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方杂志》与中国新文化运动

《东方杂志》与中国新文化运动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赵黎明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093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东方杂志》既是现代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参与者,与近代中国文化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关系复杂。书稿从“文化”和“文学”两个层面进行考察:一是《东方杂志》对新文化的态度研究,二是对《东方杂志》与新文学关系的探究。书稿研究得出,改版前的《东方杂志》不论在中西文化关系的态度上,还是对文化改革的方法策略上,都与激进文化派迥异;即使改版后,文化态度有所调整,某些方面逐渐向新文化派靠拢,但仍保留了理性、温和、稳健、宽容的基本个性;改版之后,《东方杂志》基本接受了新文学的建设方向,以不务空谈、脚踏实地的建设性态度,大量介绍了当代西方文艺的各种思潮,为新文学建设提供了可供效法的宝贵资源。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庸思维”与杜亚泉的“新文化运动”
一、“中庸”思维与杜氏“调和”原理
二、“调和”之客体及其三种调剂形式
三、“调和”主体及其三个“主义”
四、杜氏“新文化”思想的价值及问题
第二章 改版前《东方杂志》与“文化调和论”
一、五四前后,“调和论”如何成为一个问题
二、“调和派”对于新文化派的反批评
三、“调和派”对于中国现代性的构想
四、双声对话缘何演变为一种话语霸权
第三章 改版后《东方杂志》与“文化调和论”
一、编辑部对东西“调和论”的态度变化
二、“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的再次讨论
三、对于新旧“调和论”的态度变化
第四章 《东方杂志》对“文化杜威”的译介
一、“习”与“行”:颜李与杜威相遇
二、“假设”与“实验”
三、杜威与中国文化认同
第五章 《东方杂志》对“文化泰戈尔”的译介
一、泰戈尔的西方批判与欢迎者的“阅读期待”
二、东西文明性质差异及相处之道
三、不受欢迎的“泰戈尔”
四、泰戈尔与“中国文化的出路”讨论
第六章 《东方杂志》对“文化罗素”的译介
一、从罗素视角再探中西文化关系
二、借罗素之口解剖中国“国民性”
三、对“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再次省思
四、罗素的两种苏俄镜像及其在中国的回响
第七章 《东方杂志》对“汉字革命”运动的反思
一、符号的随意性:“汉字革命”的理论偏执
二、“科学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神话
三、线型进化论的谬用
四、语文知识的选择性错误
第八章 《东方杂志》与中国现代“戏剧改良”
一、被遗忘的戏剧“舞台”
二、旧戏存废与新旧剧关系的讨论
三、自觉为西方戏剧译介提供平台
四、译述西方戏剧,输入现代观念
五、提倡剧场改革,推动“小戏院”运动
第九章 《东方杂志》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一、现代文学批评倡导的时代语境
二、文学批评的概念、分类及功用
三、文学批评“原理”和批评家的责任
四、对现代文学批评流派的介绍
第十章 《东方杂志》对欧美“写实主义”文学的引进
一、引进“写实文学”,救“形式文学”之弊
二、“近代的写实主义,是新旧文学中间的摆渡船
三、“科学洗礼”与“写实主义”
四、介绍“写实主义”,为新文学开辟道路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