市跌跌不休,10年实现“零增长”,市场一片愁云惨雾。 2007年年初,当中国股市疯狂上涨时,成思危发出“盛世危言”,预警股市泡沫,此举遭到部分人士的激烈反对,“中国股市迎来了黄金十年,谁唱空谁就是罪魁祸首。”但事实胜于雄辩。 2011年12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前主席成思危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还是会逐步上升的,我对此坚信不疑。” 终结“圈钱市” 2001年,我应邀出席纳斯达克时代广场市场启用仪式时,发表演讲指出:“股市属于虚拟经济,天然存在泡沫,泡沫的膨胀与破灭造成股市的波动。但股市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我一直坚持这个看法。股市总是有熊市,也有牛市,即便在牛市和熊市中,也总是不断波动。 2012年,总体看来,经济下行,通货膨胀率不可能很快下降。估计GDP增速将低于9%,而通货膨胀率可能超过5%。期待股市有很大的上涨,是不太现实的。 作为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中国的股市是会逐步上升的。上升多少点不太好说,但近期股市点位应该快见底了吧。 股市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但中国的股市却让人“看不懂”,更被指责为“圈钱市”。2001年,我就为此写过一篇文章——《让股市恢复本色》。指出股市既有融资功能,也有投资功效,两者并举,不能偏废,但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的问题早就存在。有些上市公司被股民贬为“铁公鸡”,尽管盈利颇丰,但就是一毛不拔。迄今为止,这种问题尚未解决。 对上市公司来说,股市是以较低成本来融资的一种渠道,但对投资者来说,股市也是可以获取投资收益的场所。固然,股市有风险,但是上市公司的分红加上股票增值起码应该高于银行利息。否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更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纠偏。目前,证监会强制规定,上市公司要分红,就是一条有力的纠偏举措。 杜绝上市公司高管离职潮 每到岁末,上市公司会出现一股不小的高管离职潮,这种现象很糟糕。我曾经和深交所的同志讲,应该特别注意这种事。 第一,他离职就是对上市公司没有信心。既然上市公司宣传得这么好,那你为什么要离职?这里面可能有问题。第二,高管离职就是套现,套现套的都是股民的钱。按道理来说,作为公司高管,你没有把公司管理好,没有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你就先拿了大家的钱跑了,这从道义上来说,也不合适。 如何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对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应有严格的审计,对高管离职套现要有一定的规定,应该更严格规定高管股票禁售期。 除了禁售期外,应该不准一次大量套现。国外高管持股比例通常比我们低。我国有些高管还是当初的创业者,既是高管又是较大的股东,持股较多,套现金额就比较大。 我们应该有一系列针对性的制度设计,譬如,从高管持股比例、所持股票的禁售期以及套现时间都应该有一定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审计和评估。 地方政府的“最爱” 地方政府为什么对上市公司情有独钟?上市后如果业绩变脸,地方政府又会“逢死必补”,原因何在?中国股市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股市面世之初,采取了分配指标的方式。各地区、各部门都会被分配一些上市公司的指标。谁拿到了指标,谁就拿到了上市的通行证。地方政府就把这些指标分配给那些发展比较好,同时与地方政府关系比较密切的地方企业,这就是中国特有的地方政府与本地上市公司的不解之缘。 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地方政府与当地上市企业的关系逐渐规范,但上市公司的数量似乎成为某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标志性的数据。 上市公司的壳是很珍贵的资源,买壳上市要比企业申请上市容易得多,成本也会大幅降低。为此,地方政府不舍得放弃。有些上市公司业绩很差,或者出了问题,地方政府还是要保它。怎么保?其实,补贴问题还是比较小的,地方政府推出各种各样的资产重组,往往问题更大。这种现象是不公平的。投资者在亏损,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却拿着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高管拿着高薪。这种现象很不合理,中国应该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 要把坏孩子赶出去 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来看,企业退市很正常。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强迫退市,如果股票在股市表现太差,强迫退市。比如纳斯达克规定,某一只股票价格长期徘徊在1美元以下,就必须要退市。第二种是通过并购后退市。第三种是主动退市,有些企业不愿意再接受公众的监督而做出的自主选择。 但不管怎么说,退市制度是一定要有的,不把“坏孩子”赶出去,“好孩子”就长不大。股市鱼龙混杂,对股市发展是不利的。 怎样“把‘坏孩子’赶出去”?以前,我就提出中国应该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现在,证监会也强调这一点。退市要有一定的标准,但退市制度必须建立。 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