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星空震灵魂:科学道德故事

星空震灵魂:科学道德故事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陈梅 陈仁政 等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64935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通向科学殿堂的“天街” 自然科学的“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科学道德故事》讲述了科学目前科学家的道德故事,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作者简介
陈仁政,中学教师,长期从事数学等学科教育。在《数学通报》《知识就是力量》《光明日报》等50多种报刊上发表过文章200多篇(次)。出版过《站在巨人肩上》丛书、《七彩学生文库》丛书、《说不尽的π》《不可思议的e》等专著20多种。其中《说不尽的π》与《不可思议的e》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七彩学生文库》丛书获2010年第一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提名奖。
目录
欧拉撒谎为哪般——让后生的论文先发表 …………………… 1换所长与让席位——欧拉和巴罗这样让贤 …………………… 4“海边拾贝的孩子”——牛顿谦虚的墓志铭 ………………… 7不公裁判与“爱国主义”——在争夺微积分发明权之时 …… 9异国“红颜”救“知己”——阿氏悲剧没有重演 ……………15冷“大人物”与热“小人物”——阿贝尔遭遇高斯与克氏 …19嫉妒同行“小人物”——勒让德装聋作哑 ……………………21首位女数学博士这样诞生——魏尔给索菲娅“开小灶” ……24“我没看出来”——不贪名利的阿达马 ………………………28从 6英寸门缝到大门敞开——哥德尔知“错”必改 …………30衣衫单薄的男孩是谁——熊庆来等提携华罗庚 ………………33不要博士要“旁听”——华罗庚留学剑桥 ……………………39巨星陨落讲坛——华罗庚东京遭不测 …………………………41“我要留在祖国”——苏步青在岳父病危之时 ………………43拂去明星的“微尘”之后——华罗庚提携陈景润 ……………48两个墓志铭和两块墓碑——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52在“噼啪”的火花面前——法拉第钻进“电笼” ……………55 矿工生命重于老师“名誉”——“安全灯”照出人品 ………58这张反对票是谁投的——戴维如此“提携”法拉第 …………61“剽窃案”破获之后——戴维如此“善待”法拉第 …………66液化气体方法发现之后——戴维为何抢头功 …………………71不图虚名要事业——法拉第两拒“高官” ……………………74花发南欧果结英伦——普利斯援手马可尼 ……………………78谁为“呆子”启蒙——爱迪生慈母南希教子 …………………81成名不忘结发妻——贝尔不当“陈世美” ……………………83“五不”“四免”的遗嘱——爱因斯坦临终之际 ……………86信封当稿纸与捐资 600万美元——爱因斯坦的“寒酸”与  “大方” …………………………………………………………92拒当、不签与要签——和平战士爱因斯坦 ……………………95专利、奖金都不要——伦琴发现 X光以后 ………………… 101“空头支票”不兑现——不讲信用的爱迪生 ……………… 104希特勒为何恼羞成怒——普朗克“袒护”爱因斯坦 ……… 106“我不要勋位,要实验室”——皮埃尔事业重于名利 …… 109“光荣借款”也要还——淡泊金钱的居里夫妇 …………… 111事业重于金钱——不要专利的居里夫妇 …………………… 116玛丽的奖章“毫无用途”——孩子当玩具正合适 ………… 119大奖得主推圈椅——居里夫人不忘恩师 …………………… 121赠送证书必须修改——居里夫人与美国送镭 ……………… 124玻尔和茅以升“不谋而合”——“不怕暴露自己的愚蠢” … 130天壤之别两老师——玻尔与汤姆森、卢瑟福 ……………… 133 卡皮查归国以后——卢瑟福“移樽就教” ………………… 135“君子协定”也兑现——卢瑟福善待汤姆森 ……………… 137一诺千金不赖账——卢瑟福“新价”还镭款 ……………… 140不去美国求高薪——霍金“爱剑桥这块土地” …………… 141四个“永怀”垂青史——空难时胸抱核资料 ……………… 146“科学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钱三强夫妇和老师 …… 149五年归国路漫漫——冲破牢笼的钱学森 …………………… 153“我不爱钱”——钱学森的“拒绝” ……………………… 159因为两次“No”——钱伟长出国受挫 ……………………… 162两次“发火”为哪般——王大珩与署名 …………………… 165“谁搞的原子弹?”——“问你女婿邓稼先” …………… 167“你的名字应署在前面”——唯有事业的蒋筑英 ………… 171尊师爱生求真理——罗蒙诺索夫和沃尔夫 ………………… 174“我只荣幸地多走了几步”——德维尔发明炼铝法之后 … 178“苯环”演出悲喜剧——新发现面前见人品 ……………… 180“硝甘”非我发明——诺贝尔不掠人之美 …………… 191“大王”“亡羊补牢”——诺贝尔增设和平奖 ……… 193他多次从昏迷中醒来——莫瓦桑这样“驯”氟 …………… 195亲儿子只送石印——吴蕴初赞助他人出国之后 …………… 197华莱士和达尔文——进化论面前相映生辉 ………………… 204“我不要待遇,我要狗”——巴甫洛夫在祖国困难之际 … 210传道授业只望“青于蓝”——谈家桢和他的师生 ………… 213不救敌人救同胞——希波克拉底拒绝贿赂 ………………… 215 她的生日是节日——“提灯小姐”南丁格尔 ……………… 217巴斯德为何被“软禁”——只因“贪恋”狂犬病毒 ……… 222当父亲病危之际——巴斯德治蚕瘟不顾“小家” ………… 225芬妮的眼睛是谁治好的——阿尔瓦大度弃前嫌 …………… 227
