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磨剑十二年:港珠澳岛隧工程建设纪实
字数: 238000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白巧鲜
出版日期: 2019-09-01
商品条码: 978711415656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把港珠澳大桥工程放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桥梁建设历经几十年的厚积薄发、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宏图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以其中最艰难的岛隧工程为视角,以工程一步步展开的节点为脉络,展示了桥梁人心怀祖国、不负时代的家国情怀,敢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科学探索和甘于奉献、追求很好的工匠精神。 同时,本书也不回避在未知的工程领域和新时代的发展态势面前,国内外工程师在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发展、融合的过程。因为凡此种种,正是中国桥梁人走向成熟、走向新时代,再攀世界技术高峰的历程和标志。
作者简介
白巧鲜,女,1950年生于北京。1969年在沈阳军区后勤部一分部报道组开始通讯报道写作。所写报道和散文曾刊登于《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及沈阳军区《前进报》。
1978年以后,先后担任过北京某国企宣传部副部长、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副经理;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城市开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2006年加入《桥梁》杂志,曾任主编、副总编。先后采写过“长江上的桥”“黄河上的桥”“高山峡谷的桥”,湖南、四川、广东省桥梁专题以及海河、钱塘江、攀枝花的桥等地桥梁的大型专题报道。参与2010年10月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中国桥梁》6集专题片的策划、拍摄和撰稿。参与央视《超级工程》2之“中国桥”的配合拍摄。
2009年开始跟踪港珠澳工程,亲身见证了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成岛、最后一节海上沉管安装、最终接头安装,以及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亮灯等重要节点;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汇报片的策划和拍摄;2017-2018年深入港珠澳岛隧项目部一年,在对岛隧工程的持续追踪和大量深入采访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撰写出长篇报告文学《磨剑十二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纪实》。
目录
引子1第一章从伶仃洋到港珠澳11第二章从否定开始的奇迹33第三章给你唱首祈祷歌49第四章“半刚性”诞生69第五章桂山岛的故事85第六章龙潭虎穴也要闯127第七章历尽蹉跎 E15143第八章海底绣花与滴水不漏163第九章巅峰上的博弈184第十章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217第十一章信念的力量285第十二章我喜欢出发312后记333
摘要
第一章 从伶仃洋到港珠澳
1994年秋天,晚上9点多钟,在工地忙碌了一天的林鸣刚刚回到宿舍,还没来得及擦一把浑身的汗水,一个电话打来,通知他到珠海市政府开会。当时的林鸣正在珠海担任淇澳大桥的项目.经理,带领中交二航局建设团队在珠海淇澳岛附近连日奋战。当他迅速赶到开会地点时,听到的是珠海市交委在会上的布置:立即开始组织伶仃洋大桥两个引桥的施工。
“当时伶仃洋大桥两个引桥的施工条件还不接近具备,没有通信设施,有一次设备出了故障就在海上漂着回不来。”林鸣说,“就这样干了2个月,又忽然接到电话,通知我工程停止。”
这戏剧般的一幕并非偶然,工程的背后是当时珠三角与对岸香港之间在发展中此消彼长的博弈,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脚步与速度。
伶仃洋,又称珠江口。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跋涉而下的珠江,蜿蜒2000多公里,从这里汇入伶仃洋,在入海口冲积出一片富庶的平原――珠江三角洲。这里是中国的天然海洋门户,也是沟通东南亚、印度洋的重要出海通道,自古以来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2000多年前,始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步。伶仃洋,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祥地。明末清初,这里曾一度成为东亚贸易圈的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
20世纪末叶,当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的时候,珠三角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崛起,珠三角城市群快速发展,成就了广东30年来中国大陆最发达省份的辉煌。
但由于伶仃洋东、西两岸之间30公里洋面的阻隔,紧邻香港的珠江东岸迅速腾飞,发展缓慢的珠江西岸只能引颈相望。同样是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珠海与深圳发展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1983年,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投入内地建设的实业家,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经常往来于香港和广州之间。一天。胡应湘忽然灵机一动,二改从广州走珠江东岸,经深圳回到香港的习惯,改道走珠江西岸经珠海、澳门回香港。他要体验一下这条路的交通是否方便。这一趟珠江西岸之行让胡应湘印象深刻,当时从珠海到香港只有轮渡,且不说渡轮的简陋与拥挤,只有30公里的水上直线距离,轮渡最快也需要一个小时,还常常受到风雨的影响而停运。
在参与广州中国大酒店、广深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之时,胡应湘已经从珠江口两岸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中,发现了两岸协同发展的前景。同时作为土木工程专家,他更知道交通的支撑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多么重要!他突发灵感,何不在珠海和香港之间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根据他的设想,从珠海建桥连接伶仃洋上的两个天然岛屿,再伸延至香港最西面的浅水区,可以最短距离连接到香港。他甚至起好了名字――内伶仃洋大桥。
这个前瞻性的极有战略眼光的大胆设想,一时在香港民间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好奇,更多人认为是异想天开,而港英政府则是不屑一顾。当时的珠海,刚刚从一个小渔村跃为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像一只还未张开翅膀的雏乌,难以腾空展翅,对大桥的建设只能是有心无力。
1993年,珠海特区经过几次扩建,发展日新月异,实力明显增强。时任珠海市市长梁广大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与珠江东岸便捷的交通,珠海“南大门”的优势便无法发挥。他仔细研究了胡应湘建设内伶仃洋大桥的方案,从政府层面正式提出建设伶仃洋大桥的计划,实施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先建从陆地到淇澳岛的淇澳大桥;第二步修建连接淇澳岛至内伶仃岛的内伶仃洋大桥;第三步待时机成熟时,修建从内伶仃岛到香港屯门烂角咀的伶仃洋大桥,实现珠海与香港跨海连接。
梁广大市长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珠海市随即先期投入,开始建设伶仃洋大桥的前期工程――淇澳大桥。林鸣当时所带的建桥团队,正是在珠海担当此任。
然而,正当梁广大市长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始建设第二期伶仃洋大桥时,珠海的热情却在香港遭到冷遇。当时的港督彭定康正为香港回归前的过渡而烦恼,面对胡应湘等香港民间实业家对建设伶仃洋大桥的热烈倡议,彭定康表示:已经聘请英美顾问公司做过相关研究,香港至少到2020年前没有这个需求。建设方案被再一次搁浅。
P11-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