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清民国船山学的接受与传播 1840-1949

晚清民国船山学的接受与传播 1840-1949

  • 字数: 25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吴戬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486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夫之既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又为中国现代思想之先驱。本书从传播接受的角度对近现代时期船山哲学的学理阐释、价值建构与思想转化进行还原性考察与系统观照,注意时空形态、文化传媒、历史传统、社会思潮、哲学范畴的交互性,揭示了汉宋、中西视域下船山哲学从正统性建构走向现代性建构的发展历程与价值得失,立论平允,而不失创见,对于船山学与清代民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吴戬,男,1981年12月生,祖籍湖南宁乡,生于株洲。2001年至2005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至2011年在南京大学先后完成硕士、博士学业。现为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湖南省船山学基地成员,湖南省船山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明清学术思想与古典诗文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文艺理论研究》《江海学刊》《中国诗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晚清民国船山哲学传播接受的基本面相
第一节 晚清民国时代主题与船山哲学的传播接受
第二节 晚清民国社会思潮与船山哲学的传播接受
第三节 晚清民国船山哲学传播接受的方式类型与时空形态
第二章 汉宋视域与清前中期船山哲学的传播接受
第一节 王敌与康雍时期船山哲学的宋学正统性建构
第二节 汉学视域与乾嘉时期船山哲学的接受境遇
第三章 正典与新变:晚清时期船山哲学的接受与传播
第一节 区域意识与全国视域:道咸同时期的船山哲学接受
第二节 庙堂与社会之间:光宣时期船山哲学接受传播的近代过渡
第三节 谭嗣同与船山哲学接受的近代转型
第四章 西学映照:民国前期的船山哲学接受
第一节 杨昌济、梁启超:科学与理性
第二节 胡适、:生命与意志
第三节 嵇文甫、徐炳昶、钱穆:进化与实用
第五章 民国中期的船山哲学阐释(一):人文主义视域
第一节 民国中期船山哲学的体系化建构
第二节 蒋维乔、钟泰、冯友兰:关闽之间
第三节 钱穆:器与文
第四节 张西堂:思与诚
第六章 民国中期的船山哲学阐释(二):历史唯物主义视域
第一节 杨东莼、范寿康:黜明崇宋
第二节 王永祥:器与思
第三节 嵇文甫:生与常
第四节 吕振羽、谭丕模:物与德
第七章 民国中期的船山哲学阐释(三):辩证唯物主义视域
第一节 李石岑:有与动
第二节 张岱年:形与事
第八章 天道与历史:民国后期的船山哲学阐释(一)
第一节 民国后期船山哲学接受的文化学转向
第二节 贺麟:心与理的融通
第三节 萧厚德:理想与现实的合一
第九章 心性与文化:民国后期的船山哲学阐释(二)
第一节 钱穆:理气与历史
第二节 唐君毅:性道与文化
第十章 思想与社会:民国后期的船山哲学阐释(三)
第一节 嵇文甫:渊源与方法
第二节 侯外庐:生化与启蒙
第十一章 民国中后期学者对船山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第一节 王夫之与熊十力的新唯识学
第二节 王夫之与张岱年的新唯物论
第三节 王夫之与的实践哲学
第十二章 晚清民国船山哲学传播接受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得失
第一节 晚清民国船山哲学传播接受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晚清民国船山哲学传播接受的价值得失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