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构商业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重构

重构商业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重构

  • 字数: 1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作者: 熊超群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08089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数据、互联网+、生态圈、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关于商业未来的新名词层出不穷。传统企业面临重大挑战,科技倒逼技术升级,开拓商业新模式已成为商界人士的共识。
本书主要讲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商业转型变革的新趋势、新动向,用*新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为读者呈现出新时代新特色的商业发展模式,并充分探讨可落地的商业新思路为未来商业转型提供助力支持。阅读本书,希望对处于变革期迷茫的你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熊超群:中国成长型企业赢利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2005获亚太人力资源研究会及《财智》颁发“中国十大杰出培训师”。曾获得“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靠前杰出人物”称号。作者将欧美及日式经营管理中“人”与“市场”相关解决方案,结合中国实际,研发出适应本土企业的赢利解决方案,具有“思维独特、架构全面、易于吸收、附加值高”的特点。20年来他为中国本土57个行业中的700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培训服务,被业界誉为“中国成长型企业赢利导师”。他的培训课程被四川长虹一年内重复引进8次,受训学员超过千人。他是可口可乐的外请培训师,他先后三次训练中粮可口可乐销售人员,每次学员超过300人。2006年至2008年三年中,他的课程先后被深圳比亚迪引入内部训练达33次。出版著作有《3倍速执行力》(中信出版社)、《如何层层建立经营目标体系》(北大出版社)、《如何设计绩效管理方案》(北大出版社)、《如何100%完成目标任务》(北大出版社)、《管理其实并不难》(广东经济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大势所趋——要么重构,要么被购
产业互联网:一把瞄准时代的黄金手枪/2
产业互联网:重点是产业,不是互联网/7
产业互联网:优选制造业+现代服务业/11
拥抱产业互联网就是拥抱这个时代/16
第二章进退维谷——传统企业生存真相
过剩:从优胜劣汰到“优剩劣汰”/22
转型:有一种转型是揠苗助长/26
互联网:未来属于既懂产业又懂互联网的人/29
思维:先有思维突破,才有现实突破/36
第三章盈利模式——企业战略的原点
众说纷纭的盈利模式/40
模式是病根,也是优选的药/47
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重心/53
速度,速度,还是速度/56
变革中的盈利模式/59
第四章模式变革——新时代,新商业,新玩法
衰落的模式,变异的基因/64
可以微创新,就不必硬颠覆/68
迭代:从盲动犯错到主动试错/71
与时俱进,不做追赶时代的人/76
商业模式变革的要点/78
第五章人本主义——消费者开始宣示主权
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84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回归人性/88
卖货,不如兜售参与感/92
从互联网思维到区块链精神/96
从“渠道为王”到“产品为王”/100
免费是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103
粉丝就是生产力/107
第六章先利其器——产业工人与技术工具
从生产资源到合伙人/112
传统企业“触网”三部曲/117
大数据形而上,小数据形而下/120
云计算、云结点、云思路/124
傻瓜产品与极简主义设计/128
流量、体量与分量/132
好产品会说话/135
第七章无限关联——万物互联,万物赋能
技术关联:越连接,越强大/140
思维关联:嫁接模式与对接模式/143
利益关联:投资你无法超越的对手/145
财富关联:伤心的“锅”做不出好菜/147
共识关联:绕过金钱的封锁线/149
价值关联:卖什么都不如卖情怀/151
第八章生态系统——生态繁荣,才能基业常青
不做带枪的打工仔/156
雨林战略与竹林战略/159
跨界互反与太极之道/161
整合资源,协调脑袋/165
圈层与社群:社会关系再凝聚/168
打造基于商业模式的开放平台/171
第九章重构商业——商业模式迭代的驱动力
渠道路径驱动模式/176
价值主张驱动模式/179
新产品驱动模式/182
客户需求驱动模式/185
核心资源驱动模式/188
成本结构驱动模式/190
收入来源驱动模式/192
后记/195
摘要
    第一章
     产业互联网:一把瞄准时代的黄金手枪
     一、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是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连接、重构后的传统产业。
     2000年,美国的沙利文咨询公司提出了有关产业互联网的设想。只不过受技术所限,这一设想并没有被广泛接受。2012年通用电气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重新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才逐渐受到业界重视。
     在英文中,“产业”和“工业”是同一个词,而且最初的产业互联网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因此在早期的中文文献中,“产业互联网”也常被译为“工业互联网”。后来,这个概念与德国的“工业4.0”概念融合在一起,逐步写入了各种政府文件和学术文献。不过,只要重新回顾一下原始文献就会发现,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并不限于工业,至少在通用电气公司的报告中,就涉及航空管理、医疗等领域。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已经占到GDP的一半以上,而第三产业的很多行业,依然可以使用产业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工业领域,否则很可能会了企业的发展。
