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养育男孩: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沟通法

养育男孩: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沟通法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朝妻秀子
  • 出版日期: 2018-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6744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阿德勒心理学的育儿实践版,阿德勒心理学与广受世界注目的心理学说NLP相结合,简单易操作。 2. 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写给妈妈的男孩养育指南,告诉你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 3.告诉妈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亲子沟通技巧,如回溯法、镜像法、元模型、米尔顿模型等,以阿德勒心理学及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心理治疗手法为蓝本,简单科学易操作。 4.书后附有类型小测验,帮助妈妈了解男孩的类型特质,更容易与孩子沟通。
内容简介
如何更好地与男孩沟通? 如何帮助男孩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是一本送给育有男孩的妈妈的书,也是一本简单高效的亲子沟通手册,由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分享的养育男孩的理念和方法。本书结合 “阿德勒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NLP”,旨在告诉我们如何养育一个温和而内心坚定的男孩,比如,培养孩子认可和接纳自己,尝试从“目的”出发解决问题,深入了解孩子的类型特质,活用元模型和弥尔顿模型等各种沟通技巧,打开男孩各种可能性,此外,书中还适当地指出了妈妈们容易落入的陷阱,等等。 沟通是一门技术,有良好沟通的地方才有爱。做一个智慧型的妈妈,爱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
朝妻秀子,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亲子沟通专家,畅销书作家。育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专注于亲子教育、心理咨询,创立东京·商务·研究室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心理咨询、 亲子教育等工作。以自身的育儿经验以及临床实践为依托,为客户提供育儿及心理咨询,为很多家庭有效解决了亲子教育问题。出版作品《孩子真正希望听到妈妈说的话》《了解自己,改变经营》等。
目录
第一章  接纳孩子最本真的样子 培养孩子认可和接纳自己   003 用恰当的语言和孩子交流   007 第二章  亲子教育不批评、不表扬 尝试从“目的”出发解决问题   015 男孩常见的问题行为   018 目的一  引起关注  018 目的二  权力争夺   020 目的三  复仇   022 目的四  死气沉沉、有气无力的夸示   025 辨别问题行为所属类型的方法   028 不轻易表扬孩子   030 用言语赋予孩子勇气很重要   033 赋予孩子勇气的言语要点   036 第三章  如何读懂男孩子的心 “视觉”“听觉”“体感觉”三种类型   043 类型诊断小测试   047 各种不同类型孩子的特质   052 孩子和母亲是同一类型或是不同类型   054 理解不同类型的差异,接受本真的孩子   058 第四章  与男孩子顺畅沟通的技巧 回溯 —— 告诉孩子你接受本真的他   065 调整节奏和引领——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068 镜像——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071 元模型——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072 米尔顿模型——赋予男孩子勇气   080 与青春期男孩沟通的技巧   082 第五章  “虎妈们”容易落入的陷阱 “孩子的问题”和“妈妈的问题”   087 孩子迟到了,别管他   091 妈妈要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092 培养孩子探究事物的好奇心   094 不批评,不抱怨,更容易解决问题   097 孩子过了该睡觉的时间还不睡就不再理他   099 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   101 没关系,你一定可以的   104 得到孩子协助的有效言辞   108 清晰地向孩子传达信息   112 给妈妈们的实操方法   114 事例 1  孩子因被同学欺负而烦恼   115 事例 2  孩子不太愿意去足球学校   117 事例 3  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   118 第六章  愿孩子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很重要   125 自己可以交到新朋友   127 积累“上学”的经验   131 让孩子拥抱这个精彩的世界   135 最重要的是赋予妈妈们勇气   138 后记  请带着智慧,守护幸福家庭   143 附录  类型诊断测试   145
摘要
    培养孩子认可和接纳自己          “无法爱自己的人也无法爱别人”这句话听说过吗?     我在做心理咨询师的 16 年里,接受了几千人的心理咨询,“能够认可自己的人,也能认可别人”“既能认可自己又能认可他人的人,才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类似这样的实例,我遇到过不少。     反之亦然,无法接纳自己的人,也很难接纳别人。这样的人容易产生受害者意识,常会冒出“世间炎凉、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自己、这样的社会真让人感到泄气”之类的想法。     认可自己并接纳他人的人,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光都会在愉悦的心情中度过。有时,他们虽然也会受到伤害或是遇到烦恼,但是当他们竭尽自己所能,积极面对无法解决的难题的时候,说不定可以对他们提供帮助的贵人会出现在面前。     但是,仍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当今这个以成败论英雄,提倡成果主义的社会,认可他人,以贡献社会的姿态生活,能迎来丰富多彩的人生吗?”“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是归根结底现在还是一个遵从丛林法则的竞争社会”。     “阿德勒心理学”你了解吗?     奥地利心理学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的心理学提倡着重关注育儿和教育。虽然这一学说诞生于 100多年以前,但是在日本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关注,并且掀起了人气热潮。     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在于当今日本社会终于可以理解并接受阿德勒博士所阐述的内容。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总算追上了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所阐述的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智慧。     阿德勒博士确定的育儿目标就是要教育出拥有以下“行为”或是“思考”(心理活动)能力的人。     行为目的:“自立”“与社会协调共生”。     心理层面的目的:“我有能力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我人生 中的问题”“他人皆为我的伙伴”。     概括起来就是:“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把他人看作是自己的伙伴,自立,能与社会和谐共生。”     不只是说冠冕堂皇的话,认可自我,接纳他人,以贡献社会为己任的人,才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被社会接纳的人。但是,怎样的人才是“自己认可自己的人”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那些对自己有自信的人。     而且,大家还会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比如“如果没有特殊的能力,与周围人相比没多么优秀,就无法拥有自信”“认可自己,对于普通人来说不是有些可笑吗?”     认可自己首先是能够接纳处于当下的本真的自己。“虽然我很想得到 100 分,但是我也接受只能得到 70 分的自己”,这就是认可和接纳自我。     另一方面,无法接受处于当下的真实自己,会是以下的样子:“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无法接受现实中的自己;“这样的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无法接受自己的存在,以及一些其他的表现形式。     “人无完人,得 70 分也没什么”     初看这种表现形式,我们会认为他们是能认可和接纳自己的。但是对于得了 70 分仍然感到真正满意的人,他是接纳自己;而如果期望得到 100 分的话,因没有得到而感到失望就是不接纳自己。失望、后悔,都是因为不接纳自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