摘要
    换所长与让席位――欧拉和巴罗这样让贤
     欧拉和拉格朗日是18世纪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他们虽然从未谋面,但却颇有“缘分”。
     那他们的“缘分”从何而来呢?我们就从对两人的“隔行扫描”谈起吧。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都灵一个陆军会计官之家。由于富有的父亲在一次投机生意中惨败,从此一蹶不振,拉格朗日因此才没有“子承父业”成为富商,而是走上了数学之路。对此“塞翁失马”,拉格朗日晚年曾风趣地说:“这是我一生优选的幸运,要不是我一无所有,我就不会搞数学了。”当拉格朗日17岁时偶然读到了英国科学家哈雷(1656―1742)的《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一篇关于光学和数学的论文之后,就竭尽全力埋头学习和研究数学。接着,就陆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25岁就成为欧洲公认的大数学家。
     欧拉出生在瑞士巴塞尔城郊一个牧师之家,在巴塞尔大学学习后的16岁就取得硕士学位,18岁就发表论文。1727年,经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1700―1782)的推荐,应俄国女皇(1725―1727在位)叶卡捷琳娜一世(1684―1727)之邀去了彼得堡科学院,担任丹尼尔?伯努利的助手。那时的俄国政治腐败,科学事业前景暗淡,欧拉壮志难酬。此时恰巧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1712―1786)新继任德国王位(1740―1786在位),他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1741年就邀欧拉前往任职。于是欧拉西行柏林,任科学院的物理一数学所所长,一直到1766年。
     当时的德国,是一个崇敬科学和科学家的国家。鉴于拉格朗日的才干,1766年欧拉让贤,并特别指定推荐,只有拉格朗日才有资格担任柏林科学院物理一数学所所长一职。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1717―1783)等也作了推荐。于是,骄傲的腓特烈二世立即写信给拉格朗曰:“欧洲伟大的君主希望欧洲伟大的数学家到他的宫廷中来。”以此邀请拉格朗日就任所长一职。同年,拉格朗日如愿就任所长,并在柏林结了婚。欧拉,则应俄国新女皇(1762―1796在位)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之邀,重返彼得堡科学院。
     欧拉和拉格朗日虽然在柏林错过了见面的机会,以致一生都未能谋面,但“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只有道德高尚的人之间,才会有这样纯洁的友谊。
     拉格朗日在柏林的20年间,除了大量的数学研究工作,还完成了他的杰作《分析力学》,但书直到他离开柏林时的1788年才正式出版。1786年,腓特烈二世西去,外籍科学家都受到冷遇。拉格朗日只好应法王路易十六之邀,于第二年到达巴黎,任科学院米制委员会主任,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他被法皇(1799―1815在位)拿破仑(1769―1821)称为“数学科学高耸的金字塔”。
     欧拉举荐拉格朗日,成为千古佳话;而巴罗让贤于牛顿,更是万世美谈。
     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北门口,种着一株据说是从牛顿家乡移来的苹果树――它是牛顿产生万有引力定律灵感那棵苹果树的后代。附近的牛顿雕像之北,还有一座永为世人景仰的雕像――牛顿的老师艾萨克?巴罗(1630―1677)。
     巴罗并非平庸之辈。他遍游过欧洲,被誉为当时的很好的希腊学派学者,30岁就担任剑桥大学语言学教授,两年后兼任几何学教授,1664年获得剑桥第一任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这里提到的卢卡斯,全名亨利?卢卡斯(约1610―1663),是一位曾就读于圣约翰大学与剑桥大学的英国牧师、政治家和慈善家。遵照他的遗嘱,从1663年12月(次年1月18日得到国王查理二世的核准)起,在剑桥大学设立了一种数学荣誉教授职位,每年有100英镑的额外津贴。巴罗还是微积分的奠基者,1672年任三一学院院长,1675年任剑桥大学校长。
     在1669年,巴罗就认为牛顿在科学领域里一定会超过自己。就这样,在他如日中天的39岁的时候,就把这一席位让给了牛顿――同年10月29日,牛顿获得这一席位。牛顿获得这一席位却有一点周折,因为卢卡斯的遗嘱要求,此席位的拥有者不得参与教会活动,而当时剑桥大学的教员有担任高等圣职的义务,牛顿信仰阿里乌教派,其教义与英国国教相抵触,就以卢卡斯的遗嘱为由拒绝圣职。其后,得到查理二世的特准,此后凡担任卢卡斯教授者皆有豁免权。
     巴罗让贤,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更宝贵的是他那震撼着众人灵魂的崇高美德。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