     如今,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开始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挖掘其中的商机,都在利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契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转型。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互联网投融资金额为512亿美元,随着全球资本市场活跃度的下降,投资金额环比下降6.5%,同比下降3.9%;中国互联网投融资方面,投资市场活跃度持续增长,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投融资案例数量持续增长,共有892件。
     二、产业互联网有利于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与消费互联网比起来,产业互联网包含着更大的商机。关于这方面,可以从两者的连接数和APP需求量来看。消费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PC、手机等终端,连接数量约为35亿;而产业互联网连接的对象则主要有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等各要素,其潜在的连接数量多达数百亿。从APP的数量上来看,整个消费互联网现有的APP总数只有几百万;而据估计,仅工业领域,产业互联网的APP需求量就能达到6000万。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产业互联网的意义比消费互联网更大;从功能上看,消费互联网主要是通过连接消费者,帮助既有产品实现更高效的销售和流通。虽然它也会对生产环节产生促进效应,但总体来说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有限的,与之相比,产业互联网对生产的影响则更加直接和明显。
     借力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传统企业就能更好地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更快捷地实现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整体上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继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结合的模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为传统企业赋能,能够辅助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推广和服务等系列运营活动。市场风云不断变化,企业应重新确定业务方向。移动互联网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场,2019年产业互联网必然会呈现出如下趋势:
     1.“云”贯穿整个产业互联网
     2018年下半年互联网圈优选的动作就是腾讯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云与智慧事业产业群”(CSIG),腾讯云被正式上升到战略层面。此外,在过去的一年里,场上战火已起,各个云计算玩家互不相让。占据优势者努力深挖护城河,加大投入;优势较弱的备足粮草,伺机而动,时刻准备着虎口夺食。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云计算早已成为优选被引爆的行业。作为B端市场的核心,云平台可以佐助企业完成升级改造,必然会引发竞争,接下来的3~5年内,“云”竞争必然会是主旋律。
     2.巨头不断打造IP口号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拥抱产业互联网,是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企业转型、重回市场高地的很好契机,其中,尤以巨头的动作最明显。他们都以科技赋能的方式,助力企业进行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比如,腾讯强调“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利用云、支付、人工智能、安全、LBS等基础设施赋能产业合作伙伴,搭建了新一代的智能生态产业。其余几家也纷纷提出口号,打造2B新模式,全面拥抱互联网下半场。
     3.细分行业的独角兽独领风骚
     2018年,中国创投目前独角兽上市最多,独角兽格局变化也优选。从独领风骚,到合并成为“巨兽”,再到集体“逃亡港股”,独角兽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变化来临,一般都是置身其中的人优选感知到,产业化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独角兽背后都隐藏着巨头的身影。在互联网下半场,专注于特定行业的很好服务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欢迎,人们越来越能意识到“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其中也有VC(风投)和巨头的功劳。
     4.新生代消费者推动市场内外变革
     如今,三、四、五线城市的企业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的城市消费者占据全国人口的70%,为中国贡献了59%的GDP,其中消费主力就是23~35岁的年轻人。这个群体有着超前的品质与服务意识,消费行为更加自发,B端市场必然要发生变革,从漫而散的模式发展到个性化推荐、定制,三、四、五线城市的B端市场会出现更多的数据驱动企业,这些企业为了适应新的消费群体,会主动完成自我革命。
     5.人工智能逐渐步入正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落地,一大批以原创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聚焦不同方向的中小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巨头和资本市场的座上宾。尽管经过了几年的“泡沫期”,但人工智能技术依然逐渐步入正轨。人工智能视觉、人工智能听觉、人工智能大数据……从生产线优化到深度算法学习,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到推动企业变革,在过去的2018年的一整年里,人工智能屡屡被推上产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风口浪尖。
     6.技术和服务成资本市场的座上宾
     纵观20年的整个投资布局,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投资数量大幅减少,一是投资方向逐步聚焦。过去人们在电商、娱乐方面的投资,除了原有股东跟投外,并没有太多的新资本方进入。企业级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具备技术优势的公司正在逐步走进深水区,落地的技术越来越多,投资事件层出不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