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屈指家山 牙韩彰散文集

屈指家山 牙韩彰散文集

  • 字数: 13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民族出版社
  • 作者: 牙韩彰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637309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屈指家山》共收集牙韩彰的散文作品25篇,共九万余字。从作品的题材内容来看,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记叙文化名山和文化名人。如“八桂文化名山寻访系列”散文和《湛若水:与阳明先生齐名的人》《起敬滩、伏波庙及伏波将军的岭南缘》等。二是描写家乡发展变迁和人物故事。如《“方形水槽”林玉屯》《面对故乡只有谦卑和低语》《浓郁的稻香》《田园将芜归不归》等。三是回忆少年求学经历和怀念师友。如《“平凡”岁月》《批评或表扬都会记住您》。四是抒写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如《长河涛涛挽英雄》《最后一天》等。绝大部分作品都已在公开报刊和网站发表。
目录
青秀山:阳明先生过化之地
“南天一柱”独秀峰
亦文亦政叠彩山
西山五绝,以佛圣为盛
伏波山名,与将军何涉
我携春色上山来
鱼峰山上姐成仙
青峰赤壁丹霞魂
粤西奇山形神兼备
湛着水:与阳明先生齐名的人
起敬滩、伏波庙及伏波将军的岭南缘
“方形水槽”林玉屯
面对故乡,我只有谦卑和低语
半工半读
三六九圩沙爱街
风趣凤山
“三通”之后盼什么
田园将芜归不归
浓郁的稻香
触摸绿城
挽住灵龟山
回望圣地
乡情清如兰阳泉
天蓝时节到环江
长河涛涛挽忠魂
最后一天
批评或表扬,我都记得您
哭嵇哥
悼彭匈老师
摘要
    青秀山:阳明先生过化之地
     ――八桂文化名山寻访之一
     说到山,人们自然就想到一千多年前刘禹锡《陋室铭》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似乎有山就有神仙,有神仙就有灵气,有灵气就有名气。千百年来,人们对名山和神仙的关联也大多做如此想象。其实,所有的山,不论有名无名,也不论陡峭还是平缓,哪有什么神仙在。倒是有人有文就出名,有诗有书(法)即出彩,则是真的。尤其是,有名人到过该山,不管来做什么,只要来逛过一下就行;或者不管名人来与不来,只要给该山写过文章或题过诗词也行;或者有后人给到过该山的前辈名人刻字题词也可以。凡此种种,具备一样,该山就会很快出名;如果三者齐备,要不出名已不可能,必须做好名扬四海的准备了。
     南宁青秀山跟国内大多数名山一样,上述三种情形早已皆备。名气大如徐霞客先生在南宁考察游玩一个多月,几乎踏遍南宁四周山岭,总共写了19天的日记,里面多次提到青秀山。这几年又突然声名鹊起的王阳明,曾带兵在南宁驻扎五个多月,他到青秀山游览时为青秀山绿荫如盖、草木蓊郁的景色所吸引以至流连忘返,但他给南宁写过两首诗,记录的却是南宁经历战火后的凋敝:“浮屠绝壁经残燹,井灶沿村见废墟。”曾与奸相严嵩相斗的传奇人物董传策,是刑部主事,“中央机关”里的一个“司局级”干部,官位虽不高,却因骨头硬,敢弹劾权倾朝野的严嵩,打入大牢备受酷刑而不屈,被写进了历代传奇图书。他被贬官后发配到南宁,在南宁一待就是九年之久。他也经常登临青秀山,曾写过《青山歌》和《青秀山记》,对青秀山各个景点逐一研究命名,达十余处之多,最后还给青秀山定了调――“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可见对青秀山用功用情之深。其他历代大小文人、官员对青秀山的吟诗作赋、题词刻字更是难以胜数。而一大批忽对忽错、沉浮不定的现当代名人都还没有计算在内。所以,南宁青秀山注定与名人有关,与文化有源,毋庸置疑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
     我每次登临青秀山,在惊叹于山上人工雕琢布景的精致用心和依山就势的顺其自然之余,常常困惑于半山腰撷青岩上的那句“阳明先生过化之地”。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然而,“过化”两个字,却让我思虑多年而始终未解其意。石刻记载,这是阳明先生的门生左江兵备佥事欧阳瑜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此处刻上的,而此时阳明先生早已病逝33年了。查明朝官职,兵备佥事,就是负责管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兵马等事的官员,级别大约跟董传策刑部主事一样,是个“厅局级”领导,但他是地方上管军的,称为左江兵备佥事,可能相当于现在地市军分区领导的级别,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而王阳明,不仅由于在贵州龙场“格物致知”,最后打通儒家学问的“任督二脉”,达致“通儒”行列,而且最后还当上了南京兵部尚书,地道的文武全才。对这样的高级领导,又是自己的老师,欧阳瑜在悬崖上刻字纪念当然不是随便为之的,“过化”一词肯定有它的玄妙之处。 记得我第一次上青秀山时,看到这八个石刻大字,当时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此处是王阳明先生过世后火化之处?“过化”乃“过世后火化”的简称?转念想想,只好自嘲,欧阳瑜在崖壁上刻字歌颂自己老师,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其名与其字借助恩师的威名而广为人知,用词哪有这般粗俗的!而且明朝应该还没有时兴火化。南宁又地处荒凉偏僻之地,哪来“过世后火化”之说?这样的疑问反复出现,促使我不得不对“过化”一词做些认真考究了。
     先是打开百度查找线索,再跑到南宁书城买回一部《孟子》求证,始知“过化”乃从《孟子?尽心上》的“夫君子所过者化”一句简化而来。完整的句子是“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日小补之哉!”怎么理解?大意是:君子所到过的地方,百姓得到教化;所留存下来的影响,更是神妙无穷。天子与百姓同心同德,达到与天地自然运转一样协调和谐,怎么能说只有很小的补益呢?
     这当然是讲活人的,跟过世后火化没有半点关系,说的是君子以德感人、以文化人的无量功德。那么,什么样的君子才能达到这一层级呢?孟夫子所描述的君子当然指的是帝王,是圣君。古人一直认为,只有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圣君,他所到之处,才如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平民百姓才如久旱逢甘露、寒冬沐春风,立马见善而思齐、恭敬而忠顺。
     以此圣君才配戴的高帽放到阳明先生头上来,不能不让人发问,阳明先生到底做了什么事,值得后人这么夸他?其实阳明先生在广西两年多,就做两件事:一是平息地方骚乱,二是创办书院教人。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